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夜鶯的歌聲》第二課時教學(xué)實錄
師:大家一起說,我們這節(jié)課講的課題是什么?生:夜鶯的歌聲。(板書)
師:夜鶯,這是什么東西?
生:是一種鳥。
師:對,看這個題目好像是說一只夜鶯在唱歌,是嗎?
生:是。
師:你們讀過課文沒有?啊,讀了三四遍。誰來說說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
生:課文講一個自稱是小夜鶯的小男孩,用口哨學(xué)鳥叫給游擊隊員傳遞信息,協(xié)助游擊隊消滅德國侵略者的故事。
師:現(xiàn)在請以最快的速度瀏覽一下第一部分,然后在小組里討論討論看它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這一段講小孩子讓德國兵發(fā)現(xiàn),并給他們帶路。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讓德國兵發(fā)現(xiàn)。
師:他這是在干什么?
生:他準(zhǔn)備帶德國兵到游擊隊的埋伏地,讓游擊隊消滅他們。
師:意思說對了,就缺一個詞: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特意引誘敵人。
師:要是用兩個字來說的話,這叫什么?
生:誘敵。(板書)
師:你很會用詞,老師很欣賞你。對啦,就用“誘敵”這么一個詞來概括第一段的意思,現(xiàn)在請同學(xué)們再翻翻第二段,小組討論看看小孩子在做什么?可以用哪個詞來概括?
生:他在前面走,敵人在后面跟著一直走進埋伏圈。
師:這叫什么?
生:帶路。
師:對。(板書“帶路”)第三段講什么?請馬上讀一讀,然后在小組里討論這回該怎樣說?
生:講小孩子讓游擊隊殲滅敵人。
師:如果還要用兩個字(指板書)寫上,該寫什么?
生:殺敵。
師:對不對?(板書“殺敵”)再看看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 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誘敵。
師:“又去誘敵”黑板上該怎么寫?
生:又誘。
師:“又誘”?意思是對,但不太順口,能把“又”字再換一個字。
生:再誘。(板書“再誘”)
師:對再誘。你的反應(yīng)真快,老師表揚你。從這個“再”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這個小男孩經(jīng)常這樣引誘敵人上當(dāng)。
師:你能抓準(zhǔn)課文的內(nèi)容去想,真不錯!
生:從這個“再”字我想到了這個小男孩很勇敢。
師:為什么說他勇敢呢?
生:他這樣一次一次地去誘敵,本來是很危險的,如果他沒有勇敢和機智,怎么能成功呢?
師:對,小男孩能一次次成功地把敵人帶到埋伏圈里然后消滅他們,靠的是他的什么?
生:勇敢和機智。
師: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師:他憑著什么去誘敵的?看課題。
生:就憑著他模仿夜鶯的歌聲。
師:這孩子的確是很勇敢、很機智,也很了不起。我們請同學(xué)們自由讀課文第一段,一邊讀一邊想,文中有那些句子可以看出小男孩機智和勇敢的?找到的請用橫線畫起來。在讀的時候,請在你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等會兒在小組里解決。
生:自由讀文。
師:請大家在小組里交流討論,等一下我在每個組里找個代表來匯報。
生:小組交流學(xué)習(xí)。
生匯報:師隨機點撥。
(1)
生:經(jīng)過我們小組討論,我們認為第二自然段中“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這句話體會到小男孩的機智的。
師:為什么這樣說呢?
生:這是因為小男孩在吹著吹著口哨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敵人,于是歌聲就停了一會兒,后來他心里想引敵人入游擊隊的埋伏圈,所以又學(xué)夜鶯的聲音引起敵人的注意,從這我覺得他很機智。
師:你分析得很完整。我想問問“沉寂”是什么意思?
生:很安靜。
師:能聯(lián)系上下文來想想這里為什么會沉寂呢?
生:因為打仗了,村里的人都走了,所以很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