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景山(浙教版教學設計5篇)
1.從工具性的角度出發,體現訓練綜合性,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學生初步具有聽說讀寫能力。所以,我在設計時,必須充分發揮語文工具性的特點,讓學生多想、多讀、多寫、多說,使各種能力得到協調發展,我這里就設計了讀的訓練,想象力的訓練和觀察力的訓練,還有說和寫的訓練,大大擴展了訓練的總量,能提高40分鐘的效率。
2.體現訓練的轉換性。通過練習幫助學生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轉換成有個性的語言,在學習心理中,有一個“內化”過程,以提高他們組織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體現訓練的情感性。通過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感受到景物的形象美、色彩美,通過感情朗讀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以練激情,既能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強化情感渲染,使情感性和工具性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互為依托,相得益彰。
(四)結課化情,鞏固延伸。
先讓學生配樂朗讀一、二兩段,然后老師小結。
“遠望萬春亭,紅柱黃瓦,綠葉映襯,美不勝收,盛開的菊花五顏六色,千姿百態,成熟的果子香氣四溢,惹人喜愛,同學們,面對這一番景象,你會說什么呢?”
“在秋色的裝點下,古老的北京城更加雄偉壯麗,現在讓我們在果園里稍作停留,下節課我們再登上萬春亭,遠眺北京城!边@樣設計的主要意圖,順著文章思路,讓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由情境聯想到語言,情不自禁,有感而發,“好’派迷人的秋色!”這樣,我們就通過語言文字訓練,既達到了工具性目標,又達到了情感性目標,我再順勢利導,把著眼點出自然美引向北京城的建筑美、整體的美,使情感體驗向深層次延伸。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語文課的工具性和情感性,完全可以統一在訓練過程中,我們用各種方式創設情境,在特定氛圍中訓練語言,以情促練,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再現情境,體驗情感以練激情,佼兩者在課堂訓練的運行過程中化為一體,水乳交融,成為語文課堂的訓練主線,使學生“認知”在訓練中深化,“能力”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語文素質在訓練中得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