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練習填空:
a、這天忙著趕路,又一次錯過了的客店,他們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過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歲月不饒人,50歲了,天天和水啃干糧,李時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經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填空后小結:沒有修好《本草》,讓萬民得福這崇高的理想,沒有為萬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這不屈的信念,李時珍何以能夠如此風餐露宿,如此別家離子,在荒山野嶺間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更是他們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來的。討論填上“理想和信念”,讀這句話。分角色讀課文對話。
——怎樣區分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
讀,角色表演。與扮演者交流:“李時珍”,你為何要將那兩片葉子上下左右反復看?你分辨出來了嗎?嚼?你怎么敢嚼,不惡心?過去嚼過嗎?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結:這一“端詳”,我們端詳出了李時珍工作的嚴謹,這一“嚼”,我們嚼出了他“為民得福,吃苦、甚至獻出生命也值”的偉大情懷。深情引背:看來,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更是他們……”
二、表現理解再創造
1、投示:饑餐渴飲 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 枯枝雜草 長年累月 解暑消熱
焦急 笑 值得 端詳 嚼嚼
讀一讀,還記得剛才我們的討論嗎?你能不能根據這些詞語,發揮自己的想象,將李時珍師徒夜宿古寺的情景進一步說詳細呢?比如關于“嚼”,他們師徒間肯定有一番對話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兩組詞語,注意情節的豐富與創新。(學生個人準備,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會對學生有啟發)
2、和同桌共同來創造。(相互提醒、補充)
3、推薦同學上講臺創造性講述故事。師生評議。(評議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注意對于存在問題不要去簡單否定,關鍵是講清理由,提出自己具體的修改意見。)
4、教師小結:抓住關鍵情節,聯前想后,以細節去表現,這就是復述的創造。
三、課后作業:
收集資料,并選擇其中的一個講一講,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張衡與地動儀
居里夫人與鐳的發現
愛迪生與電燈
_______與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