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精選15篇)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1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86
by 小蔣老師 發(fā)表
教例:《徐悲鴻勵志學畫》
師:徐悲鴻了勵志學畫,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出示該句)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師:哪徐悲鴻為什么會立下這志向呢?你能說說嗎?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回答得很對,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誰愿意上來演一演這一情節(jié)。
兩名學生表演,但明顯對文字的挖掘不夠,學生并沒有把外國學生的傲慢,徐悲鴻的奮發(fā)圖強表演出來。
上述案例不由讓我想起那句經典的廣告詞“不看廣告,看療效”。它其實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療效才是人們選擇藥物的關鍵。同理當我們在課堂上設計我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首先就要考慮它們是否有效。有效課堂應該是每一位語文老師追求的目標。在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和評價是遠遠不夠的。當學生在朗讀中出現(xiàn)問題時,正是我們老師介入的最佳時機,如學生在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時,就要抓住 “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詞來指導學生讀出外國學生的傲慢,欺人的語氣,從而體會當時徐悲鴻的心情。很是可惜在這里老師并沒有引導學生去很好的理解,只是草草一讀了之,從而喪失了一個很好的指導學生挖掘文本的機會。以至于最后的表演也就成了一種形式,學生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也就體會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有效的課堂教學也就根本談不上。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2
教師在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有幫助,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課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yōu)異成績?yōu)橹袊藸幑獾墓适拢且黄芎玫膼蹏髁x教育題材。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注意了這一點。揭示課題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立志’和‘勵志’,兩個詞的讀音都相同,為什么課文不采用‘立志’一詞,而采用的卻是‘勵志’呢?它們在這兒能夠互換嗎?”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我引導學生說說兩個詞的意思, “立志”只是講立下什么樣的志愿,強調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勵志”則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斷鼓勵自己去達成那一心愿,強調的是行動的付出。兩個詞能夠互換嗎?光從題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學生閱讀課文,當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為課文重點講述的是徐悲鴻不懈努力成為一個著名畫家的過程,而不是僅僅講他立下當大畫家的志愿。“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激勵自己刻苦努力”。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呢?當然是成為一名畫家。是什么力量激勵他呢?是因為他受到了外國學生的侮辱,他要為中國人爭氣,所以,題目中只能用“勵志”而不應該用“立志”。就這樣,這段討論使學生很好地區(qū)別了“立志”和“勵志”的含義,便于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涵。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關注以下三個問題 1、 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 2、 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 3、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怎樣?并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教學。我首先讓學生反復朗讀第二、三自然段,然后抓住外國學生的話,組織學生討論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會出言不遜。為了使學生更易理解,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繪畫大師達仰很看重徐悲鴻,通過“我知道達仰很看重你”來體會那個學生對徐悲鴻才能的嫉妒,又通過“就是……也……”體會那學生對中國人的歧視和偏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們感情也很到位。似乎外國學生的話把我們的學生也給激怒了!接著重點讓學生抓住“每逢節(jié)假日,常常,一整天”等詞語體會徐悲鴻“不知疲倦”“潛心”提高畫技的刻苦精神;從“小閣樓”“一杯白開水和兩篇面包”體會他生活的清苦。我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和徐悲鴻做比較,讓學生更清楚認識到徐悲鴻的認真和勤奮,效果還不錯。最后讓學生找出那位外國學生的態(tài)度發(fā)生的變化的句子,與前文中嘲笑徐悲鴻的句子進行比較,并分組進行朗讀,讓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而引出“有眼不識泰山” 。
在這節(jié)課上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學生在讀了兩遍課題后就提出了很多問題,如“徐悲鴻是誰?”、“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徐悲鴻學的是哪種畫?”、“徐悲鴻在哪里學的畫?”、“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等一系列問題。接著,我就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去尋找答案。當學生讀完課文后,有的已經忘記了剛才的問題,有的也只是記得一兩個問題。當我讓學生交流讀后答案時,回答的都比較零碎,說實話有些問題我自己也已經忘記了。對于學生的交流,我覺得對理解課文幫助不大。
