《古詩二首》(別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案例
教學目的:1、在送別主題古詩對比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fā)愛好
對于現(xiàn)代小學生來說,本習慣于電視和電腦這些多彩的生活中,忽然要他們來上這種對他們來說非常深奧的古詩文,他們可能會提不起愛好。因此,創(chuàng)設(shè)情境,奠定情感基調(diào)顯得尤為重要。歌仔戲,對于閩南的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戲種,但在他們的生活中又沒有會唱的人,何況是用在唱古詩上,一下子引起了他們的留意,并一定會對這節(jié)課產(chǎn)生濃厚的愛好。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用歌仔戲的曲調(diào)唱出的古詩嗎?
生:沒有!
師:今天,老師就唱給你們聽。(用歌仔戲的曲調(diào)唱)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老師唱得怎么樣?
生:真好聽!
師:老師剛才唱時感情怎么樣?
生:很有感情。
生:很深情。
師:同學們都專心地去聽、去領(lǐng)會。是啊,唱這首詩時就應(yīng)該布滿感情,因為這是一首……
生:送別情。
師:送的是誰呢?
生:是自己的朋友。
師: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兩首送別朋友的詩。
板書:《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巧解詩題,發(fā)現(xiàn)奧秘
詩的題目,大都是點睛之筆,理解詩的題目,可以為學古詩打下基礎(chǔ),因而在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習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題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這樣既理解了題目,又為下一步學習古詩做好鋪墊。
師:同學們自己多讀幾遍課題,想一想,這兩個課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別董大》中的“別”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送”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送別”的意思。
師:腦袋轉(zhuǎn)得真快,既然是送別詩,這兩個字當然是“送別”的意思了。
生:第一首詩是高適在送董大,第二首詩是王維在送元二。
師:眼睛真尖,一下子就被你給找到了。那你們知道董大和元二是什么人嗎?
生:董大是高適的好朋友,原名叫董庭蘭,是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有名琴師。
生:我只知道元二是王維的朋友。
師:你們的資料都是從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