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魚游到了紙上(精選12篇)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1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學習作者觀察細致,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進行生動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的啟發,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方法:探究閱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這節語文課繼續學習27課《魚游到了紙上》(板書)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嗎?他給你留下的最初印象怎么樣?
二、 品讀感悟
1、探究閱讀,指導閱讀方法。
這個青年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請同學們進行探究閱讀,到文中去找答案。
出示閱讀方法:
⑴讀:朗讀全文。
⑵畫:畫出文中描寫青年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
⑶寫:在畫出的重點句子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⑷再讀:有感情地朗讀畫出的句子,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師巡視指導。
2、匯報閱讀收獲,品讀感悟。
⑴看魚時忘我: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從哪些詞語能看出他忘我?
指導有感情朗讀:應該怎樣朗讀才能表達出他進入了忘我的境界呢?(讀得靜、語氣緩慢。)
⑵畫魚時認真: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哪些詞語能表現出他畫魚認真,畫得栩栩如生?
“一絲不茍”是什么意思?用“一絲不茍”說一句話。
讀一讀這個句子,表達出他畫魚認真、專注的感情。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作者之所以能把文中的青年這個人物形象刻畫得這樣栩栩如生,就像青年紙上的“游魚”一樣,緣于什么呢?
(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品質)
⑶畫魚技術高超:
當他把魚畫好時,圍觀的人有什么反應?
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小女孩:驚奇地叫:“喲,魚游到他的紙上來啦!”
(指導朗讀:讀出驚奇、叫的語氣來)
想象圍觀的人會怎么“贊嘆”“議論”?
表演:青年畫魚,小女孩驚叫,其他人陸續圍觀發出贊嘆和議論。
評價表演情況:是否表現出青年的專注,女孩的驚訝,圍觀人的贊美,畫技的高超?
學習作者寫作方法:側面描寫,通過寫圍觀人的反應來襯托出他畫魚的技術高超。
⑷體會中心:
作者不僅被青年的畫吸引了,更被他這個人吸引了,所以再次見到他時,主動和他交談。當作者把小女孩說的話寫到紙上時,青年怎么回答?
“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關系?
你能用關聯詞“因為”“所以”把這兩句話寫成一句話嗎?
(因為魚游到了心里,所以魚游到了紙上。)
這時你會想到哪個成語?(胸有成竹)
這個青年能讓魚“游”到紙上,說明他“胸有成魚”。
那么,你怎么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這句話的含義呢?結合實際事例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教師總結中心: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而進行不懈的追求,就一定會成功。
三、 積累
作業:抄寫文中描寫青年的外貌、動作、神態的句子。
板書設計:
27 魚游到了紙上
看魚:忘我(呆呆地、靜靜地)
青年{ }勤奮、專注
畫魚:認真(一絲不茍、融為一體)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2
一、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作者通過寫一個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魚、怎樣畫魚以及作者與他之間的“談話”,把一個熱愛生活的殘疾青年形象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講玉泉是觀魚的好地方,有許多愛魚的人到這里觀魚。先講作者喜歡玉泉;然后寫作者為什么喜歡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邊的茶室,邊品茶邊看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動,可以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最后寫茶室的后院有十幾缸金魚,這里有許多愛魚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講“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第一句是過渡句,指出“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圍繞這一句首先描寫了青年的外貌,特別強調了:“他那一雙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著具體描寫了他的特別之處:“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舉止的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也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第三段(5—9自然段)講青年人畫魚畫得非常逼真,把魚畫活了。
這段分三層。
第一層(一個星期天……驚奇的叫起來)講青年人畫的魚吸引了許多人。“擠滿”和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聲:“金魚游到紙上來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覺出青年畫的魚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這一層從側面說明青年把魚畫活了。
第二層講青年在認真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勾出魚的動態。”從正面寫青年把魚畫“活”了。
第三層講青年作畫的專注。
第四段(“我仍舊喝茶”——完)講“我”和青年的“交談”。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魚缸邊畫畫。作者從他胸前的廠徽上發現了他是個聾啞人。于是他們用筆在紙上交談。作者從中了解到:這個青年學畫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當作者告訴他小女孩所說的話時,他笑得那么甜,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這說明他非常愛魚。因為愛魚,才如醉如癡地觀察魚。通過觀察,魚的樣子、魚的動態就活靈活現地刻在他腦子里。只要一想,魚的造型、姿態、頑皮的樣子就展現在他眼前,所以說:“先游到了我心里。”他雖然聽不到美妙的音樂,表達不出真摯的情感,但他卻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畫筆表現出生活的美,從而美化人們的生活,這充分證明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只要熱愛生活,聾啞人的生活,聾啞人的心靈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是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材料”。積累材料是以仔細觀察作為前提的。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這一課有兩個觀察角度:一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青年的一舉一動,把聾啞青年寫“活”的;二是聾啞青年通過仔細觀察魚的每個部位和魚游動的樣子,把魚畫“活”的。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就要根據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和篇目安排的特點,以及這篇課文的特點來設計這一課的教法,讓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了解作者及聾啞青年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作者是怎樣積累材料的,并把學到的積累材料的方法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中。
(一)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理解“賞心悅目”、“一絲不茍”、“唯一”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熱愛生活的精神,教育學生要熱愛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去美化生活。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和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三)教學難點:“魚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具準備:幻燈片
二、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自學字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知道魚兒離不開水,魚在水里游。
今天我們學習7課《魚游到了紙上》(板書)。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呢?
