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橋》教學設計
生:猛蹬一下(師板書)
師:為什么要猛蹬一下?
生:正因為猛蹬一下,小羚羊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
師: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兒,筆直地墜入山澗(板書:墜入山澗)
師:“筆直”是什么意思?
生:很直。
師:為什么是筆直地墜入山澗?
生:因為年輕羚羊在老羚羊身上猛蹬一下,下降的速度非?,所以筆直地墜入山澗。
師:這可不是一般的山澗,而是萬———萬丈深淵
摔下去一定是———粉身碎骨
老羚羊明知自己會死去,而———(心甘情愿)地去死,為的是———以自己的死換來年輕羚羊的生。
師: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生:這是一種舍己為人、自我犧牲的精神。
師:讓我們帶著對老羚羊的這份感動,深深的敬意,再讀一讀這一段。讀出老羚羊自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2)、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很感人。
出示:這句話
生:我從“一隊隊”中想象到老羚羊死去了許多,不是一只兩只,這些老羚羊死得很悲壯,一隊老羚羊的死才換來另一隊年輕羚羊的生。
生:我讀到“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時很感動,羚羊很有次序,一只接一只地跳,不凌亂,好像有誰在指揮似的。
師:你能讀出自己的理解不錯,能否再聯系上文想一想,體會體會呢?
生:課文開頭第一句話就寫了“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群羚羊趕到了懸崖邊,準備全部活捉。”有獵人的追捕,越是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險,“沒有擁擠,沒有爭奪”也體現后面跳躍的羚羊的精神可貴。
生:“一隊隊羚羊沒有擁擠,沒有爭奪”使我想到5.12地震發生后,有一個學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教師。全沖到操場,用了1分36秒。他們同樣也是“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
師:葉志平不愧為最牛的校長。
生:我讀了“試跳成功!”這句話很感動。因為有了第一只老羚羊和第一只小羚羊的試跳成功,才給了后面的羚羊以勇氣和力量,才有后面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第一只老羚羊十分可貴,為其他的老羚羊做出了榜樣。
生:我覺得第一只小羚羊同樣可貴,因為它是試跳的,也沒有足夠的把握,它也有犧牲的可能,我覺得這一老一小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很感人。
出示:“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師: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寫在書本上。
學生人人動筆寫話、交流。
(其中有一位學生寫道:山澗上空,一道弧線的完成,意味著一個生命的終結;另一道弧線的完成,意味著另一個生命的新生。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作橋墩,支撐起了小羚羊生命的支點,小羚羊由此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不僅僅閃現在我們眼前,更鐫刻在我們的心上。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悲壯,令我們終生難忘。)
師:請同學們把這句話背下來。
(3)師:你能不能把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橋墩的 “生命橋”畫出來呢?(用簡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