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圖》說課稿
一、我對教材的理解.
《瑞雪圖》是北師大版語文第7冊主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傳統散文,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為我們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的美景。作文通過對這一場瑞雪的描述,要表達對這一場預兆來年豐收的大雪的喜悅之情。
作者按雪前、雪中和雪后的順序寫了第一場寫了雪的美,寫得很有層次,首先整體寫“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都蘢罩上一層白茫茫的厚雪。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接著,具體寫柳樹、松樹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先寫靜態美:“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再寫動態美:“一陣風吹來,樹木輕輕地搖晃著,那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落落地抖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在寫雪景美的基礎上,寫人的活動:“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那歡樂的喊聲、嘻鬧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通過孩子們的歡樂,表達了人們無比喜悅的心情抒發了作者喜雪、贊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
1.知識目標:研讀課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豐富學生對下雪的認識。
2.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對雪的向往,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發展目標:培養和發展想象力與探究能力。
三、教學準備。
1.由于這些孩子生活在南方,大部分都沒見過雪,搜集關于雪景的多媒體課件,有利孩子對雪白認識。
2.收集有關雪的詩歌、圖片。
3.圈劃描寫雪的重點句子。
四、教學流程:
復習導入→問題引入→精講細讀→總結升華→朗讀回顧→提高能力
第一步:復習導入新課。
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篇課文的?為什么?又是怎樣描寫這場雪的呢?
第二步:問題引入,抓住要點。
要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須先抓住文章的重點。所以,接下來一下我是這樣設計的:上節課大家已初讀課文,了解了課文大意,那么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一下課文內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按時間來分,文章可以分為幾段?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聯想這幾部分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內容?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他們一定會指出是文中描寫的雪中和雪后這兩部分,而這兩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點,所以這樣一來,我用學生對文章的感性認識抓住了文章要點!
第三步:精講細讀,體會情感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我準備用感情朗讀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興趣,我們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導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1指名讀了解內容;2思:這一段寫出了雪下得怎么樣?文中哪一句話突出“下得大”這一特點,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下雪的?3議:根據上面問題,學生展開討論,解決問題。4讀: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見的,誰來讀一下,看能不能讀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種氣勢!這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讀后我指導總結工作,在讀中怎樣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應重讀,而后再讀,要求讀出雪下得大的特點,以此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并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寫作特點。在此,我不忘強調:文中為什么要強調“一會兒就白了?”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即時總結:可見作者在描寫中注意處處抓特點。教學雪中聽到的這一部分,我依然讓學生朗讀并要從中體會出:這場雪下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應是什么特點?如何才能讀出山村靜夜這一特點?指導朗讀技巧,要讀出文章的特色,而后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出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你在寫作上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從而把學與用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