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設計
◇聯系上下文理解“幾經輾轉”,感受找到合適配對的骨髓費了很多周折以及小錢經受了多次絕望的打擊,才迎來這生的希望。
◇引領學生走進小錢的內心,為他的患病而痛惜,為他的一線生機而慶幸,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2)、走進中國臺灣,危急中感受人間真情。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與時間賽跑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與死神爭奪生命的拯救行動,骨髓能不能順利到達呢?手術能不能保證成功呢?讓我們走進中國臺灣那一頭,看看此時此刻中國臺灣青年他在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3、4、5小節。
1教師在學生回答中進行梳理。(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捐獻骨髓。)
2杭州的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無奈,是等待。那中國臺灣青年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怎樣的情況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呢?有些是顯而易見的,有些是隱含在文字中的,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劃一劃,連起來說說:
在情況下,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捐獻骨髓。
(在杭州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余震頻發的情況下,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的情況下,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震動,針頭從肌膚里脫落的時候,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曠地方尋求安全的情況下,中國臺灣青年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3期間對文中學生比較難讀的語句隨機指導朗讀。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等
4在這樣的危險的情況下,他卻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捐獻骨髓。是什么力量讓他這么做呢?他心里是怎么想呢?我們再細細品讀3、4、5自然段,穿過字里行間,努力走進中國臺灣青年的心里。在學生品讀基礎上模擬“對話”欄目進行契合感悟,挖掘人物內涵:
◇師(模擬記者):你的事跡感動了我,也感動著所有的中國人。請問:在當時大地余震時,你躺在病床上,你害怕過嗎?
◇師(模擬記者):你很勇敢。你知道嗎?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幾萬人受傷。地震過后,大家都忙著尋找親人,搶救親人。可你并沒有這么做。有人說,你根本不愛自己的家人。是這樣嗎?
◇師(模擬記者):最后一個問題:據我所知,你這次捐獻對象是大陸一位青年,也許這輩子你們都不能相見,也許他都不能向你當面致謝。你不遺憾嗎?
◇同學們已讀懂了中國臺灣青年的那顆善良的心,那顆無私的心,他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學生深情地朗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3)、兩岸奔波,感受高尚醫德。
研讀李博士的動作詞語:“步履匆匆”、“沉著”、“奔波”,感受人物品質。
◇其間,有個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著,他就是李博士。請同學們劃出描寫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讀好。
◇步履匆匆
“履”在古時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快速行走;急匆匆地走)
◇“奔波”在文中的意思
(就是來回奔走;忙忙碌碌地在大陸和中國臺灣不停地奔走。)
◇從這三個詞語“步履匆匆、沉著、奔波”上,你讀出了什么?
(當時時間緊迫,李博士在和時間在賽跑;我覺得李博士是一心為病人著想;李博士醫術高明、醫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