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片太陽花的教學反思
種一片太陽花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師生共同“披文入境”,感悟文本、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指導學生品詞品句地讀書,使他們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
上課伊始,引導學生說一說花的特點等,把學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接著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提出一個中心問題,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理解文章,要求學生根據文本,找到依據,培養學生言之有據的思維習慣。把有討論價值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不以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感受,并提出了相應的學習要求,有針對性。
最后引導學生擴大學生閱讀面,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實踐性的作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并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識字、寫字過程循序漸進、形式多樣,訓練扎實有效,注意回歸語文教學的常態、開展扎實的訓練也是這個教學設計的特點。
《種一片太陽花》反思
一、引入比較自然順暢。
結合課題中出現了“花”,課的伊始,我從“花”談起:
“真高興又能和大家一起學習語文了,同學們友好的笑容像花兒一樣可愛。說到“花”,我想起一個與花有關的比喻----人們常常把少年兒童比做什么?”
學生回答:“祖國的花朵。”
接著,我詢問學生喜歡什么花,從而自然地引出“太陽花”。
二、詞語的解讀方法比較得當。
幫助學生理解“偃旗息鼓、慵倦、莫衷一是”等詞時,我讓學生找到詞語所在地句子,把詞語放回句子中領會詞語,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詞語的含義。
三、重點段的講解比較到位。
教學文章的第五、第六兩個重點段時,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三朵乍開的小花”,暢談自己的想法。通過角色扮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和缺憾:
一、詞語教學不夠扎實。
教學詞語時,讓學生讀兩邊課文后,我問學生:“這些詞語大家都能準確認讀了嗎?”
學生回答:“會讀了。”我便把詞語教學一帶而過,沒有讓學生安安靜靜、認認真真的寫詞語,而且沒有區分生字和認讀字,完全是“一掠而過”的,造成詞語教學倉促不實。
二、沒抓好重點詞語,備課時把教學思路“備偏了”。
這節課我沒抓住重點詞語,使得整課的教學思路都是偏著的。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從文本出發,抓住重點段中的重點詞“我們都、好服侍、嫩、一齊開放、經久不衰、盡情綻放、不遺余力、閃在一旁”,對文章進行分析并板書,而我卻引導學生總結大意,板書了“種花、盼花、賞花、贊花、還要種花”,脫離了文章的“感情線”,這是這節課尤為突出的失誤,而且在講解時,抓重點詞抓得過多,使得教學很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