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治病》說課稿
1、 同學扮演
扁:大王,您為什么就不聽我的勸戒呢?我幾次提醒您,你怎么就這么固執呢?小病終于因為沒有及時治療而成了不治之癥,您現在后悔嗎?
蔡:后悔,我后悔及了。扁鵲大哥,你就救救我吧!
2、 同桌之間互演
課堂是學生大家的,讓大家都能平等地練習展示自我,增加興趣。
四 、學以致用,從文本回歸生活
課本要回歸生活,學生“學”,是為了“用”。把寓言折射出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此文中,就問學生: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的答案:要聽取別人的正確的意見,有了小病要及時治療,不能太自傲等等。開放性問題,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沒有統一的答案,教師要對正確的看法給予贊同并及時鼓勵.
五、 課外拓展
課堂不能局限于“書本”,而要有一定的拓展,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從而深化教材。
本文的拓展:《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一直從戰國時期傳到現在,那么它是怎么樣流傳下來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韓非子·子喻》里這怎么樣記載的。
配樂,全班齊讀《韓非子·子喻》。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回: “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恐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 “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候幫使人問之,扁鵲曰: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有肌膚,針石之所及也;有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教師稍做解釋,并鼓勵感興趣的同學,課后看看《韓非子·子喻》。
五、 教學板書
扁鵲 蔡桓公
醫術高明 醫德高尚 頑固執的 剛愎自用
皮膚 不滿
皮肉 沒有理睬
腸胃 非常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