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學設計及反思
從小男孩跳水這件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反思]
一、前言
教學的本質是什么?教學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對學生的激勵、喚醒和鼓舞。老師拿什么去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憑的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憑的是對學生的關愛。有了這樣一種良好的教學心態,才能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去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二、設計反思
理念決定設計,設計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跳水》這堂課的設計理念是在積極倡導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老師再也不是課堂的主宰者,應該從一個權威者的身份走向引領者的位置,帶領學生在課堂中游弋,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在精神的家園中浸染。把課堂的真實面目還給學生。讓學生多些自主、少些包辦;多些引導,少些限制;多些情趣,少些理性。每堂課我們都應該努力實踐著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服務。
本文的設計主要體現的是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三、隨筆
學習語文,教師要關于發現教材中所蘊含的隱性目標:一個“情”字。俗語說:“世事洞時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的某種思想、某種感情:或悲傷、或憂愁、或崇高、或渺小、或積極、或消極……我們作為讀者,從中能獲得某種知識,受到某種啟發和教育。在如此豐富的目標中,教師要努力地把握教材、占據教材的制高點。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語文看語文、跳出學科看語文、學語文。這樣才不會因為學生的亂而感到無助,不會因為對教材的理解而感到困惑。關鍵還是一點:心態!我們當教師的應該常問問自己,我們對教學這片天空熱愛嗎?“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教學的活水從何處來?從生活中來,從不斷的學習中來!
一篇文章給我們,我們并不要急著去翻閱參考書,教案書等。我們要從我們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去備課,設計,去努力地鉆研教材。“讀”才是鉆研教材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感悟、對話教學的方式。這對話包括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教師與編者等。這些對話中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質量的高低決定著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能力的高低,引導水平的高低,點撥技巧的好壞。教師要把教材內化為自己內心的語言,才能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去對話,去感受,去品味,去涵泳其中。這樣學生才會經常有恍然大悟,才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現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