1.魚怎么會游到紙上了?
2.“魚游到了紙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學們根據預習提示自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讀課文,布置自學:自學生字詞,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檢查自學:
1.生字:罷、茍、唯、驕
2.詞意:賞心悅目、聚集、忘我、融為一體、一絲不茍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讀課文,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已經劃分了段落,下面我們就根據邏輯段提問題。
歸納:1.作者為什么喜歡“玉泉”?說明了什么?
2.“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為什么說“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你從哪看出來的?
4.從哪看出這是個聾啞青年?
5.“魚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紙上”是什么關系?根據提出的這些問題自學,圈點勾畫,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課后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上節課,我們根據邏輯段提出了問題,并自學,在小組進行了討論,這節課我們集體討論。
1.作者為什么喜歡“玉泉”?說明了什么?指導朗讀。
2.“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別”之處?“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導朗讀,表達出青年的特別之處。指名讀三段,分層、層意。
3.為什么說“魚游到了他紙上”?從哪里看出?朗讀、體會青年作畫的認真,魚的逼真。
4.從哪看出是聾啞青年?“融為一體”什么意思?
5.“魚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是什么關系?
生讀全文,思考:聾啞青年是個怎樣的人?
總結全文,歸納觀察方法。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學會u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茍、融為一體、賞心悅目”等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
課前準備
描寫聾啞青年外貌和他看魚、畫魚的句子的投影片。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提出自讀要求
1、魚會在哪里游呢?今天我們學一篇課文,題目是“魚游到了紙上”(板書)魚怎么會游到了紙上呢?
2、請大家帶著疑問去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a.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b.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c、“魚游到了紙上”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是什么意思?
學生充分自讀后小組內交流
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花港 清澈 一絲不茍 廠徽 聾啞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全班評議,并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看魚 畫魚)
4、說說對“魚游到了紙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課時
回顧上節課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方法。
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1、默讀課文,思考:你覺得聾啞青年是一位怎樣的青年?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用筆畫出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體會簡要寫在旁邊。
2、同桌交流,讀讀畫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體會說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體會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并把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去體會。(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老是…‘呆呆地”“靜靜地”都說明了這個青年和其他看魚的人不一樣,人神著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青年的忘我。在圍觀的人贊嘆議論時,他沒有任何反應,除因他是聾啞人外,更重要的是他專心致志地作畫,眼中所見”心里所想,筆下所畫全都是魚,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條魚,才把魚畫活了。
c、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青年看魚、畫魚持之以恒,勤奮執著,才將魚畫得那么生動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長期觀察后,對金魚特點非常熟悉,在頭腦中形成了準確生動的形象,才會下筆如有神。“魚游到了紙上”是女孩驚奇的贊嘆,表明青年畫技高超,畫得魚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像活的魚在紙上游動一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a、讀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青年?
b.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c、指名評讀。
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1、聾啞青年那勤奮專注的形象,一定會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樣觀察和描寫,才使這個人物如此生動的呢?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作者不僅仔細觀察,認真看、仔細聽,并且與青年進行筆談;而且在描寫時注意通過外表、神態、動作和語言描寫,來表現青年人的執著與專注)
2、小結: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觀察細致,抓住人物特點,而且描寫細致人微,才寫出這樣生動感人的好文章。
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隨文練筆
1、(出示插圖)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那么人們是怎樣贊嘆和議論的呢?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把它寫下來。
2、指名讀作文,進行交流。
3、課外作業:留心觀察自己的同學,抓住特點,多看、多聽、多問,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理解課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
教學重點:
理解魚游到紙上和游到心里的關系;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抓文章重點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復習導入,背誦描寫人物的精神和意志成語。你能用這些成語或者一些四字詞語來概括一下本單元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堅持不懈,執著追求的伽利略。 全神貫注的羅丹 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父親。這些人物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敬佩。今天,就讓我們在一起走進一個大哥哥的生活,再一次體會這個平凡的人物身上帶給我們的感動。
2、板書課題:“魚畫到了紙上”
魚究竟能不能游到紙上?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就讓我們認真的讀完課文再下結論吧!
二、小組學習交流討論。
1、共同確定學習目標。
a 文章的線索 b 主要內容 c對重點語句的理解 d 寫作特點
2、小組討論
3、交流匯報
a線索 b 文章的主要內容 c 匯報交流重點語句d、寫作特點
三、預設:
1 分析“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抓住重點詞語“呆呆、靜靜地、從來”分析青年的特別及“忘我”
2、“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驚嘆,驚訝驚嘆的味道。把“游”字換成“畫”字讓學生體會不同。
3、“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再次抓住“靜靜”深入體會“魚游到了心里”
4、聾啞青年如此高超的畫技是怎樣煉成的?
