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杏林子感受到自己生命存在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自豪)讀出這種情感。
2、手摸脈搏,感受自己的心跳。談談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知道杏林子是一個怎樣的生命嗎?(文字課件出示資料:杏林子一生的不幸)
4、杏林子面對殘缺的生命,她說:
出示句子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任。
默讀這句話,如果讓你在“我必須對自己負責任”前,加一個詞,你想加什么呢?
5、杏林子又是選擇了哪一種方式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6、文字課件出示資料:杏林子一生的成就
為什么說她好好地使用了自己的生命?(讓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通過補充資料,深刻感悟杏林子生命的不幸和光輝的成就。既實現拓展閱讀的大語文觀,又達到對生命認識的情感升華。)
三、精讀體會,讓生命光彩有力。
1、過渡:同學們,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所以,課文最后她深有感觸地說道──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質疑。在這一段里,同學們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3、拓展資料,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理解“有限的生命”:為什么說生命是有限的?
理解“無限的價值”:
(1)引導學生結合杏林子的經歷、成就來理解;
4、杏林子用她殘而不缺的生命書寫了生命的感言,建議大家把它熟讀成誦,銘記在心。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習背誦。
(2)指名背、齊背。
5、再讀課題:杏林子以她殘缺的生命,光輝的成就,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一定要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這就是生命 生命。
(設計意圖:¡°感悟、積累、運用¡±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三部曲。在教學的最后環節,適時地讓學生談談生活中以有限生命創造無限價值的事例,激發學生對生活積淀的運用,體現語文生活化,生活即語文的觀念。)
四、回歸課題,深悟生命的可貴。
1、此時你是否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作題目?她在強調什么?她想提醒我們什么?本文中還有哪些寫法上的精妙之處?
2、此時,讓你給課題加標點,你將怎樣加,說說理由。
3、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課題,此時你對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感悟?用一、兩句簡短的話,寫你對生命的感悟。
4、學生交流自己對生命的感言,教師隨機評價。
5、教師小結: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但主宰生命的卻是我們自己。希望同學們能永遠銘記飛蛾的永不放棄,香瓜子的不屈向上,杏林子的光彩有力。真正做到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衷心祝愿同學們一路走好,一生精彩!
(設計意圖:由讀、背名言到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正是一個由學到用的內化過程,也是一個語言探究實踐的過程,凸現了閱讀教學積累運用、讀寫結合的要求。)
五、課外拓展,延續體驗的情感。
課外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
六、板書設計:
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生命 生命
心臟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