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氣教學實錄
教學反思
課堂上放光彩的應該永遠是我們的學生,而不是我們在臺前講課的老師們,老師只是一株草,要給學生襯出那片綠色,學生才是那爭奇斗艷的花!如果說這節課有可取之處的話,我想是我們的學生真正的在課堂上綻放了,他們開出了一朵朵美麗的小花,他們一個個傲然挺立,神氣十足。
著名特級教師王燕驊老師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當是'教'略,而學要'豐';應當是'教'略,而'學'不略。"比較好的做法是:略中有精,整體把握求"略",重點感悟求"精"。人們常說一句話,有舍才有得,作為執教教師,如果一節課上什么都想給孩子,到最后可能他什么也記不住,所以一個好老師應該記住:"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那么在這節課上,舍掉了什么呢?舍掉了那些煩瑣的分析,舍掉了老師精彩的講解,孩子們得到的是他們張揚個性的機會,是他們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他們得到了一生受益的學習方法,他們得到了怎樣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怎樣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學生的精神世界和語文知識同升同長,語文課既實實在在更情意濃濃,我期待著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有所"得"!
課后點評:
聽了程老師的課,我總體上有這樣一個感覺:這是一節好課,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一節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的課,一節入情入境的課,這是一節師生互動的課,這是一節孩子們張顯個性的課,好在何處?我想談幾點。
第一點:目標明確。凡是一節好課,總要確定一個很好的、經過深思熟慮、能經得起考驗的課堂目標。目標好了它有一種激勵作用,它有一種指導作用,程老師這節課的目標就是三個字--"讀、想、說"。當我們舒舒服服聽程老師的課的時候,我們馬上感受到,在舒服后邊有一種深深地思考,她把這三個字濃縮起來,通過讀,讓孩子們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想理清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層次,這是最過硬的語文基本功,葉圣陶老先生說得非常好"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要講好一節課,必須看明作者的思路,第三點:說。說文章的重點,教學過程中程惠萍老師抓住了重點--就是作者離開維也納去意大利的時候,看到了花的原野,他那種驚嘆之情,那種肅然起敬的感情油然而生。她抓住重點讓孩子們談小花,談描寫小花的三個詞:傲然挺立、光彩奪目、神氣十足,讓孩子們品詞析句,感受理解。
第二點:理念新。新課標最重要的一個理念是什么--師生互動。確定目標的時候,老師沒有包辦代替,讓孩子們講,你們怎么樣學習這一課,在黑板上總結出三個字來,讀、想、說,確定目標共同來活動,孩子們在思考的時候,老師在行間巡視,給孩子們以點撥,孩子們說的時候老師相機誘導,所以這是一節互動的課,這是老師和學生水乳交融的課,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教學過程處處體現了一個"導"字。那么程惠萍老師是怎么導的呢?她是在平等中導,她好像是孩子們的伙伴和朋友,沒有一點老師的架子,談笑風聲,孩子說了個可笑的詞,她哈哈大笑,非常自然,所以是在平等中導。在互動中導,老師,同學們說的不準確的時候,老師糾正一下,點撥一下,在互動中導。在情景中導,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導,在突破重點,難點的時候來輔導,在輔導重點詞句的時候來導,在掌握學習方法的時候來導。誘導、指導、引導、輔導、互導,這樣的講課排除了我們認為兩種不太正確的傾向--滿堂問,滿堂灌。所以我們說這是一節師生互動的課,是一節師生水乳交融的課,是一節老師和同學們共同來探究的課,也是一節生命和生命碰撞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