5、體會“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四、總結全文,歸納學法。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我們了解到這是一位聾啞青年,但他卻——“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學們今天學會了從課題和文章內容中發現問題,并通過讀書和討論來解決問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運用這種方法來讀懂課文。
27 魚游到了紙上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觀魚。我喜歡花港,更喜歡“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坐在池邊的茶室里,泡上一壺茶,靠著欄桿看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真是賞心悅目。茶室的后院還有十幾缸魚呢,那兒也聚集著許多愛魚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魚缸邊,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長得很秀氣,一對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說“認識”,其實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過幾次罷了。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一個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時晚了一些。金魚缸邊早已擠滿了人,多數是天真活潑的孩子。這些孩子穿著鮮艷的衣裳,好像和金魚比美似的。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我仍舊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陽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過后院,看到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你真專心哪!”我忍不住輕聲問他。沒想到他頭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驕傲的年輕人。我正想著,眼睛落到他胸前的廠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廠”,原來他是個聾啞人!
我們開始用筆在紙上交談。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我把那個女孩說的話寫給他:“魚游到了你的紙上來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過筆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5
何玉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專心致志,忘我學習的 精神。
2、學會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賞心悅目”“唯一”“一 絲不茍”等詞。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多看、多聽、多問、勤 動筆積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課文中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理解和魚“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課文掛圖;
生字詞卡片。
第一課時
一、啟
1、師生共同讀課題。啟發激趣:魚在什么地方游?魚怎么會游到紙上?魚游到紙上又究竟是怎么一個故事?
2、學習本課學習要求。
3、明確自學程序與方法及本課時學習任務。
二、讀練一——自學程序與方法一、二
學生用掌握的整體理解課文的方法并按自學程序與方法的第一、二條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三、知一
1、學生分段讀課文,引導其余學生評議。
2、學生匯報生字掌握情況
3、學生匯報分段,歸納段意情況,教師點拔訂正。
4、學生匯報通過初讀課文,了解課文講“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個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畫魚的故事。
四、讀練二——自學程序方法三(學習第一段)
1、學法提示:(1)課文寫“我”喜歡花港更喜歡玉泉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為什么要定這一自然段?(3)完成旁批中的問題。(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教師個別輔導。
五、知二
1、學生讀第一段后述說。這一段講“我”常到西湖玉泉觀魚。“我”更喜歡玉泉,是因為在玉泉觀魚“池清澈見底”、“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看了心情舒暢。作者寫這一段這下文起了鋪墊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問題。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六、練知
1、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題。
2、學生自檢、教師點拔訂正。
七、結
學生質疑。明確下節課的學習任務。
第二課時
一、啟
上節劉課我們整體理解了課文,學了課文的第一段。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按自學程序與方法的三、四、五條完成學習目標中的一、三、四點。學生齊讀本課時的學習目標。
二、讀練一——自學程序與方法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常規性讀課文。
2、完成旁批中的問題。
學生讀、想、說、寫,教師重點輔導后勁生。
三、知一
1、學生讀第二段后述說。
2、學生讀描寫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四、讀練二——自學程序與方法三(學習三、四段)
1、學法提示:(1)聯系第二段想想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出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程度,這從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質?(2)完成旁批中的問題。(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讀想劃批說寫,教師巡視輔導。
五、知二
1、學生讀第三段后述說:
因為那位青年式筆細描,一絲不茍地畫金魚的每個部位,像姑娘繡花的捭細致;有時揮筆速寫,很快畫出金魚的動態,金魚仿佛活的一樣,游動起來。這說明青年畫的金鮭十分生動形象。所以小姑娘說“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了!”
2、學生述說:
作者通過三個方面寫出了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程度:(1)從他的動作、神態。(2)對大家的議論,,他沒有任何反應。(3)講看魚、畫魚十分投入。
師點拔:我們要學習青年這種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為出色。
3、從“他不說一句話”和“胸前的廠徽上”看出他是個聾啞青年。
4、“魚游到心里”是指對金魚非常熟悉,頭腦中形成了金魚準確、生動的形象。一個先字點明了游到紙上和游到心里的兩者之間的關系:要把魚畫得像、畫得活,必須先反復觀察,使頭腦中金魚的形象鮮明、生動。魚游到紙上是游到心里的結果,魚游到心里是游到紙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學生說從中受到的啟發,教師總結。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六、練知
學生做習題三、四、五,教師巡視輔導。
1、學生談學習體會。
2、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過位青年的逐步認識為線索,表現了這位聾啞青年專注、勤奮的品質。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圍的事物,并運用聽、問的方式進行觀察,有了見聞的感受及時記下來,這是我們積累材料的方法。
七、結
1、學生自說學習所得,教師予以肯定。
2、教師提出學生今后應努力的方向。
板書:
魚游在水里→魚游到心里→魚游到紙上
自由自在 呆呆地站 一絲不茍
賞心悅目 靜靜地看 揮筆速寫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熱愛生活的精神,教育學生要熱愛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去美化生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我的心里”的關系,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和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教學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我的心里”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聽寫詞語)
先來檢查一下,我們上節課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打開聽寫本,誰愿意到黑板上來。
香港 茶壺 廠徽 聾啞人 融為一體
二、整體回顧
我們繼續學習27課《魚游到了紙上》,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品讀探究
(一)理解“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
1、那"魚游到了紙上"是誰說的?(小女孩)那你能從課文中找到個句子嗎?誰來讀讀?(生讀句子)
并出示句子(“喲,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
2、小女孩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因為青年把魚畫得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樣,所以她這樣說。)
(你真會讀書)
體會青年怎樣使魚游到紙上的。
1、青年是怎樣畫魚,才使魚游到紙上的呢?請同學再讀讀課文,把有關青年畫魚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
2、交流。
(1)出示句子(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①老師聽完同學這樣讀,也想學學青年畫畫,(揮筆速寫金魚的外形)你覺得學了青年哪一種畫法呢?你怎樣知道的?
