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實錄
教學實錄:
課前:我們剛學了一篇課文,叫《爬山虎的腳》,這是葉圣陶,你對她有哪些了解?
上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也寫到了爬山虎,看老師寫課題,你伸出手來,跟老師一起寫。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兩筆。這篇課文的題目是——
生:(讀題目)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師:那一墻的爬山虎綠綠的,充滿了生機,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肖復興,你們想知道他在課文里都寫什么了嗎?放開聲音讀一讀。
學生自讀課文。
師:讓我們讀讀課文中帶著生字的詞語。
學生自讀。
師:讀詞:客廳、皇冠、燥熱、推薦、融洽、刪掉、規范……
師:(出示課文語段)請你讀一讀。
生讀。
師:老師給你帶來字典中的解釋,你來選擇哪一個?為什么?
生:這個字應讀“曲”,曲線。
師:這里有兩組詞,你們看看,第一組是寫誰的,第二組是寫誰的?
生:第一組是作者的表情,第二組是葉老的表情。
師:作者是誰?
生:是肖復興。
師:他在課文中用“我”來寫的,當時,他只是一個初中生,比你們大不了幾歲。葉圣陶老爺爺是——
生:大作家。
師:對。
……
師:讓我們交流交流。
生:葉老爺爺幫“我”修改作文。
生:6-10段是寫葉老請我到他家做客。
師:如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請作客。這樣就更好了。(師板書)
師:讓我們先來看課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一段,思考:拿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學、交流。
生:
師:我看到葉老為我修改得怎樣?
生:很認真。
師:從哪看到的?
生:我是從“……”中看到的。
師:這“密密麻麻”什么樣你知道嗎?
生:把空格子都占滿了,讓我們看一看葉老修改的作文。(課件展示葉老修改的原件)
師:你們看,到處都是勾、曲線、直線……密密麻麻呀!同學們,讓我們來讀讀這段吧。
學生自讀。
指名讀。(密密麻麻一段)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眼前已經出現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我回到家,看到修改稿,又發現了什么?
生:“一張”……“一幅”
師:一張畫像和一幅畫像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張”和“幅”字在畫像上,用得會更準確一點。
師:我們平時說:一張——,一幅——,這樣用字就準確了。(師板書)
師:所謂的好文章,只不過是用詞準一點,……周到一點罷了,看到這里,你又發現什么了?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看,原句是:——
葉老改成了——
一個是“刪除”,一個是“刪改”,跟著老師寫一寫,這兩個詞都帶著“刪”字,這個字怎么來的?看一看,古時候,人們還沒有紙,字都寫在竹簡上,所以你們看 “冊”字由甲骨文、金文、篆書、楷書的寫法。古人要是寫錯了怎么辦?就要用刀刻,這就是“刪”,怎么寫這個字才漂亮呢?
刪改前和刪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樣?對比著讀一讀,有什么不一樣?
生:改后的把“包”這個動詞刪去了,更準確了。
師:書上的句子更——
生:干凈了。
師:你有什么感受?
生:(讀)
師:看到葉老這么為我修改作文,春風不僅吹到臉上,都吹到心里了,該怎么讀?
生讀。
師:這篇作文1500多字,共修改了100多處呢,讀——
生齊讀:
我雖然……如春風佛面。
師:葉老是當時的教育部副部長,人教社總編,可忙可忙了,但他依然擠出時間來,為孩子們改作文,來,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