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寓言兩則(紀昌學射、扁鵲治病)·備課參考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等有關資料:
本文節選自《韓非子·喻老》,摘錄如下:
“…… 有形之類,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細也。故曰: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也。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無水難,丈人無火患。此皆慎易以辟難,敬細以遠大者也。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回:“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故良醫之治病也,功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從事焉……”
“喻老”,意思是用比喻來說明老子的觀點。作者敘述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說明老子“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這一觀點的。
扁鵲 原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古代統稱名醫為扁鵲。本文所指的扁鵲,真名秦越人,戰國時醫學家。戰國初年齊國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人,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承前啟后的著名醫學家。扁鵲曾學醫于長桑君,不僅精于內科,而且精通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等。相傳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尤其擅自望診和切診。扁鵲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當地的習俗和多發病、常見病情況,為百姓解除病痛。他到邯鄲時,曾為許多婦女治病。到周國都城雒陽(今洛陽)時,就為老年人治病,到秦國咸陽,又為小兒治病。晚年時,在秦國為秦武王治病,受太醫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殺害。兩千多年來,扁鵲一直受到人們的懷念和敬仰。他所創望、聞、問、切四診法,被中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