師小結:像老師畫金魚那樣在很短時間內,以簡練的手法,把事物主要特征和動態描畫出來,這就是速寫。
②那工筆細描是什么意思?你能抓住重點的詞句理解一下嗎?
誰來說說?(一絲不茍 像姑娘繡花那樣)
師小結:說得好,大家看看這一幅工筆畫。
③我們試著讀這個句子,把青年高超的畫技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誰來試試?
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讀出快慢的變化)
想讀的同學站起來讀讀,看看能不能讓金魚讀得真得游起來。(生讀句子)
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仿佛看見金魚真得游動起來了,難怪小女孩驚奇地叫起來: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出示句子)
這個句子中哪個字最直接體現青年畫魚畫得好的呢?(游)(你真會體會)
如果一個畫家把鳥畫得好,你會怎么說呢?
(小鳥飛到了他的紙上來了)(你真會說)
小貓畫得好呢?
(小貓跳到了他的紙上來了)
說得真好,還有誰來說說?
像青年那樣把事物描寫得生動、逼真,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形容。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躍然紙上、活靈活現等)
(你的詞匯真豐富)
你覺得應該用什么語氣讀這個句子?(贊嘆、贊美)
還有誰來試一試?
我們也一起來夸夸這個青年吧!
還有哪些描寫青年畫魚的句子呢?
(2)出示句子(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從哪個詞體會出來的?(融為一體)并板書
你能試著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小組讀
(3)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我們也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二)體會“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那青年為什么能把金魚畫得栩栩如生,像在紙上游動呢?
(仔細觀察)
青年又是怎樣觀察金魚的呢?請同學再課文,把有關青年看魚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交流。
(1)出示句子:(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
你從體會到什么?(忘我的境界)
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老是、呆呆、靜靜)
那你能試著讀出來嗎?
你覺得他讀得怎樣呢?
男女同學讀。
我們一起來試試。
還有哪些描寫青年觀魚的句子嗎?
(2)出示句子:(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你從帶點字中體會到什么?(堅持不懈)
師小結:你體會得真好,正是由于聾啞青年仔細地和堅持不懈地觀察,把金魚的各部位的形狀和游動時的姿態,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用聾啞青年的話來說是什么?大家看看最后一個自然段(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板書)魚游到了心里
你能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四、整理歸納
我們一起來回顧課文。
師:正是由于聾啞青年仔佃和堅持不懈地觀察,所以(生讀)魚游到他的心里,當聾啞青年畫魚的時候,他就把心中的魚畫出來,有時工筆細描,有時揮筆速寫,使(生讀)魚游到了紙上。
“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我的心里”,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你可以用上一個關聯詞簡單說清楚它們的關系嗎?
讀了課文后,你可以看出聾啞青年有什么樣好的品質?(勤奮專注、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
聾啞青年對你的學習、生活有什么啟發?
(熱愛生活、刻苦學習)
五、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作者是怎樣把聾啞青年這個人物寫得如此生動呢?請同學們讀讀有關描寫聾啞青年句子,說說自己的發現。
六、作業:
1、把描寫聾啞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魚、畫魚的句子抄了下來。
2、小練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當時一定很熱鬧吧,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把它寫下來 。 (注意寫出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
七、板書: 27、魚游到了紙上
(果)
看魚 畫魚
呆呆地 靜靜地 一絲不茍 很快
忘我 融為一體
魚游到了心里
(因)
魚游到了紙上01.ppt p020070601289863191133.swf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通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
如①“他有時工筆細描,……有時又揮筆速寫,……。”②“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③“‘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④“他告訴我,……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記了吃飯,忘了回家。”⑤“說他‘特別’,是因為他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⑥“等到太陽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等。
3、學習作者對人物進行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從側面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路,受到啟發,并理解“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里”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由題質疑,導入課文。
出示三、四個生詞,指名個別學生讀,全班齊讀?
師:上節課有個同學問,魚是在水里游的,怎么會游到紙上來呢?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是魚畫到紙上,畫得很像,跟真的一樣,像在紙上游。
師:那我們把標題改為“魚畫到了紙上”行嗎?
生:不行,“游”字更能體現畫得栩栩如生,就像活的一樣。
二、自讀課文,品味句子。
師:好的,接下來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描寫青年人的畫畫的好的句子找出來,用心讀,看課文中有那些句子?
生認真讀課文,邊讀邊劃,邊讀邊寫批注。
師:小組先交流一下,再請學生匯報。
生:①“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這個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人他的畫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看起來很逼真。
師: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生:從他有時“工筆細描”、“一絲不茍”、“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畫出金魚的動態”等詞語可以看出。
師:講得非常準確!有人看過姑娘繡花嗎?
生:姑娘繡花非常精致,一針一線都不能出錯,否則花就不好看了。
師:由此可以看出青年他的畫技如何?
