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與雷達教學設計
電波 無線電波 雷達 障礙物 熒光屏 這個板書設計,直觀、簡潔反映了蝙蝠、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體現了它們之間的聯系。這樣的板書,便于學生掌握課文內容。 五、教學效果評價1、通過學生回答試驗的方法、過程及結論,來評價學生是否能讀懂三次試驗的過程。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通過朗讀,來評價學生是否體會到科普文章用詞的準確性。3、通過學生看圖、完成填空,來評價學生是否理解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六、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本文是一篇科學類文章講讀課文,為了突破以往將此課上得沒有語文味兒的情況,這節課我主要從“抓住主線,理清文章脈絡;品味詞句,感受語言魅力”入手,力求與以往的教學相比,有所突破。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科普文章的行文特點。科普類的文章一般具有科學嚴謹性,為了充分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除了讓學生體會三次試驗的過程外,我關注到了這些詞語“反復”、“終于”、“配合”,采取去詞法、重點詞突破法,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引發深度思考,使他感受到這些詞語使用的準確性,讓學生體會到用詞的準確以及科學的嚴謹。2、抓住主線,理清文章脈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沿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文章線索進行教學。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直接從第三自然段切入課文,讓學生在自讀、提取信息、對比朗讀中發現問題,自然地引出科學家提出的問題。通過根據表格提示默讀課文,口頭填寫表格的形式,使學生經歷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反復研究過程,從而發明雷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最后回顧全文的線索,力求使學生能夠理解此類文章的一般行文線索,從而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在整節課中教師在其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力爭使所有的學生在這節課中掌握一些關于科學小品文的閱讀方法、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