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說課
一、把握課標,說教材
v《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人教版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的選讀課文。
v課文先寫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黃河含沙量的現(xiàn)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后寫科學家設計治理黃河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學重點
了解黃河變化的過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難點
基本理解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
本課的學習目標
教材中編選本篇選讀課文的意圖一是適當增加學生的課內(nèi)閱讀量,為學生閱讀的自我檢測提供材料,二是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綜合選讀課文的特點和本篇課文內(nèi)容實際,我將本課安排一課時教學,教學目標定位為:
v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黃河變化的過程,明確黃河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科學治理黃河的方案。
v能力目標:通過多媒體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引導學生自主協(xié)作學習,在獲取、過濾、分析、處理、重組信息的過程中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
v情感目標:通過組織學生討論黃河發(fā)生變化給人類的教訓和學習課文后受到的啟發(fā),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滲透科學的自然觀,激發(fā)學生熱愛母親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以生為本,說學情
v為了符合新課程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順應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fā)、培養(yǎng)、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松、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主動地得到全面發(fā)展。我班學生雖沒見過黃河,但他們求知欲強,思維比較活躍,善于小組討論問題。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jù)他們的特點,采用了電教化教學手段、激趣設疑和小組討論等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突出主體,說教法
v本課教學,我以“導與學”課題研究的思想為指導,教學中,運用“導放結合,自學為主”的方法指導學生獨立閱讀文本,探究問題,感悟思想內(nèi)容,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v情景導入法:通過播放黃河的美麗風光及黃河洪水泛濫的片斷對比,引出課題。
v任務驅動法:通過呈現(xiàn)任務的方式明確學習目標。
v演示法:通過“地上懸河”形成過程的演示,加深對黃河變化過程的理解。
v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
四、關注發(fā)展,說學法
v“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新課標語),肯定了閱讀中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內(nèi)容。更由于本課的課型特點,突出強調了學生的獨立閱讀,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獨立閱讀,自我檢測”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活動。
v協(xié)作式學習方法: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由組長組織,便于交流合作,協(xié)作學習。
v探究性學習方法:提出要求,由學生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自己設計、解決,從而達到復習鞏固、拓展延伸的目的。
v討論、總結學習法:通過討論、總結歸納和思考練習,讓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活學活用。
v
這樣,學生在閱讀實踐與自我檢測的過程中,鍛煉了能力,發(fā)展了思維。
五、重視實踐,說過程
v(一)情景導入,明確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