生:畫技高超。
師:是啊,作者用了“有時……有時……”描寫了青年人畫畫一絲不茍,把金魚畫活了。全班把課文中的這個句子讀一讀,然后請你也用“有時……有時…… ”寫一個句子。(如:看電視時,聽課時,考試時等。)
生:……
師:課文還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他的魚畫得很好?
生:②“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可以看出青年他的魚畫得很棒!
師:哪些詞語?
生:從“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贊嘆”、“議論”、“融為一體”可以看出青年畫畫到了癡迷的境界,物我兩忘。
師:假如你們是圍觀的人,你們來贊嘆,議論下眼前的這位青年。
生:……
師:還有哪些句子?
生:③“‘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這個女孩“驚奇”地贊嘆青年的魚畫得活靈活現,很逼真!
師:還可以用哪個詞?(驚訝、驚喜)比較用哪個詞更準確?
生:……
師:非常好!這是一個什么句子?
生:感嘆句。
師:誰能把這個句子讀好?
請兩個學生范讀。
師:全班一起來一遍。
全班一起讀這個句子。
師:這兩個句子都是一種什么描寫?
生:側面描寫。通過對圍觀的人進行側面描寫來烘托青年人畫魚畫得很好。
師:不錯!我們寫文章,特別是寫人,記一次活動等如果能運用側面來進行描寫會使文章更生動,效果更佳。
三、研讀課文,理解“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里”的關系。
師:可是魚怎么就能游到紙上來呢?
生:要“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師:“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呢?它與“魚游到紙上”有什么關系?
生:“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對金魚觀察很仔細,金魚的形狀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與“魚游到紙上”是因果關系。只有游到了心里,才能活靈活現地游到了紙上。
師:講得非常棒!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的段落,說說聾啞青年是怎樣使金魚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生快速讀課文。
①生:從“他告訴我,……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記了吃飯,忘了回家。”可以看出青年常常流連忘返,和魚融為一體。體現青年這種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
②生:“說他‘特別’,是因為他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從“老是”可以看出他總是這樣;從“呆呆”、“靜靜地”、“從來不說一句話”可以看出他觀察金魚入神著迷。
師:哪個成語可以形容青年此時的情形?
生: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或聚精會神。
師:是啊,這個青年做事非常專注。還有哪些句子嗎?
③生:“等到太陽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可以看出這個青年非常地勤奮,非常認真,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師:是啊,青年人他畫技高超,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就是因為他出神入迷地觀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勤奮與執著的追求,使魚先游到了他的心,再游到了他的紙上。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青年?
生:他是一個“特別”的青年。⑴聾啞人;⑵觀察魚出神入迷;⑶作畫全神貫注,一絲不茍;⑷看魚畫魚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四、總結全文
師:聾啞青年那勤奮專注的形象,一定會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描寫,才使這個人物如此生動的呢?請同學們回顧全文,說說自己的發現。
(在描寫時注意通過外表、神態、動作和語言描寫,來表現青年人的執著與專注。)
小結:題目——魚游到心里——什么樣的年青人?——用什么方法描寫?(最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寫人的手法。)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8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我在玉泉結識了一位青年聾啞人,他愛魚,他畫的魚形象逼真的故事,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周圍事物的情趣。
2.了解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
3.學習本課4個生字、10個生詞,著重理解“賞心悅目”、“唯一”、“一絲不茍”三個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積累材料的,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青年聾啞人畫魚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了解為什么課文以“魚游到了紙上”為題。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觀察過金魚嗎?魚在水里游,魚會游到紙上嗎?教師板書課題:魚游到紙上。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呢?我們今天來學習課文。
二、教師范讀課文
1.想想課文寫的是誰?(一個聾啞青年。)
2.寫他做什么?(在玉泉認真地畫金魚。)
三、初讀課文、自學本課生字、生詞
1.讀課文、劃生字。
2.利用拼音表和字典認讀生字。
3.讀詞。
4.查字典理解詞語。
唯一 賞心悅目 一絲不茍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
舉止 境界 聚集 忘我 賞心悅目
細致 天真 唯一 驕傲 一絲不茍
2.說出難記的生字。
“罷”字上半部是不是“四”。
3.理解詞語。
唯一:只有一個,獨一無二。
賞心悅目:指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一絲不茍:一點不隨便,一點不馬虎。
五、標出自然段序號(共十四個自然段)
六、練習讀課文、糾正讀音
思考:1.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玉泉結識了一個愛魚的聾啞青年,他畫的魚形象逼真,人們稱贊說魚游到了他的紙上。)
2.“魚游到了紙上”什么意思?
(魚仿佛在紙上游,說明青年畫的魚形象逼真,仿佛和活的一樣。)
七、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通讀全文
想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么內容?請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他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
第二段:(5~8自然段)一個星期天,我去玉泉又看到那個人畫金魚,別人稱贊說魚游到他的紙上了。
第三段:(9~14自然段)傍晚,我發現他是個聾啞人,并把別人稱贊他的話告訴了他,他笑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讀第一段,思考:“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人?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抓住課文中的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回答第一問,引導學生從作者到玉泉喝茶觀魚,在茶室的后院金魚缸邊偶然認識了一個舉止特別的年青人。這個問題回答時,要求組織好語言,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回答第二問時,應抓住重點句子談理解:
①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什么是“忘我的境界”?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指達到忘掉了自己的程度,根本就不想自己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觀魚畫魚中去。
②“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你從這句話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特別”?