上完這堂課后,我就深深地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改變課堂上無序交流的狀況呢?我想如果老師在備課時對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充分預設,并作好分類,那么就可以解決學生提問題雜、亂,讀時沒有針對性的問題了。后來,每次上課之時都認真聽取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提問后,及時讓同學回答一些簡要的問題,把難度問題給以總結,再次把問題重復說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確的帶著問題讀課文,做到有效閱讀,我感覺這對我以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的寫作結構,學習給課文分段。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認知目標: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讀準生字新詞。
能力目標:自學能力的訓練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訓練。
情感目標:初步走近徐悲鴻,感知他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難點:理清條理,并能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歸納全文。
一、名言聽說
師讀兩遍后,學生復述,練習學生聽說能力。
1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
我也不愿離開我的祖國。
因為縱使我的祖國生活在恥辱之中,
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二、名畫導入
師:同學們復述得非常好,說明你們有很好的輸入與精彩的輸出。為了表揚你們,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幅名畫。(出示《奔馬圖》)
1、欣賞名畫,引出課題
2、齊讀課題,釋疑“勵志”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查字典理解。
(勵,激勵;志,志向。“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3、再讀課題,學習質疑
4、歸納問題,引入新課。
為什么?怎么?結果?(板書出三大問題)
三、名篇初讀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相比起來,我更相信你們的讀書能力。相信通過你們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的。
1、自由讀課文,做到讀通,讀順。
2、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哪幾個自然段寫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怎么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他努力的結果?
3、討論上述思考題,劃分段落,師板書。
第一段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結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動
1、指名逐段讀課文,師生共評。
2 、交流詞語的理解。
3、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4、根據(jù)板書簡要說說這課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概括能力。
五、學習生字
1、學生交流會與較難生字,教師相機點撥。
2、描紅
3、當堂完成生字與詞語的抄寫
六、課后作業(yè)
朗讀課文,并利用網絡課搜尋一些徐悲鴻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通過演示體會人物情感,積累內化文中的語句。
能力目標:學習第二大段的構段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領悟他的堅定志向。
一、復習反饋
1、默寫本課詞語
2、交流網絡課上搜集的資料。
二、問題導入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徐悲鴻立的是什么志呢?誰能找出課文中的話來讀一讀?
2、生自由朗讀課文,“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師出示本句,研讀。
3、為什么徐悲鴻要立下這個志向呢?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一大段,邊讀邊做記號,找出有關的話。
三、情景再現(xiàn)
1、讀第二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2、以小組為單位,各自準備,體會人物心理,說話的語氣,把朗讀轉化為表演語言。
3、全班交流匯報,評價。
4、在感悟的基礎上齊讀外國學生的話,把表演語言再轉化為朗讀語言。
四、品味感悟
1、過渡:這個外國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師指板書)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朗讀一遍。(生讀)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直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大段。
2、重點體會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從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他如何更加奮發(fā)努力的,也可抓關鍵詞。
3、學習構段
師:大家默讀第二大段,看看這一大段三小節(jié)這間的關系。(先總后分,先概括后具體)
師:課文就是先總寫徐悲鴻更加發(fā)奮努力,后從學習的勤奮和生活的清苦兩方面來具體描述的。
給一個總分的情境,讓學生練習說話,內化知識。
4、以讀代講
學習第七自然段
五、回歸中心
1、讀后理解“震驚”
2、前后對比外國學生的態(tài)度,體會原因。
3、朗讀活動,談體會。
六,積累內化
練習復述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105
上《徐悲鴻勵志學畫》,感覺輕松舒暢,我和孩子們在濃濃的民族自尊中,切切的民族自豪中學完了這一課。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回顧這一課,孩子們精彩的回答讓我為他們豎起大拇指,孩子們繪聲繪色的朗讀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孩子們課堂上的巧言評價又讓我對他們再一次產生了好感!
