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響水中心學校 黃愛珍
本次參加全縣首屆語文素養大賽,我選的課題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紀昌學射》。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在設計這篇課文時,我從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一是從課文的內容入手,二是從感悟紀昌的品質入手。定好了思路,又覺得如果這樣把課上完,完成教學任務,就顯得課上得太平淡了。那么如何上出自己的亮點,上得特別一些,也就是如何讓自己的教學課堂更能體現新課程理念。所以我設計本課的兩大亮點。
第一亮點,常言到“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學得怎么樣?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等等,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亮點,學生是學習技能的人和學習生活本領的人,而方法是打開認識窗戶的鑰匙。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教學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所以在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當學生基本上能把課文的內容說出來,我再補充,并教給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那就是在讀書中要于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這一亮點課上也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藝術。整節課雖然達成預期的效果,但是還存在一些遺憾。如給學生讀的時間不是很多;教學語言不夠充滿激qing,不能夠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學生評價的語言,雖然用了但是顯得蒼白無力。
今后,在教學中一定加強自己在教學語言這方面的訓練。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篇幅短小,語言直白,粗粗一讀,覺得學生沒什么好學,單單就故事情節而言,學生讀一兩遍肯定了解了內容。這樣的一篇文章,到底應該讓學生學習什么,我處在困惑當中。經過幾番解讀,我把教學重點定在了紀昌“練眼力”部分。不管是寫作篇幅還是對寓言寓意的昭示,這一部分都毫無疑問的應該成為學生研讀的“主陣地”。
教學的大方向定了,于是對這兩個自然段的教學如何操作,就成了關鍵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