從“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魚非常地入迷,對金魚非常感興趣,“靜靜”可以看出他做事很細心,耐心,全身心地投入。“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由此可看出他很特別,也為下文做了鋪墊。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課文。
3.概括本段段落大意。
第三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思考:一個星期天“我”又去玉泉了,“我”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指導學生抓住語句理解。
①我看到金魚缸邊又擠滿人,多數是孩子,聽到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來了!”這是小姑娘對他的贊嘆,說明他畫的魚活靈活現,十分逼真,繪畫技巧非常之高。
②“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一絲不茍”是什么意思?(一點不隨便,一點不馬虎。)
指導學生讀上面這句話,談理解。
從以上語句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畫畫認真,細心,而且繪畫技巧高超,這是他畫魚仿佛游到紙上的原因之一。
指導學生讀第7自然段。
③抓住第8自然段的一句話。
“唯一”指什么意思?
只有一個,只有他對別人的稱贊沒有表示。
“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融為一體”是什么意思?
這個青年已經和游魚成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外界發生的事沒有反應。也可以看出他愛魚愛到了很深的程度。
2.指導朗讀。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學習第三段
1.自讀思考:①從這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特別”?②“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③魚“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2.學生讀課文后小組討論。
3.集體討論。
(1)回答第一問時從以下幾處考慮:
①傍晚“我”路過后院時,他還在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
②我與他說話他不理我。
③我從廠徽得知他是個聾啞人。
④他告訴“我”每星期天都來看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從以上幾處可以看出他很特別,看出他對待事情的耐心、認真的態度。
(2)回答第二問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
通過他細致耐心地觀察,腦子里已經有了魚的各種形態,所以說魚先游到心里。
(3)兩者關系密切。只有先細心觀察魚的外形和動態,腦子里已經有了各種形態魚的樣子,然后再經過認真地練習,最后魚就游到紙上了。觀察是畫畫的基礎。
4.指導朗讀這段。
5.概括本段段意。
三、再讀全文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作者和那個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的;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并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觀察事物要細心、耐心。
四、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練習本上做解釋詞語練習。
板書設計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我在玉泉結識了一位青年聾啞人,他愛魚,他畫的魚形象逼真的故事,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周圍事物的情趣。
2.了解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
3.學習本課4個生字、10個生詞,著重理解“賞心悅目”、“唯一”、“一絲不茍”三個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積累材料的,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青年聾啞人畫魚的。
教學難點使學生了解為什么課文以“魚游到了紙上”為題。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觀察過金魚嗎?魚在水里游,魚會游到紙上嗎?教師板書課題:魚游到紙上。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呢?我們今天來學習課文。
二、教師范讀課文
1.想想課文寫的是誰?(一個聾啞青年。)
2.寫他做什么?(在玉泉認真地畫金魚。)
三、初讀課文、自學本課生字、生詞
1.讀課文、劃生字。
2.利用拼音表和字典認讀生字。
3.讀詞。
4.查字典理解詞語。
唯一 賞心悅目 一絲不茍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
舉止 境界 聚集 忘我 賞心悅目
細致 天真 唯一 驕傲 一絲不茍
2.說出難記的生字。
“罷”字上半部是不是“四”。
3.理解詞語。
唯一:只有一個,獨一無二。
賞心悅目:指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一絲不茍:一點不隨便,一點不馬虎。
五、標出自然段序號(共十四個自然段)
六、練習讀課文、糾正讀音
思考:1.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玉泉結識了一個愛魚的聾啞青年,他畫的魚形象逼真,人們稱贊說魚游到了他的紙上。)
2.“魚游到了紙上”什么意思?
(魚仿佛在紙上游,說明青年畫的魚形象逼真,仿佛和活的一樣。)
七、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通讀全文
想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么內容?請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他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
第二段:(5~8自然段)一個星期天,我去玉泉又看到那個人畫金魚,別人稱贊說魚游到他的紙上了。
第三段:(9~14自然段)傍晚,我發現他是個聾啞人,并把別人稱贊他的話告訴了他,他笑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讀第一段,思考:“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人?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抓住課文中的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回答第一問,引導學生從作者到玉泉喝茶觀魚,在茶室的后院金魚缸邊偶然認識了一個舉止特別的年青人。這個問題回答時,要求組織好語言,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回答第二問時,應抓住重點句子談理解:
①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什么是“忘我的境界”?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指達到忘掉了自己的程度,根本就不想自己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觀魚畫魚中去。
②“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你從這句話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特別”?
從“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魚非常地入迷,對金魚非常感興趣,“靜靜”可以看出他做事很細心,耐心,全身心地投入。“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由此可看出他很特別,也為下文做了鋪墊。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課文。
3.概括本段段落大意。
第三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思考:一個星期天“我”又去玉泉了,“我”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指導學生抓住語句理解。
①我看到金魚缸邊又擠滿人,多數是孩子,聽到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來了!”這是小姑娘對他的贊嘆,說明他畫的魚活靈活現,十分逼真,繪畫技巧非常之高。
②“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一絲不茍”是什么意思?(一點不隨便,一點不馬虎。)
指導學生讀上面這句話,談理解。
從以上語句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畫畫認真,細心,而且繪畫技巧高超,這是他畫魚仿佛游到紙上的原因之一。
指導學生讀第7自然段。
③抓住第8自然段的一句話。
“唯一”指什么意思?
