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學設計(北師大版語文第八冊第12單元)
教學目標:
(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學習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 知識與能力:
1.生字:認識認字表中13個生字,會寫寫字表中8個生字。
2.詞句:能結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3.閱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4.寫作:學習作者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改寫詩歌片斷。
5.口語交際: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 過程與方法:
1.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2.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各種手段搜集課文相關資料。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難點: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模仿聞一多先生的寫作手法,改寫詩歌。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的北京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詞,重點學習理解《澳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解題導入:
1.孩子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哼唱。(播放《七子之歌•澳門》)
2.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七子之歌》)
3.通過課前預習,孩子們還了解了哪些知識?(這首歌是寫澳門的)(板書:澳門)(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聞一多生平的相關資料。)
4.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一播出就引起了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1999年12月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在此七十多年前一位著名詩人所寫的《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這位詩人就是我國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板書:聞一多)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聞一多先生所寫的《七子之歌》,請孩子們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4.課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個地方?(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課檢演示:七子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為什么把這七個地方叫作七子?(作者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這七個地方看作是七個祖國的兒子,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這是聞一多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一共有七首,課文中選用了其中的三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在黑板上寫出巡視中發現學生讀不準、容易讀錯的字詞,如:襁褓、擄去、獰惡、啖著、鳳闕、氤氳等)
3.在讀書的過程中,老師發現這些字詞成了我們讀通讀懂課文的攔路虎,哪位能干的孩子愿意來挑戰?(指名讀詞,全班訂正)
4.把這些字詞放回到課文中,孩子們能讀好嗎?(全班齊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