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教學設計和反思
《鳥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 、概括文章大意
二、新授
1.文章剛開始時作者對于鳥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學生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愛鳥)
2.后來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的呢?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3.作者和哪些鳥兒進行交談的?請大家大聲地朗讀課文的第三至十一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你最感興趣的是哪種鳥語呢?
4.大家聽,布谷鳥在說些什么呢?(放音頻)
你怎么知道,小作者聽懂了?
“分明”
你能給它換一個詞語嗎?
確確實實、的確(學生齊讀這一句)
還聽懂了什么?
同學們看,在布谷鳥的語言中,作者聽懂了這么多,老師都想和它對話了。
你們也想來試一試嗎?
同座試一試,展示著練習
請兩對。(感覺怎么樣?師生點評)
你們看,布谷鳥,還在對作者說說什么呢?(想想)
小作者和布谷鳥兒對話,有趣極了,和喜鵲的對話更有意思。讓我們去聽一聽。(學生齊讀)
5.喜鵲的語言小作者聽懂了嗎?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能換種說法嗎?
(3)同學們。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學生說:中彩票、生寶寶、結婚、過節得到壓歲錢等等
同學們你們的喜事可真多,你們愿意做一只喜鵲來報喜嗎?請一位學生讀“喳喳喳喳”
生活中的喜事可真多。↓R讀。
6.在與布谷鳥、喜鵲的交談中,老師還懂得了很多鳥類的語言,還聽懂了什么鳥的語言?
(1)師生交流
(2)老師領讀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同學們,此時此刻,作者已經成為鳥兒的知音,你們想成為鳥兒的知音嗎?我們也來與鳥兒對話,做做猜想……
(3)聽鳥的叫聲。(知道的學生說,不知道的老師說)用多媒體的設備出示圖片,并出現聲音
還想聽一聽嗎?還想聽誰的歌聲?它在說什么呢?
師生交流
還想聽誰的?它在說些什么呢?大家來猜想一下。
師生交流(生;多么美麗的早晨啊)
還想聽什么?它在說什么?(啄木鳥)(抓蟲子)
(我認為自己有幾個點所設計的拓展訓練是非常好的,不但在后面的試卷練習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習題,而且對于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這個訓練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外知識和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習題、和教材中例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良好的訓練的目的。但在深入方面很欠缺,比如:作者為什么喜歡鳥語呢?這個問題的探討還不夠深入。)
7.作者更是鳥兒的知音,他還從鳥兒的身上得到了啟示。出示:從……
(1)指名讀
(2)指導讀,齊讀
(3)試著背一背(學生自練)――指名背(背誦得十分正確,如果帶上點感情就更好了)——再請一位――齊背
同學們,作者在和鳥兒接近、交談的過程中,鳥語不但好聽,還能給我們帶來啟示,因此,他深切地感受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引讀)
總結拓展:剛才我們跟著讀者聽鳥語、對話鳥語……看看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
(4)出示: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仿照句式進行仿寫。
(5)放錄音(榕樹片斷)
最多的是麻雀……頃刻間就無影無蹤了,鳥語是最動聽的語言,找一個樹林子,你的心靈就貼近上的心靈,聽綠蔭深處的鳥的鳴聲。頑皮的山雨……假如天空中看不見鳥影,沒有鳥的叫聲,生活會多么……讓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