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香》教學案例
[投影出示:
(1)當他們上山時,那只破水罐看見太陽正照著路旁美麗的鮮花,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絲快樂。
(2)當他們上山時,那只破水罐看見太陽正照著路旁美麗的鮮花,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快樂。]
師:(指名讀上述兩個句子后問)大家注意到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嗎?
生:第一句中有“一絲”,第二句中沒有。
師:對!那這句中的“一絲”能去掉嗎?為什么?
生:不能去掉。用了“一絲”來形容“快樂”,句子更加生動。
生:去掉“一絲”也行,它也寫出了破水罐的心情。
師:是嗎?讓我們來把課文的上下文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一絲”表達的意思是否一樣?
生:“一絲”是“一點點”的意思。“一絲”快樂就是有“一點點”快樂,說明這時破水罐還不怎么快樂。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它老是覺得對不起挑水工。兩年來,它每次運水,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總是只剩下半罐水,害得挑水工得不到應有的報酬,內心很不安。所以,即使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鮮花,它還是不會十分快樂。
師:說得真好!這句話里的“一絲”準確地寫出了破水罐的當時的心情,所以不能去掉。
評析: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比較來辨析句子是常見的,讓學生理解詞語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理解時往往會出現完全相左的意見。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是否對學生的感受“照單全收”,全部肯定?實踐證明,一味依靠教師講解并非是一個好辦法。讓學生讀讀、議議,聯系上下文,在讀中悟,在比較中悟,對學生的意見,既尊重,又不盲從,這樣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