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
二、緊扣租界,感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一)、深入品讀,仔細體會。為了更好的體會“中華不振”,我再次安排了學生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讀邊思考,并拿起筆在感受到中華不振的地方都留下思考的痕跡。
通過這一環節,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組織學生交流所劃的中華不振的句子,并相互讀一讀。
(回望以上環節,課堂把大量時間都給了學生讀書,讓學生在課堂上真實的讀,充分的想,有層次的讀,這正是運用了語文最基本最簡便的方法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二)、緊扣租借,感悟中華不振。結合同學讀課文中中華不振的句子,特別是租借發生的那件事,讓學生感受由于中華不振給舊中國人民所帶來的屈辱,因此緊緊圍繞租借發生的事,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1、指名讀第七自然段,感受租借的繁華熱鬧,然后抓住“闖入”一詞體會不允許中國人隨便進入。
2、讓學生輕聲讀第八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讓學生把文字還原成畫面。當學生看到洋人得意洋洋時,就讓學生氣憤地讀相應的句子;當看到巡警非但不懲處洋人,反而把婦女訓斥了一通,讓學生讀出婦女傷心難過的句子;當學生看到中國人都緊緊地握緊拳頭,讓學生體會悲憤之情。但是,在外國的租借里誰又敢怎樣呢?看到這一幕,此時你緊握拳頭最想做的是什么?讓學生發表感想,進行說話練習,此時老師小結:是呀,我們一定要懲處他!指導學生寫“懲”字,邊板書邊說:一撇憤,一撇怒,一豎恨,公正何在?但我們只能把對洋人的憤怒放在心里。指導學生讀三遍,并在本子上寫一個。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在學生的情感體會積蓄到和文中的人物一起憤怒時,牽出“懲處”一詞,通過指導書寫“懲”字,把寫字教學和情感體驗融為一體,由懲處再次串起第八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實現工具 和人文性的統一。)
3、讓學生思考洋人該不該受到懲處時,在學生憤怒達到極點時,再讓學生意識到我們不敢怎么樣,但因為事情與我們的時代相距甚遠,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這時播放中國人的屈辱視頻,相信觸目驚心的視覺沖擊,會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中華不振,我想此時再讀第八自然段,相信學生 就有所感悟了。
(7、8段是文章的重點段,我在讓學生體會這兩段時,以讀為主,通過 、范、引、 等方式,用話語點撥,用評價激勵,讓學生在讀中想象、感知、理解、表達,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租借一詞貫穿始終,通過“剝筍式”由表及里,層層解決,本文與資料相結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不振。)
三、讀寫結合,升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最后布置作業,讓學生讀寫結合。從租借回來,同學們常?吹街芏鱽硪粋人在沉思,他在思考什么呢?想想寫出來。
五、說板書 中華不振 板書力圖體現一堂課的精髓
總結:總之,“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我想通過以上“目標的簡明、環節的簡化、內容的簡約、方法的簡便”真正實現“簡單教語文,完全為學生,扎實促發展”。
我的說課完畢,說課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