你看,當我讓學生從徐悲鴻勵志的“志”入手,請學生默讀課文,說說徐悲鴻“勵”下了什么志愿時,平日不開口的施金嶺回答得那么鏗鏘,我都不敢相信那話是出自他之口,“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僅僅是孩子口出之言,更是孩子發(fā)自內心之話語,那種骨氣是有含金量的。
外國人的話也讓孩子們?yōu)橹徽稹V袊司褪遣缓闷畚甑摹.敽⒆觽兂踝x了課文以后,看得出來他們對徐悲鴻的敬仰是不言而喻的,從孩子們的朗讀中可以得到證明。那么為了突出徐悲鴻的偉大,我們在讀那外國人的話時,應該用何種語氣來讀呢。難得露面的劉昊一鳴驚人(盡管知道他有點表演才能,但課堂上的他常常在“修身養(yǎng)性”),他把外國人的孤傲刻畫得入木三分,表演得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他外在的流露,從他的語氣里也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當外國人知道徐悲鴻的成就后,我們再來讀讀他的志愿,說說是不是實現(xiàn)了,他讓外國人認識了這是一個怎么樣的中國人時,孩子們的回答真讓大家頂禮膜拜。大家似乎對徐悲鴻的一生進行著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闡述,在評價中互動,在互動中激發(fā)著每一個人的內在。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我覺得這一課是成功的,不僅能夠為自己注重育人于細微,更為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而自豪。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5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的寫作結構,學習給課文分段。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認知目標: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讀準生字新詞。
能力目標:自學能力的訓練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訓練。
情感目標:初步走近徐悲鴻,感知他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難點:理清條理,并能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歸納全文。
一、名言聽說
師讀兩遍后,學生復述,練習學生聽說能力。
1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
我也不愿離開我的祖國。
因為縱使我的祖國生活在恥辱之中,
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二、名畫導入
師:同學們復述得非常好,說明你們有很好的輸入與精彩的輸出。為了表揚你們,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幅名畫。(出示《奔馬圖》)
1、欣賞名畫,引出課題
2、齊讀課題,釋疑“勵志”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查字典理解。
(勵,激勵;志,志向。“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3、再讀課題,學習質疑
4、歸納問題,引入新課。
為什么?怎么?結果?(板書出三大問題)
三、名篇初讀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相比起來,我更相信你們的讀書能力。相信通過你們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的。
1、自由讀課文,做到讀通,讀順。
2、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哪幾個自然段寫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怎么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他努力的結果?
3、討論上述思考題,劃分段落,師板書。
第一段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結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動
1、指名逐段讀課文,師生共評。
2 、交流詞語的理解。
3、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4、根據(jù)板書簡要說說這課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概括能力。
五、學習生字
1、學生交流會與較難生字,教師相機點撥。
2、描紅
3、當堂完成生字與詞語的抄寫
六、課后作業(yè)
朗讀課文,并利用網絡課搜尋一些徐悲鴻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通過演示體會人物情感,積累內化文中的語句。
能力目標:學習第二大段的構段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領悟他的堅定志向。
一、復習反饋
1、默寫本課詞語
2、交流網絡課上搜集的資料。
二、問題導入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徐悲鴻立的是什么志呢?誰能找出課文中的話來讀一讀?
2、生自由朗讀課文,“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師出示本句,研讀。
3、為什么徐悲鴻要立下這個志向呢?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一大段,邊讀邊做記號,找出有關的話。
三、情景再現(xiàn)
1、讀第二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2、以小組為單位,各自準備,體會人物心理,說話的語氣,把朗讀轉化為表演語言。
3、全班交流匯報,評價。
4、在感悟的基礎上齊讀外國學生的話,把表演語言再轉化為朗讀語言。
四、品味感悟
1、過渡:這個外國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師指板書)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朗讀一遍。(生讀)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直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大段。
2、重點體會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從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他如何更加奮發(fā)努力的,也可抓關鍵詞。
3、學習構段
師:大家默讀第二大段,看看這一大段三小節(jié)這間的關系。(先總后分,先概括后具體)
師:課文就是先總寫徐悲鴻更加發(fā)奮努力,后從學習的勤奮和生活的清苦兩方面來具體描述的。
給一個總分的情境,讓學生練習說話,內化知識。
4、以讀代講
學習第七自然段
五、回歸中心
1、讀后理解“震驚”
2、前后對比外國學生的態(tài)度,體會原因。
3、朗讀活動,談體會。
六,積累內化
練習復述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87
niuxiaoping 發(fā)表
教研組朱耀琴老師首當其沖,為大家開了一節(jié)教研課,內容是《徐悲鴻勵志學畫》第一課時。盡管是第一課時,但聽后卻覺得有內容、有分量,與我印象中對第一課時的認識有很大區(qū)別。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師的詞語教學——妙哉!
