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
江南好,
那里的風景我從前是多么熟悉。
日出時,江邊紅花似火,
春天里,江水綠如藍草。
怎能不讓人常常想起江南呢?
8.學生筆記,背誦。
9.教師檢查學生是否背到了詩,加強對詩的記憶。
10.教師小結(jié):(1)詞牌和另兩首《憶江南》;(2)筆記;
板書設計:
憶江南——風景舊曾諳
詞又叫長短句,有詞牌名。
教學后記:
先拉個雛形,然后再精雕細刻
——理解古詩文句子方法談
把詩句的意思說明白,是古詩詞教學的另一個難點。怎樣讓學生自己把古詩的意思說明白呢?我今天嘗試了一下,總的感覺就先需要從一個雛形開始,一步一步地雕刻,最后才能成形。
師:請一位同學讀一讀《憶江南》這首詞。
生1:憶江南……
師:你讀得很正確,尤其是“諳”這個字讀得很對!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個字——言字旁,音字邊,合在一起就念an1。知不知道這個字什么意思?
生2:“諳”是“熟悉”的意思。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看注解。
師:對了!要把古詩詞讀懂,看注解是一種方法。“諳”就是“熟悉”的意思,有“諳熟于心”這個詞,就是對事情非常熟悉。比如,期末的時候,我們把200個生字反復聽寫了五六次,已經(jīng)——
生:諳熟于心了。
師:有的同學昨天在家里把三首古詩詞背了十遍,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
生:諳熟于心了。
師:對了!“諳”就是熟悉的意思,你理解了“諳”,你就能明白“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的意思。誰來說一說。
生3:江南的風景很美,我很熟悉。
師:說得很好,把這個句子大致的意思說出來,只是沒有把“曾”的意思說出來,“曾”什么意思?
生:曾經(jīng)。
師:把這個詞放到剛才的這個句子中去,怎么說?
生4:江南的風景很美,我曾經(jīng)很熟悉。
師:真好!說的更細致了!如果把“舊”的意思也加進去就更好!“舊”在此句中怎么理解?
生5:從前。
師:加進去說一說。
生5:江南的風景很美,我從前曾經(jīng)很熟悉。
師:對了,這就全面而且細致了!
但是,如果每句詩都這樣去理解,那上課會上得很累,一首詩的教學中,有一兩句精細地雕刻一下,讓學生知道怎么對應著把古詩文用現(xiàn)代的方式說清楚地方法,就夠了——不過是個代入、替換、擴展的問題。盡管說出來的句子有時候會顯得很生硬,但是理解古詩文就是從直譯開始的。其他的一些句子,學生能說個八九不離十,也就過了。最后老師利用句式引讀,對譯文整理一下、規(guī)范一下,也就夠了。
備課網(wǎng)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