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短小精悍,是第八組課文的第一篇,本單元要求:簡單復述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文章并沒有把筆墨用在紀昌是如何學習射術,而是詳細的講述了紀昌兩次練眼力的過程,說明只有練好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顯。
一、 凸顯“實踐”,注重讀中感悟
文中兩次練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礎。所以,我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第一次練眼力上。為了引領孩子感悟紀昌苦練的品質,我帶領孩子層層深入地品讀句子。
二、 滲透學習方法,并貫穿課堂始終
首先,初讀課文后我給學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目的是滲透給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和運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些詞語把語言組織的更有條理。學完全文后,我再次提供句式進行訓練時,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得興趣盎然,對詞語的理解和對紀昌的學習品質的理解更加深刻,體現了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三、 故事鏈接,激發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開頭設計的故事導入,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質疑—理解,變演繹為探究。讓學生興趣盎然的去主動讀通、讀懂文本。體會主人公的品質。就今天的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對寓言的學習熱情還是比較高漲的。由于本課容量比較小,但個別學生對《紀昌學射》這個故事有所了解,所以在學完本課后,我將《紀昌學射》的故事講述完整。
總之,這節課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通過實踐還有一些不足之處:1、對盲生的認知情況不夠深入。例如,課文中有“車輪”一詞,我以明眼人的思維想當然得認為學生對它應該不會存在疑惑。可是教學時,沒想到有很多同學竟然不知道車輪有多大,一時間弄得我措手不及,很被動。通過這件事,再次體會到教具輔助教學的重要性;2、在對盲生進行教學時,抽象的語言往往不如生動、直觀的教具來的更具體直接。課堂中設計的問題過多,討論時沒有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入思考、挖掘。如此一來,限制了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發揮;3、教學中語言不夠簡潔、精煉、重復,以至于預設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影響了課時的結構完整性;4、閱讀方式不夠多樣、豐富。
《紀昌學射》教學反思
《紀昌學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短小精悍,按照本單元要求:能簡單復述課文主要內容,我決定以本課為例,重點訓練學生的概括主要內容能力,一直以來學生概括主要內容讓我頭疼,經常是起來朗讀了第一段,甚至大半篇課文,非常羅嗦。
在自由讀課文之前我就提出要求邊讀邊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么內容。等學生讀完后,有學生舉手了,他是班里算好的學生。可是,天呢!他基本把短文讀了一遍,這時另外一位學生在笑,還高舉了他的手,大概他覺得前面的同學概括得太羅嗦,認為自己能概括好。于是我滿懷希望地叫了他,可是,我又氣又笑,原來半斤八兩啊,他基本也是讀了一遍,稍微去掉了幾個字。看來讓他們直接說出主要內容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打算分開來說,讓他們先看文章的第一段,說說故事的原因是什么。生1: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