下面就“勵志”與“嫉妒”兩個詞語的教學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一、 謀構全篇,串聯(lián)課堂——“勵志”一詞的教學。
1、在揭題后,朱老師要求學生對課題質疑。有學生對“勵志”一詞的詞義提出了疑問,朱老師順勢告訴學生“這個詞語可以理解成立志,也許是作者搞錯了。”
2、隨后,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這時,朱老師又提問:現(xiàn)在,你覺得“勵志”和可以換成“立志”嗎?學生已感覺有些不恰當,當然具體原因還不能說清,于是朱老師先引導學生理解“立志”——立下志向,學好畫畫是徐悲鴻在開始學畫時就立下的目標,與在巴黎的經歷并無多大關系。“勵志”有另外的含義。
3、精讀了課文第一部分,學生對“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這一問題有了深入理解,教學進入下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感悟“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教師出示并引導學生閱讀了課文的第二部分,學生圍繞“發(fā)奮圖強”進行閱讀感悟,體會到徐悲鴻是為了給中國人爭氣,為祖國爭光才立下這一志向。這時,教師發(fā)問:“勵志、立志,哪個次更好?”并提醒學生“勵”可以組成“激勵”、“鼓勵”等詞語。這時,學生對“勵志”一詞的理解終于水到渠成:這是徐悲鴻自己在激勵自己,必須用事實說話,讓那些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一個詞語的教學,既賦予了它謀篇構局的功能,又以此串聯(lián)起了幾乎整堂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實在是妙!
二、 基于文本,聯(lián)系生活——“嫉妒”一詞的教學。
“徐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中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那么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這段話該怎樣讀?學生分別說到了“很不禮貌地”、“驕傲地”、“嫉妒地”等。這時,教師開始了“嫉妒”一詞的教學——雖說部分學生對“嫉妒”一詞可能已經有了一定理解,但要使所有同學對這個詞有更深入的感悟還是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1、“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要嫉妒徐悲鴻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很快讀到答案,并回答:“因為達仰很看中徐悲鴻,熱情地指導他。”繼續(xù)追問:“看到達仰這樣對待徐悲鴻,那些人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學生開始揣測:“他們可能會覺得達仰很偏心。”“他也許在想,達仰憑什么這樣對待你這個中國人。”“他覺得很不服氣。”……“是的,這個外國人心里對徐悲鴻有些怨恨,這種因為比不上別人而怨恨別人的心理就叫嫉妒。”教師的這番話,巧妙的總結了學生的回答,并揭示了“嫉妒”一詞的詞義。
2、學生依據(jù)文本理解了詞語,但朱老師并未滿足于此。她又繼續(xù)深入:“嫉妒”兩個字都是“女”字旁,也許古人貶低女性,認為女孩子才會心胸狹窄,所以把這個詞這樣寫。但是現(xiàn)在當然并不是這樣的,也許我們也會有些男同學有這樣的心理。那么,這樣的心理我們應不應該有呢?學生很肯定地回答到:“不應該!”
這個環(huán)節(jié)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也許只是一個“小插曲”,但卻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基于文本、聯(lián)系生活,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和諧的體現(xiàn)?也許,就該從這樣的“小插曲”開始做起吧。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id=1137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7
【教學要求】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讀生字詞。
2.口頭組詞。
悲( )( )( ) 怒( )( )( ) : 技( )( )( )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還有哪些詞句說明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
(很不禮貌、沖著)
⑤指導讀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認為”、“天堂”、“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傲慢、欺人的語氣)
個別練讀,指名試讀。
⑥學習第3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來讀第3自然段。讀完后提問:你有什么感受?
