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版第七冊語文園地一教學構想
口語交際·習作本次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內容沒有分開安排,是整合在一起以自然景觀為主題展開的。
口語交際的話題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觀。在這組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課文教學,事先布置學生觀察自然奇觀或搜集有關自然奇觀的資料。通過這次交際活動,使學生有意識地去發現、去體驗身邊的自然美,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豐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習作的要求是寫一處自然景觀,要寫出自然景觀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
口語交際的教學可以參照下面的步驟進行。
(1)啟發談話。教師啟發學生回顧平時的生活經歷,喚起對某一景物的表象。例如,在放學路上,在公園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沒有發現奇特的花草樹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觀,下雨時的天象……這些你都進行過觀察嗎?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時,看到過什么奇特的景象?通過師生之間無拘無束的對話,為口語交際創設寬松的環境,隨之鼓勵學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觀介紹給同學。
(2)學生個人準備。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靜心回憶一下,有哪些景物讓自己感到驚奇,準備怎樣和同學交流。
(3)小組內交流。組織小組成員輪流敘說,相互啟發,相互提問,相互評價,推薦說得好的同學到班上交流。
(4)指名試說,教師點評。根據各小組推薦,先讓學生上臺試說,然后教師根據發言情況作出點評。如,景物的特點說清楚了沒有,說的內容是否給大家新奇的感覺,還有哪些內容需要補充得更具體。
(5)全班交流。要求聽的學生能提出問題,或對說的內容作補充;說的學生能解答同學提出的問題,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習作教學可以參考以下教學思路。
(1)作前指導。可在本次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說一說,準備寫什么景物,這個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幾方面寫,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考慮好習作的內容和順序。
(2)作中指導。教師在學生中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們開拓思路;及時發現共性的問題,并隨機點撥。
(3)作后指導。完稿后,選幾名學生把習作讀給同學聽,大家共同評議,然后分頭修改自己的習作。學生完成習作后,可以辦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為主題的習作展覽。
具體操作路:
1、認真分析學情,了解學生情況。
我班學生共有52人,學生來自山村,有70%的學生屬于留守兒童,學生普遍見識少,知識缺乏,習慣差,平時的字詞都很難過關,對于日記、作文談何容易。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只有從實際出發,不求學生有優美的詞語,只求把景物寫清楚,那就算成功了一半。
2、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說起,讓學生有話可說。
農村學生對于山川、樹木、河流那是再熟悉不過了,可是難點在于此:他們清楚認識景物,但如何用語言文字去描述,讓景物有動感,讓景物變成活生生的動畫,這是難點。所以在教學時打算,讓學生揀自己觀察得比較細致地的一種事物,說一說認識,談一談體會,可以讓其他同學作補充。
3、介紹幾種大類描述的方法。如“樹木”――形態,顏色,作用,所具有的秉性(就是事物本身的特性展開想象); 桂花樹 “花草”――花的樣子(花開的時節,花瓣的具體形態,花的色、香、味),給你的印象;秋菊 “山川、河流”――按順序(遠、近),(整體、部分)等展示給人們給予想象如《雅魯藏布大峽谷》;我愛家鄉的山 “自然現象(云、霧、雨、雪)”――平時的積累,學生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師以《火燒云》為藍本,作者是如何來寫的?學生思考,進而列舉有關云、霧等的篇章進行指導。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