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盜火》教學設想
《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普羅米修斯為了解除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不惜觸犯天規,勇敢地盜取天火,從而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智慧,并與宙斯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動人傳說,頌揚了普羅米修斯不畏強暴、為民造福不惜犧牲一切的偉大精神。
根據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借助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了解普羅米修斯盜火的英雄壯舉。
2、緊扣課文中重點語句,通過多形式的朗讀訓練、多層次的說話訓練,體會普羅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機智、甘愿為人類受苦的高大形象。
教學中,力求通過“一讀二問三說”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讀出感受,問出情感,說出畫面。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一步步靠近普羅米修斯,感受他的那份勇敢、那份博愛、那份頑強。在學生對普羅米修斯的不斷認識中,讓學生不斷觸摸課文語言,從而達到內化語言、豐富語感、豐厚情感的教學境界。
在第一課時,我圍繞課題中的關鍵詞“盜火”,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結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普羅米修斯的勇敢和富于同情心。第二課時主要設計了以下五個板塊,分別是:一、感受――盜火之苦、二、理解――盜火之因、三、體會――盜火之路、四、品味――盜火之情、五、升華――盜火之神。下面,重點談談我在設計時力求想突出的三個方面:
1、 以讀為主,讀中感受,讀中感悟。
我首先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先帶領學生感受普羅米修斯的盜火之苦(也就是課文的第6 自然段)。力求通過對“沉重的鐵鏈、烈日暴雨的折磨”等五個詞組的深入剖析,讓學生透過詞語,讀出畫面,讀出痛苦,讀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學生理解了盜火之因,體會了盜火之路后,再次出示這一自然段,采用對比讀的方式,品味盜火之情――普羅米修斯雖然承受著身體之痛,但他內心卻是快樂的。
還有兩個地方,我也作為指導學生朗讀的重點:一是引導學生讀出人類沒有火的痛苦和有火之后人類的快樂心情,在對讀中感受普羅米修斯的的偉大。二是采用引讀的方式,反復讀“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為人類而受苦!边@句話,深化學生的認識,豐厚學生的情感。
2、 以問生情,以問促情。
在學生感受到普羅米修斯所受的巨大痛苦之后,我問:看著他萬分痛苦的樣子,同學們,你是不是有問題想要問問普羅米修斯?目的是讓學生近距離的審視普羅米修斯,通過問,問出一種情緒、一種情意,問出學生的疑問、文章的主旨,從而讓學生自發地走進課文,走近普羅米修斯,走進普羅米修斯的內心世界。
另一問,我則放在出示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之后(即一幅為人類有了火之后欣喜若狂的畫面,另一幅為普羅米修斯承受苦難的畫面),我是這樣引述的:看到這樣兩幅畫面,老師忍不住想問一問普羅米修斯!此刻,你們就是普羅米修斯。在這里,我通過三個問題,通過讓學生由旁觀者到當事人的角色置換,達到學生內心情感的宣泄,豐富普羅米修斯這個人物的形象。
3、 以說帶想,激活學生語言
這篇文章在具體的敘述過程中,作者有意識地留下了一些空白。如在沒有火的時候,人類只能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之中,段末的省略號省略了人類沒有火種所受的更多苦難;又如普羅米修斯將天火帶到人間后人們的反映,作者也沒有寫。我就抓住這兩個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合理而又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和延伸,以激活學生語言的“火種”,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