指導學生開始要用憤怒的語氣讀,后面要用堅決的語氣讀
指名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⑦齊讀“必須用……中國人”。
這里“真正的中國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是指能顯示足夠的聰明才智且使外國人十分佩服的中國人)
(3)小結。
(徐悲鴻立志成才,要為中國人爭氣)
2.細讀第二段。
(1)細讀第4自然段。
①指名讀課文第4自然段。
為什么要說他“更加”奮發(fā)努力?(聯(lián)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較句子。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
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
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指名讀這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句與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導朗讀。
過渡:徐悲鴻是怎樣奮發(fā)努力的?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2)細讀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讀第5自然段。
邊讀邊畫出徐悲鴻奮發(fā)努力的詞句。
讀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②指導讀第六自然段。
徐悲鴻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呢?
出示:
徐悲鴻的生活。他只租了,經常每餐只用和,為的是省下錢來。
自讀課文后,練習填空。
3.細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徐悲鴻取得了什么成績,外國人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相機理解“優(yōu)異、轟動”等詞
指導朗讀。
(“鞠了一躬、承認、很有才能、錯誤”要重讀,要讀出鄭重、欽佩的語氣)
(4)小結 。
(徐悲鴻以優(yōu)異成績轟動了畫界,改變了外國學生的偏見)
三、作業(yè)
1.讀句子,回答問題。(課后習題4)
2.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課后習題5)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8
一、名畫導入,初讀課文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同學們知道這幅的奔馬圖是誰畫的嗎?對,是我們畫家徐悲鴻的所作。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同學們那不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鴻。(學生介紹徐悲鴻)。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故事。板書課題。
2讀通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難度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檢查
(1)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選擇容易讀錯的字在黑板上板書:租、怒、倦、犯、躬、鴻、仰。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意思。
(學生對于徐悲鴻比較陌生的,課前搜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一是可以豐富學生對徐悲鴻的感性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做好鋪墊,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二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二緊扣關鍵詞句,研讀課文。
(一)扣題質疑
1、課題中“勵志”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可能會把“勵”解釋為激勵,把“志”解釋為志向,“勵志”的意思解釋為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由于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學生只是揭示出了“勵志”的字面意思,需要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中慢慢理解。)
2、同學們“勵”不僅僅是激勵,它還有振奮自己志氣的含義。在課文中徐悲鴻先生到底勵的什么“志”,我想還是要在讀課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徐悲鴻勵下的志是“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引導學生圍繞“勵志”一詞質疑,是在關注學生的已知中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閱讀的沖動,形成閱讀期待,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愿望和興趣。)
(二)圍繞關鍵詞句,細讀文本
1、投影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徐悲鴻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哪?同學們讀課文,細細地去體會。
(1)學生回答徐悲鴻是在外國學生的嫉妒和譏諷下說這話的。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2)為了加深學生對外國留學生話的理解,教師敘述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內憂外患,國內戰(zhàn)亂不斷,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會現(xiàn)實,使學生知道徐悲鴻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深入理解外國留學生話中的意思。再讀外國留學生的話。
2、“必須”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必須”是一定要這么做。徐悲鴻一定要做什么?學生再讀這句話,回答一定“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指誰?教師追問。當學生回答出他們指“外國留學生”時,教師繼續(xù)提問“真正的中國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有骨氣的中國人,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勤奮刻苦的中國人……學生對這問題有著自己的理解,實現(xiàn)著多元解讀。
3、徐悲鴻用哪些“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劃一劃,同位之間進行合作討論。
(1)、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時,教師提問學生,以前的徐悲鴻學畫時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鴻為什么要更加奮發(fā)努力?
