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壯歌 《“生命橋”》教學設計
(7)引讀第二自然段。
(8)這一蹬,蹬走的是什么?
(9)出示:老羚羊就像一只斷了翅的鳥,筆直墜入山澗。
動畫欣賞試跳過程。
① 老羚羊為了年輕的羚羊即將失去生命,墜入萬丈深淵,此時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② 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10)這一蹬,還蹬出了什么?
(11)是啊,這一蹬,蹬走的是一個生命,蹬出的是一份愛意,還蹬出了一個希望……這一蹬是無奈的,是不忍的,是傷心的,是痛苦的,讓我們一起帶著自己的感受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試跳過程是課文重點,正是有了這無私的、偉大的試跳才有了后文的集體飛躍。學生對這部分課文的印象也最深。因此,理解這部分內容對于理解課文的難點能起到階梯的作用。通過畫面展現試跳的特寫鏡頭,深入想象老羚羊與年輕羚羊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句理解課文。
(12)試背第二自然段。
(13)出示:試跳成功!
讀書時,我們要學會用一雙眼睛讀,一只看字的正面,另一只看字的背面,背面藏著的往往更多。誰能按自己的理解讀這句話?指導學生帶著不同的理解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試跳成功!”短短四個字單獨成句,這個成功的背后是以一只老羚羊的犧牲作為代價的,這個“成功”是所有羚羊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無奈的一種做法。在此無需過多地講解,只需用讀來一遍一遍地感悟在語言文字的背后太多太多的內容、太多太多的情感即可。
(14)緊接著,又出現了更大的奇跡。(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你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②你讀出了什么?點撥兩個“沒有”
③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
④動畫欣賞,師配樂朗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⑤出示: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a、此時,我們還能將眼前出現的僅僅看成是一道道弧線嗎?
b、為什么把羚羊跳躍時所劃出的一道道弧線比作“生命橋”?
c、這座橋不是用鋼筋、水泥,是用什么做成了橋墩?
d、指導感情朗讀。
⑥這群可貴的生命,看似弱小,在危難來臨之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譜寫了又一曲生命的壯歌!所以獵人們個個——(引讀“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
【設計意圖】課文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再現課文感人場面,能把學生引入情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用生動形象的動態畫面向學生展現羚羊一個個秩序井然地跳躍懸崖的情景。再配上一段激動人心的音樂,播放時教師以課文內容作旁白,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有了升華。此時,教師再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句設問:“為什么把羚羊跳躍時所劃出的一道道弧線比作‘生命橋’呢?”能引導學生從情景和文字中去探究,去體驗,體會老羚羊用自我犧牲來換取年輕一代走向希望。
四、 拓展積累
1、說話練習:
音樂繼續播放,同時出示:
①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個獵人,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么?
②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羚羊,此時此刻,你又想向人們呼吁些什么?
③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你又想說些呢?
任意選擇一個角度說一句或幾句話。
2、作業布置:回去閱讀《斑羚飛渡》、《藏羚羊的哭泣》、《動物在滅絕》,也可以動手查查有關保護動物的資料,寫下自己的感想與同學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