只有一個,只有他對別人的稱贊沒有表示。
“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融為一體”是什么意思?
這個青年已經和游魚成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外界發生的事沒有反應。也可以看出他愛魚愛到了很深的程度。
2.指導朗讀。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學習第三段
1.自讀思考:①從這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特別”?②“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③魚“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2.學生讀課文后小組討論。
3.集體討論。
(1)回答第一問時從以下幾處考慮:
①傍晚“我”路過后院時,他還在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
②我與他說話他不理我。
③我從廠徽得知他是個聾啞人。
④他告訴“我”每星期天都來看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從以上幾處可以看出他很特別,看出他對待事情的耐心、認真的態度。
(2)回答第二問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
通過他細致耐心地觀察,腦子里已經有了魚的各種形態,所以說魚先游到心里。
(3)兩者關系密切。只有先細心觀察魚的外形和動態,腦子里已經有了各種形態魚的樣子,然后再經過認真地練習,最后魚就游到紙上了。觀察是畫畫的基礎。
4.指導朗讀這段。
5.概括本段段意。
三、再讀全文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作者和那個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的;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并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觀察事物要細心、耐心。
四、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練習本上做解釋詞語練習。
板書設計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10
教材: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
授課年級:五年級
教學課時:三課時
執教:佛山市石灣區張槎鎮東鄱小學 歐芬
一、教學目標 :
1、教育:通過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能體會聾啞青年的特點,并學習他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教養:(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
(2)能理解課文內容,鞏固前一單元讀懂一篇文章的知識。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展:培養和發展學生聯系課文,抓重點詞理解、品析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兩者間的關系,并從中受到啟發。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投影、圖片等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任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理解部分新詞;能初知課文大概;能給課文分段。
第二課時
學習任務:通過學習二、三、四段,(1)能讀懂青年為什么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從而體會青年勤奮好學、專注投入的品質,并從青年的身上得到啟發。
(2)理解和“游到了我的心里”兩者之間的關系。
(3)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是什么意思?
二、學習二、三、四段
1、導入 :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魚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呢?我們主要帶著同學們提出的這個問題學習二、三、四段,完成以下的學習任務,請快速小聲讀一遍。(小黑板出示學習任務)
2、課文中有2句話高度概栝地回答了這一個問題,請在第二段中找出第一句,關于第二句呢,老師先賣個關子。
3、學生匯報后,出示句子:
“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在這句話中抓重點詞提問題.(板:忘我的境界)
4、從哪里看出他是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請再默讀二、三、四段用( )劃出句子。
5、學生匯報,老師在投影片中標出句子的序號。
指導學生理解句子。(扶)
出示:“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
默讀這句話,誰能抓住句子中其中一個重點詞,運用學過的方法來理解它呢?
指導寫批注。
小結:是啊!由于青年長時間觀察、專注、投入地觀察,所以魚--游到了紙上。
指導朗讀:請大家閉起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魚的青年,正十分專注、十分入神地看,簡直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睜開眼睛,怎么讀才能讀出這感覺來呢?指名朗讀。
6.小結學法:抓重點詞理解,寫下批注,朗讀體會。
7.用上述學法自學其余重點句,選2-3個重點詞寫批注,認為自己有本事的同學可以選更多的詞寫批注。(放)
檢查匯報,指導朗讀。(提出要求:留心聽,及時補回重點詞,補寫批注).
8.回到“愛到忘我的境界”(出示句子中的重點詞)
誰能通過上述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忘我的境界”是指什么意思?表現了青年的什么品質?(板書:專注、投入、勤奮)
9.學到這里,同學們明白了“游”換成“畫”字行嗎?為什么?
10.理解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
引語:為什么青年能把魚畫得活靈活現呢?青年在和我進行紙上交談時說出了原因,請大家一起來讀最后一句話。(生讀完,老師點明這是第二個原因)
通過學習上面的重點句,能說說“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嗎?
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老師給出一些詞語,請你選擇恰當的,把它們連成一句通順的話,可以作詞序調整,及加上一兩字。
1)因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11.小結:對!“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紙上”的基礎和原因,“游到了紙上”是結果。這位聾啞青年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是他勤于觀察、專注觀察、刻苦練習的結果。作者贊揚了他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三、談收獲
你從青年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發?(點撥:1.從思想收獲方面,2.從觀察方法方面)
四、質疑
五、作業
1.摘抄2、3、4段的重點句,再次體會青年的品質。
2.感情朗讀全文。
3.預習練習1(1)第一問和練習3。
D3.