學生回答徐悲鴻“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完成自己的志向。學生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2)當學生回答出每逢節(jié)假日,徐悲鴻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時,教師提問學生徐悲鴻為什么要這樣潛心臨摹?學生會又一次回到“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的語句上,體會出徐悲鴻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再次齊讀這句話,感受徐悲鴻為中國人爭氣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鴻每逢節(jié)假日在巴黎博物館潛心學畫只是他刻苦學畫的一個例子。徐悲鴻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堅持學畫10個小時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連動物園的老虎也常常會成為他的寫生對象。(出示《駿馬圖》,這只仰蹄奮起的駿馬,不就是徐悲鴻的寫照嗎?學生讀四、五節(jié)去體會徐悲鴻的刻苦學畫精神。
(3)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寧可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時,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徐悲鴻的生活進行對比,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接下來提問學生是什么支撐徐悲鴻寧愿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學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上,一起大聲讀這句話,深化理解徐悲鴻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學生讀有感情讀第六節(jié),朗讀時抓住關鍵詞語“小閣樓”、“一杯水”、“兩片面包”,體會文章通過這樣的描寫來襯托徐悲鴻奮發(fā)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的畫展轟動了整個世界,他用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了中國人。齊讀第七節(jié)。
5、學生讀此時留學生的表現(xiàn),提問,為什么留學生的態(tài)度與剛開始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
讀留學生的話,在通過對“震驚”、“鞠了一躬”、“有眼不識泰山”朗讀品味中,感受到那個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重新認識以及他的懺悔。)。
5教師小結,升華情感。
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已優(yōu)異的成績?yōu)橹袊藸幜斯猓砹酥腥A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shù)木瘢屚鈬嗽僖膊桓倚∫曃覀兠褡澹∫曃覀冎袊恕N覀冊僮x課文,記住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再讀課文,力圖對徐悲鴻勵志學畫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我們常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直奔文本主旨、徑奔知能關要,觸動學生的心靈,實現(xiàn)對文本的創(chuàng)造性解讀。這時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尋找美,獲得審美愉悅過程。這一部分的閱讀就是圍繞“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深入進行,一唱三嘆,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出語言背后的深意。)
三、升華情感,小結寫法
1、引導學生抓外國留學生前后態(tài)度變化的關鍵詞:
“很不禮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讓這位外國留學生前后的態(tài)度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學苦練的精神)
2這位外國留學生由因偏見“很不禮貌”出言不遜,到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了一躬”。他對徐悲鴻表示深深的敬佩!此時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么哪?
(學生自由談話,升華情感)
3小結
為了表現(xiàn)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課文不僅從正面描寫了徐悲鴻的表現(xiàn),承上啟下,轉承自然,還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寫了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xiàn),進行前后對比,反襯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自己再讀一讀,好好體會。
(目前的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過渡彌漫造成了語文課上大多關注對言語內容的分析和挖掘,忽視了言語形式的學習。假如沒有言語形式,言語內容只能停在空中,變成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求出語言的運用之法,從操作層面上引導學生運用于語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求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xiàn),體會進行前后對比,學習反襯的寫作方法就是如此。)
四、聯(lián)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學們,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鴻的成功得益于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生活才有奔頭,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勵志的經歷。那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么做哪?又應該向徐悲鴻學習什么哪?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學和學生的人生觀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尋找一條人生幸福之路。)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3、喚醒學生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理解、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質疑
