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壯歌——生命橋》說課稿
一、教材簡析
《生命橋》這篇文章是蘇教版第八冊中的《生命的壯歌》這篇課文中的第二個故事。講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場面悲壯,揪人心肺。盡管該故事的情節完整,獨立成篇,但編者把它與第一個故事《蟻國英雄》安排在一起,構成一篇課文起名叫《生命的壯歌》,是頗具匠心的,其內涵極其豐富。
首先這兩個小故事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的關健時刻所表現出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對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情操的熏陶無疑是積極奮進的。其次,兩個故事的悲劇的產生都是人為造成的,是人類自己進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兩個故事語言優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因此,本文是老師引導下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體驗、學好語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體驗生命的極具人文性的佳作。出于對教材以上的認識,擬定以下教學目標及相關措施。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憑借課文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羚羊團結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偉大的獻身精神。
3、關注學生體驗交流中新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保,正確的價值取向等人文素養。
三、教法學法。
1、教法:順學生思路,組織讀書交流。
2、學法:自讀自悟,交流提高。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法,以利自學。
1、繼續學習18課“生命的壯歌”。這節課學習這課的第二個故事“生命橋”。
2、這課的第一個故事“蟻國英雄”,我們是怎么學的?
①先讀課文,把生字讀準,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②反復讀自己感動的地方,說感動的原因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動表現出來。
3、下面我們就用前面的讀書方法來讀“生命橋”這個故事。
二、利用學法,自讀自悟。
(一)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自學生詞,讀通語句。
2、檢查。
①請幾個同學上黑板把自己認為同學們難讀或可能讀錯的字詞抄寫在黑板上,讓這些學生檢查、教學有關字詞的讀音。
(注:課堂是學生練習、糾錯、發展的主渠道。這里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別人可能讀錯或難讀的字詞抄在黑板上。這樣做,第一,這種資源來自于學生,同時又服務于學生,資源利用的巧,利用的好;第二,讓學生發掘資源,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第三,既處理好了字詞讀音這一知識點,又巧妙地讓學生與學生交流,增強了學生間的交際能力,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