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隨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讀懂故事,了解羚羊面臨絕境時的逃生方法,感悟其中蘊含的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
※ 教學重難點。
重 點:感悟其中蘊含的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
難 點:理解“生命橋”的深層含義。
※ 教學準備。ppt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搜集了解藏羚羊的資料,課前板書好“17、生命的壯歌”和“生命橋”。
※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同學們,在那一望無垠的青藏高原,在那一碧如洗的藍天下,生活著一種神奇的動物:(點擊出示配樂圖片)它們喜歡奔跑,善于跳躍,它們世世代代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它們就是被人們稱為“雪域精靈”的藏羚羊。
突然,一陣槍聲打破了這寧靜,“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群羚羊趕到了懸崖邊。這是怎樣的懸崖呢:(簡筆畫懸崖),兩邊相距大約6米,即使是跳得最遠的羚羊也只能跳到這兒5米左右,絕不可能跳到對岸,而下面就是萬丈深淵,身后還有緊追不放的獵人,它們該怎么辦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命的壯歌》第二篇《生命橋》。
二、初讀課文。
1、首先我們來看看,通過預習這些容易讀錯的字詞,你讀準了嗎?自己先輕聲地讀一讀。
出示:a應聲、隨即、山澗、劃出(強調聲調)b秩序、下墜、狩獵、橋墩(強調翹舌音)c眼花繚亂、猛蹬、目瞪口呆(這兩個字雖然很像,其實它們的字音和字形都不一樣)
2、生字詞讀得很準,課文讀得怎么樣呢?哪幾個同學愿意為我們讀讀這個故事,別的同學
邊聽邊思考羚羊們是怎么做的。(出錯就相機正音、評價)
3、它們到底怎么做的呢?誰能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指名說)
(a如果學生回答得很好,表揚:你概括得不僅完整還很簡練;b如果學生回答得很詳細,就問其它羚羊呢?它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創造了一個驚人的奇跡。板書:“奇跡”。)
三、精讀品味。
課文哪些地方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這是個奇跡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1.快速分隊——面對絕境,能如此迅速地做出反應,真是個奇跡。
2.剛好——怎么這么巧呢?真是奇跡。
3.秩序井然——臨危不亂,奇跡啊!
4.放下獵槍——你真善于思考,獵人放下了獵槍不也是奇跡嗎?
5.橋墩——這種逃生的方式本身就是個奇跡。
(一)品讀一、二部分。
(出示第二自然段)過渡:剛才那個同學對這段話感觸最深,很多同學都有同感吧,好,那我們先來看看這段文字,還請你來讀——
1.點紅——“剛好”——是什么意思?怎么會這么巧呢?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一定會有所發現。
2.一高一低——原來是這樣——出示:“年輕羚羊后退了幾步,……只是老羚羊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3.這些文字就再現了那一老一少兩只羚羊共同配合創造奇跡的過程,請同學們靜心默讀這些文字,圈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看看它們怎么創造奇跡的。
4.學生默讀,圈詞語。
(1)別急著匯報,能根據你所畫的詞語,畫出這一老一少配合逃生的路線嗎?(就畫在書上的插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