1、課題中“勵志”是什么意思呢?(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2、在課文中徐悲鴻先生到底勵的什么“志”,我想還是要在讀課文中尋找答案。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二、緊扣關鍵詞句,研讀課文。
1、交流。(“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2、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徐悲鴻為什么要說這句話?請同學們讀課文1-2自然段,細細地去體會。
(1)學生回答徐悲鴻是在外國學生的嫉妒和譏諷下說這話的。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2)教師敘述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內憂外患,國內戰(zhàn)亂不斷,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會現(xiàn)實。再讀外國留學生的話。
3、“必須”什么意思?(一定要這么做)徐悲鴻一定要做什么?(學生再讀這句話,回答一定“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指誰?教師追問。當學生回答出他們指“外國留學生”時,教師繼續(xù)提問“真正的中國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真正的中國人指有骨氣的中國人;真正的中國人指勤奮刻苦的中國人……學生對自己的理解,實現(xiàn)著多元解讀。)
3、徐悲鴻用哪些“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劃一劃,同位之間進行合作討論。
預設:(1)、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時,教師提問學生,以前的徐悲鴻學畫時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鴻為什么要更加奮發(fā)努力?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完成自己的志向。)
學生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2)當學生回答出每逢節(jié)假日,徐悲鴻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時,教師提問學生徐悲鴻為什么要這樣潛心臨摹?又一次回到“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的語句上,體會出徐悲鴻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再次齊讀這句話,感受徐悲鴻為中國人爭氣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鴻每逢節(jié)假日在巴黎博物館潛心學畫只是他刻苦學畫的一個例子。徐悲鴻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堅持學畫10個小時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連動物園的老虎也常常會成為他的寫生對象。(出示《駿馬圖》,這只仰蹄奮起的駿馬,不就是徐悲鴻的最好寫照嗎?學生讀四、五節(jié)去體會徐悲鴻的刻苦學畫精神。)
(3)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寧可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時,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徐悲鴻的生活進行對比,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接下來提問學生是什么支撐徐悲鴻寧愿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再一次回到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上,一起大聲讀這句話,深化理解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學生讀有感情讀第六節(jié),朗讀時抓住關鍵詞語“小閣樓”、“一杯水”、“兩片面包”,體會文章通過這樣的描寫來襯托徐悲鴻奮發(fā)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的畫展轟動了整個世界,他用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了中國人。齊讀第七節(jié)。
5、學生讀此時留學生的表現(xiàn),提問,為什么留學生的態(tài)度與剛開始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 讀留學生的話,在通過對“震驚”、“鞠了一躬”、“有眼不識泰山”朗讀品味中,感受到那個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重新認識以及他的懺悔。)。
6、教師小結,升華情感。
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已優(yōu)異的成績?yōu)橹袊藸幜斯猓砹酥腥A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shù)木瘢屚鈬嗽僖膊桓倚∫曃覀兠褡澹∫曃覀冎袊恕N覀冊僮x課文,記住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三、升華情感,小結寫法
1、引導學生抓外國留學生前后態(tài)度變化的關鍵詞:
“很不禮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讓這位外國留學生前后的態(tài)度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學苦練的精神)
2這位外國留學生由因偏見“很不禮貌”出言不遜,到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了一躬”。他對徐悲鴻表示深深的敬佩! 此時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么哪?
(學生自由談話,升華情感)
3小結
為了表現(xiàn)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課文不僅從正面描寫了徐悲鴻的表現(xiàn),承上啟下,轉承自然,還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寫了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xiàn),進行前后對比,反襯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自己再讀一讀,好好體會。
四、聯(lián)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學們,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鴻的成功得益于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生活才有奔頭,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勵志的經歷。那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么做哪?又應該向徐悲鴻學習什么哪?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10
