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別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案例
生:我從電腦上查的。
生:我從一本雜志上找到的。
師:對啊,我們現在獲得信息的途徑是越來越多了,大家一定要集思廣益,找到最好的答案。就像這位同學說的,在歷史上就注明了元二是王維的朋友,既于他是什么人,我們就無從知道了。
師:還有別的意見嗎?
生:第一首詩中沒有點明送朋友到哪,而第二首詩我們可以看出元二是要到安西去。
師:從小小的題目中,同學們卻可以發現這么多的秘密,可見,題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學習每一首詩包括每一篇文章時,一定要留意題目,因為它可以給你很多信息。
三、教給方法,品味詩韻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認為古詩詞的感悟還是靠朗讀去實現,因為朗讀可以讓學生融入到古詩中去,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理解。朗讀,在詩的教學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把這兩首古詩讀一讀,當然是越得越多遍越有感情越好。
師:現在,讀三遍的舉手,讀四遍的舉手,五遍的呢?六遍的有嗎?(老師數人數)
生:老師,我讀了七遍了。
師:好,就你來把這兩首古詩讀一遍。
生:讀。
師:剛才這個同學在讀的時候,我認真地看了一遍其他同學,發現有好多同學都在跟著默讀。他們真是時間的主人,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你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因為他們的嘴在動。∮^察是很重要的!
師:大家來評評,這個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得不是很有感情。
生:他讀得有點快。
師:那綜合你們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讀得有感情必須……
生:(齊聲)讀得慢。
師:誰來向他挑戰?你真有勇氣,你來讀!
生:讀。
師:慢是慢下來了。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倆同學有些字的字音讀不一樣了,發現了嗎?
生:是“朝”和“舍”。
師: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讀才正確呢?
生:我認為應該讀
師:也就是說,這倆字在這里應該怎樣解釋才對呢?
生:可能是早晨和宿舍的意思。
師:可能?
生:是肯定是。
師:對,男子漢就應該果斷點。
師:誰能更有感情地讀一讀呢?
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