學習任務:1.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
因為 只有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所以 然后 魚 游到了紙上
才
/觀魚:老是、呆呆、靜靜 \
忘我境界 / 工筆細描、一絲不茍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畫魚: 融為一體
\ 忘記 忘記 /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11
27《魚游到了紙上》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huā ɡǎnɡ qīnɡ chè yú ɡānɡ yì sī bù ɡǒu
( ) ( ) ( ) ( )
xiù huā huī bǐ lǒnɡ yǎ yì hú chá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詞。
繡( ) 致( ) 揮( ) 缸( )
銹( ) 到( ) 渾( ) 缺( )
徽( ) 茍( ) 巷( ) 描( )
微( ) 句( ) 港( ) 瞄( )
三、選字填空。
澈 撤 缺 缸 誘 繡 微 徽
1、小河里的水清( )見底。
2、他因為有貪污行為被( )除一切職務。
3、任何人都有( )點,關鍵看你是否及時改正。
4、鬼子再( )騙雨來,雨來也不說李大叔的隱藏之處。
5、茶室后面的金魚( )邊圍了許多人。
6、她的( )花技巧很高。
7、她對客人總是面帶( )笑。
8、看到他胸前的校( ),我才知道他是一名大學生。
四、在括號里寫出加點詞語的近義詞。
1、金魚缸邊早已擠滿了人,多數是天真活潑的孩子。( )
2、這些孩子穿著鮮艷的衣裳,好像和金魚比美似的。( )
3、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 )
4、“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
5、我喜歡花港,更喜歡“泉白如玉”的玉泉。( )
6、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 )
五、填充詞語,再選擇其中兩個造句。
泉白( )( ) ( )由( )在 清澈( )( )
天真( )( ) 一絲( )( ) 游( )游( )
賞( )悅( ) 融為( )( )
( )
( )
六、縮句。
1、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正在一絲不茍地畫金魚。
2、清澈見底的玉泉池里有許多游來游去的金魚。
七、回憶課文,填空。
本文是按 的順序敘述的。文中采用了 和 的寫作方法描寫聾啞青年的高超畫技。這兩個方面反映了聾啞青年的 的品質。文中“畫游到了紙上”這句話既是文章的題目,在文中又出現了三次,一次是 ,一次是 ,第三是作者與聾啞青年的筆談。
八、閱讀理解。
(一)
我擠過去一看,原本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 ),把金魚的每個部位( )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 );有時又( ),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 )。
1、根據課文填空。
2、用“ ”畫出一個比喻句。
3、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青年畫畫時的態度: 。
4、文中“魚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是: 。它和“游到了紙上”之間的關系是: 。
5、文中著重抓住那位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魚、畫魚的樣子來寫,你能把有關句子摘抄下來嗎?
(二)貝多芬
鄉下一間(簡樸 簡陋 簡單)的旅店里,躺著一位客人。他正閉目(觀賞 傾聽 欣賞)樓上優美的鋼琴聲。琴聲一會兒低沉,一會兒高亢,低的時候像珠子在盤中滾動,高的時候像雷嗚震撼著大地。
“這是誰在彈呢?”他正想著,突然,“滴答”一聲,一滴水滴在他的臉上,他睜開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進他的眼里。他跳了起來,放開喉嚨喊:“來人,來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務員慌慌張張地跑進來。
“樓上是誰,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氣地問。
服務員看著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當代德國的大音樂家貝多芬先生!”
“哦,是貝多芬!難怪彈得這樣好!”旅客一聽這名字,怒氣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關照他不要讓水滴下來呢?”
“不,不!你不要打擾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輕步上樓去,透過門縫見貝多芬正(集中精力 全神貫注 津津有味)地彈著。琴邊放著一盆水。他正(納悶 苦悶 思索),突然看見滿身大汗的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繼續彈下去。啊,原來貝多芬練得手指都發燙了,需要隨時用水冷卻一下,因為太緊張匆忙,水濺了一地,順著地板縫滴到樓下去了。
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離開( )當他下樓時( )不禁暗暗感嘆道( )真努力啊( )怪不得是位偉大的音樂家( )
1、給文中最后一個自然段加上標點符號。
2、用“ ”畫出描寫優美鋼琴聲的句子。
3、樓上滴水的原因是 。
4、在文中括號內選擇一個正確的詞,并在上面打“√”
5、本文的主人公應該是 ( )
a、服務員 b、旅客 c、貝多芬 d、作者
6、你認為貝多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九、續寫一個片段。
那位年輕人真勤奮、專注啊!我們班的 和他一樣,學習也非常認真,下面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27魚游到了紙上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茍、融為一體、賞心悅目、工筆細描”等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品讀第4和第7自然段。
3、體會聾啞青年畫技的高超,感受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在有感情地朗讀中理解、感悟描寫青年畫魚、看魚的句子,感受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空白處,落實寫話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創設情境:
板書課題,讀題。
2、存疑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想想提出的疑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從文中找出和題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檢查反饋,教師導學:
⑴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⑵ 找出和題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導朗讀。
三、緊扣課題,體會“畫技高超”
1、出示: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朗讀,從一個“喲”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2、引讀: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⑴ 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
⑵ 這段話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嗎?
⑶ 再次朗讀句子,說說你讀懂到了什么?
3、引導寫話。
4、指名交流。
5、小結過渡。
四、品讀“特別”,感受勤奮專注
1、自由讀讀第3~4自然段,體會“特別”。
2、品讀: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⑴ 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
⑵ 從這句話里,你感覺青年有什么特別之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⑶ 其他人來到這美麗的玉泉是怎樣看魚的呢?
⑷ 你覺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靜靜地,而且是不說一句話嗎?再讀。
3、出示:
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
五、小結設疑
1、小結。
2、設疑。
3、書寫生字。(機動)
【板書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
愛 看魚
聾啞青年 忘我
魚 畫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