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這則寓言篇幅短小、內容淺顯,但人物個性鮮明,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勤學苦練的紀昌。特別是文章中描寫紀昌練眼力的句子,描寫生動,突出表現了紀昌的品質。這部分內容既是故事情節的重點,也是語言表達上的重點,應該說是人文精神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引導孩子緊抓練眼力語句,在讀讀議議、品詞品句中感悟紀昌品質。
《紀昌學射》既然是一則寓言,肯定有其區別與一般的寫人記事的文章,除了人物的形象與精神之外,必有其深刻的寓言。課文幾乎沒有寫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只是一句話“飛衛開始教他怎樣開弓,怎樣放箭。”與其說是“學射”不如說是“練眼”。那么課文為何不叫“紀昌練眼”呢?飛衛為什么一再強調紀昌練習眼力呢?抓住這一矛盾點,我引導孩子在體會了紀昌那么花功夫去練眼力后再去感悟這則寓言的深刻寓意: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讓學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體會更深。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下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篇幅短小,語言直白,粗粗一讀,覺得學生沒什么好學,單單就故事情節而言,學生讀一遍兩遍就了解了內容,這樣的文章到底應該讓學生學習什么呢?文章沒有把筆墨用在紀昌是如何學習射術,而是詳細的講述了紀昌兩次練眼力的過程,說明只有練好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這么明顯,仔細研讀后,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紀昌學射》中的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單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聯系有關詞句,體會紀昌學射箭的恒心和毅力,感悟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的道理。
為了進行有效地教學,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談話導入,興趣盎然
我是這樣設計的:孩子們,你們個個都是讀書小能手,能告訴老師你都讀過哪些寓言故事嗎?什么叫“寓言”?是啊,簡短精煉的故事里,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就叫寓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列子·湯問》里的寓言故事——紀昌學射。從寓言故事引發孩子們說話的欲望,將學生的興奮點與本課的主題鏈接起來,既省時又高效。同時,教師又點出《紀昌學射》是寓言,告訴學生讀寓言的任務,指向明晰。
二、注重體驗,讀中感悟
文中兩次練眼力,我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第一次練眼力上。為了引領孩子感悟紀昌苦練的品質,我帶領孩子層層深入地品讀句子。
讓孩子理解“注視”意思。
讓學生用飛衛師傅的話來解釋詞語,告訴孩子們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2、切身體驗,有感而讀
請孩子們睜大眼睛,注視著老師手中的“梭子”,幾秒鐘后談感受,體會在紀昌的注視中含有的那種堅持不懈,認真刻苦的品質。
3、創設情境,再感而讀
讓學生想象紀昌在練習眼力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如果你是紀昌的妻子、朋友、鄰居,你會說些什么?請選擇一種身份寫下你想說的話。感悟只有認真刻苦還不夠,還要有恒心,有毅力,讓學生在品詞讀句中層深入的感悟紀昌的學習品質。
三、滲透學習方法,并貫穿課堂始終
首先,初讀課文后我給學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目的是滲透給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和運用。“先……后……最后……終于成了……”這些詞語把語言組織的更有條理。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看板書復述課文主要內容時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