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教案與說課稿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
有了這樣神奇的山水,怎能少了小動物們的身影。這樣的美景會吸引哪些小動物呢?讓我們一起去樹林深處看一看。
2、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找看,我們碰到了那幾種小動物?
(四種:金絲猴、羚羊、大熊貓、小熊貓)
3、九寨溝原始森林里的這些小動物們,都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呢?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請用1,2個詞語概括一下。
一會兒,請大家分小組合作完成“大顯身手”這個板塊中“走進動物”這個表格。
4匯報。
評價表格(用詞準確)
回到書本,讀出味兒來。
5、這些小動物真是可愛。森林中還有許多動物,讓我們趕快去“九寨溝風光”這個板塊中去看看那里的“珍禽異獸”。
學生上網
6、在森林里行走,作者說,我們也許會碰到機靈的金絲猴,也許會碰到愛美的小熊貓,也許我們什么也碰不到。瞧“也許”這個詞用得多準確呀。
繼續前進,也許你還會遇到什么動物呢?他們正在干什么呢?請你發揮想像,仿照課文的樣子,也來試著寫一句話,好嗎?在“大顯身手”中的“句式仿寫”中完成。
7、匯報。
學生可以自由查看。
讀最欣賞的句子。(自己,別人)
8、總結。
九寨溝,這里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
四、布置作業。
1、學完課文,你又產生了哪些問題呢?課后,可以繼續寫在留言板上。
2、在“課外拓展”這個欄目里,有一個活動,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做一做。
網絡技術要為完成課程目標服務
在網絡教室上蘇教版語文第七冊中《九寨溝》這篇課文,我發現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解決好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決不是兩者簡單的相加,而是要以語文課堂教學為出發點,讓信息技術服務于它,要能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因此,我們努力挖掘信息技術在哪些方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九寨溝》這篇課文。能使學生完成哪些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所做不到的事。或者能讓學生掌握傳統教學中難以學到的一些重要技能。
例如:在導入新課文這個環節中,我們讓學生先看課前在留言板上所提出的問題。以最快捷、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了解彼此感興趣的問題。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提問進行課堂教學。這一環節的設計比傳統的口頭置疑更具直觀性與交互性。
在學習九寨溝風光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讓學生充分的去讀課文,與書本對話。然后再一起交流讀后的感受。 在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越來越強的,想親眼看一看這神奇的九寨溝的風光的欲望。這時, 我們再讓學生登陸九寨溝的學習網站,讓他們盡情的去欣賞那里的風景。想看什么 ,就看什么。 喜歡看的還可以多看一會兒。學生對這樣個性化的在網上閱讀,興趣非常濃厚。同時也克服了傳統教學中信息含量較少的弊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九寨溝的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更透徹了,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在學習九寨溝里的小動物的過程中,我們運用合作學習,讓學生按要求自學第四自然段,并完成網上的表格:用一、二個詞語概括這些動物的特點。這既是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又能充分發揮計算機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能認真回答問題,同時還能在第一時間查看到其他同學的回答情況。互相學習、互相交流。既直接又快捷,這是傳統課堂中所無法做到的。而仿寫句式的練習,同學們不僅讀自己寫的句子,也能同時讀到別人寫的句子,互相說說、議議,學生興趣濃厚,學習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