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教學設計
(四)學習《望洞庭》
1.請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資料。
老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無數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句。一千三百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這一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出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2.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讀。
3.自學詩文,理解詩意。
(1)自讀,讀準字音,讀熟詩文。
(2)再讀,借助注釋,并聯系當時的情境,理解詩句,不懂的作記號。
(3)小組討論、交流自讀情況。
(小組互相交流對詩句的理解:你認為哪些詩句寫得好,好在哪兒。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
(4)全班匯報交流。
要點提示:
詩人把面積廣闊的洞庭湖看成一個小水潭,表現了詩人眼界的寬廣,心胸的廣闊。“鏡未磨”指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古時候的鏡子是銅制的,經過打磨過的才可以用。 “翠”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十分蒼翠。“白銀盤”指湖水。“青螺”指君山。寫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瓏和精致,又和月光籠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襯,突出了洞庭山水的美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憶江南》。
2.通過搜集資料、看注釋、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詩句,培養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3.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二 教具準備
詞作者的簡介及背景的幻燈片
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唐代詩人的詩,誰能背誦下來?學習后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詞《憶江南》。(板書)你們知道是誰寫的嗎?
(二)學習《憶江南》
1.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出示幻燈片)
2.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沒有什么關系。作詞的人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卻是對江南春色的回憶,或許這也正是作者選詞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的用意所在吧。
3.自主學習,理解詞義。
(1)自讀,讀準字音,讀熟詩文。
(2)再讀,借助注釋,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詞句,不懂的作記號。
(3)小組討論、交流自讀情況。
(小組互相交流對詩句的理解:你認為哪些詩句寫得好,好在哪兒。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
(4)全班匯報交流。(各小組相互補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共同探討。)
要點提示:“諳”指自己過去已體驗過、感受到、熟悉了的。第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又與下文的“憶”相照應,上下溝通,此為精彩之處。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描寫江南美景的絕妙之筆,要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受意境,紅的江花,綠的江水,交相輝映,異彩紛呈,很是耀眼。作者對江南景象的描述以色彩的渲染而別具獨到之處。
篇末“能不憶江南?”通過反問表達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同時與開頭呼應,使全詞渾然一體。
這首詞通過對江南景象的回憶,來表達作者對江南景色的贊美與懷念。全詞引人遐想,給人以深刻印象,令人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