課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yōu)異成績?yōu)橹袊藸幑獾墓适拢且黄芎玫膼蹏髁x教育題材。星期一聆聽了張?zhí)帉λ抉R老師的點評,很有感觸,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運用了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涵,感覺效果較好。
一、外國學生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
課文前后兩個地方寫到了外國學生的態(tài)度,一開始他表現(xiàn)出“不禮貌”“沖著”(可以看到他的傲慢無理,輕視中國人。) 后來表現(xiàn)出“震驚”、“鞠躬”、“有眼不識泰山”(可見他的心悅誠服、對徐悲鴻的尊敬和歉意。)我抓住這一變化,引導學生尋找到這種變化的內因是徐悲鴻用實際行動樹立了中國人的形象,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不良印象。
二、徐悲鴻清苦的生活和刻苦學習的對比。
徐悲鴻在生活中吃、住都非常清苦,而繪畫方面,卻付出了許多金錢和精力。我在教學時,補充了一些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他家庭的貧寒、學畫的決心,從而加深對“勵志”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到他的決心大,不可動搖。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118
盧永霞 發(fā)表
張慶主編在西安培訓會上說:“要重視整體感悟,不要把課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領子,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語文教學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為綱領,做到綱舉而目張。”我一直覺得這番話說得很好,但真正深有體會,卻還是在今天的課堂上。
今天,原本按照計劃完成第5課《天安門廣場》的教學。沒想到突然接到代課的任務,于是臨時改變計劃,將明天才上的第6課《徐悲鴻勵志學畫》提前教學。我還好辦,預先備了課,學生沒有預習,恐怕要影響教學效果了。
上課伊始,我先拿出大約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除字音障礙,讀通讀順句子。然后板書課題,指導讀題。至此,課堂是平靜的,學生是安靜的。“讀了這個題目,你有問題嗎?”當我拋出這樣的話題時,立即得到了“沒有”的齊答。我不禁有些吃驚:看課題提問,這是我們在三年級時常用的一個教學策略,孩子們在預習的基礎上都能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來。而今天這課由于時間的關系,顯然預習不夠充分,怎么竟齊答“沒有問題”?看來不是真的沒有問題,而是忘卻了“動腦讀題,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我抿嘴一笑說:“我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沒想到這么輕輕的一句話卻惹得小手如林了。接下來是他們接二連三的問題:“徐悲鴻是什么人?”“他跟誰學畫?”“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么樣?”“勵志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立志?”我立即對這幾位提問的孩子大加贊賞,同時指出這些問題有些提得很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如“勵志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立志?”;有些問題只要看看書,很容易就可以弄懂,如“他跟誰學畫?”;有些問題老師可以幫助你,如“徐悲鴻是什么人?”;有些問題同學們經過認真讀書自己就能解決,如“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么樣?”等。
于是,我先給孩子們介紹了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的畫以奔馬著稱,學生馬上聯(lián)想到:齊白石的畫以蝦著稱,鄭板橋的畫以竹著稱等。接著我出示了徐悲鴻的奔馬圖,同時留下個懸念:“為什么徐悲鴻如此鐘愛馬?學完了這篇課文,也許你就能得到答案了。”接下來我請同學們討論作者“為什么不用‘立志’,而用‘勵志’一詞”,沒想到第一位同學就答得很好,他說:“‘立志’是表示定下一個目標,定下一個志向。而‘勵志’是常常激勵自己要奮發(fā)努力的意思。”我不禁佩服他理解得到位,表述得準確,同學們聽了都心悅誠服。一個我原以為比較難的問題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接下來我引導同學們帶著剛才提出三個問題“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么樣?”自由讀書,讀完以后思考:課文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的,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的,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么樣?”的。本文敘事脈絡清楚,又有一些暗示性的時間詞,所以學生很快就找出了相應的段落,從而將全文分成了三個部分。
我想,這就是張慶老師說的“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吧。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透過這個“文眼”可以窺探文章的主要內容甚至思想感情,把握全文的基調。所以我將本文的課題作為文章的領子提起來,就使學生對全文的整體感悟變得簡潔而明朗。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12
開學已經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了,這個學期的時間比較的長,因此就進行的慢些,今天開始講《徐悲鴻勵志學畫》。
題目:勵志和立志的不同中,勵志除了包含有立志之意外,還包含著堅定志向,為了追求而矢志不渝的奮斗。勵精圖治,千磨萬礪,之后成才。因此,在導入的時候,我引導想象草原上野馬奔騰的場面,接著我們看了徐悲鴻的馬圖,他們不禁為那出神入化的描摹所驚訝。我們就在談話中導入了徐悲鴻求學階段的故事中來。在課題上,為了區(qū)分“勵志”與“立志”,我們先從字面上做比較,之后再分別把他們兩個放在題目中做對比,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勵志的精典之處。在之后的課文學習中,乃至最后的總結,我們都圍繞著這個勵志展開,因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掌握教到位。
在人物的心理上,學生在誦讀中表現(xiàn)得也很到位,如那個外國學生嫉妒徐悲鴻時所說的話:“你們中國人就是倒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材!”孩子們很是氣憤,讀的義憤填膺,一個叫王翕然的孩子用著外國人讀中文的洋腔怪調讀這段話,有意思極了。這篇課文的人物心理及其感情基調比較容易把握,因此教師不需要再這個方面做很多的指導,而是在誦讀中體會。就“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區(qū)深造,也成不了材”這句話,孩子們一開始的理解是片面的,有的孩子說:“就是中國人上了天堂也成不了材”這樣的話很多,在我的對天堂反復的對比朗讀上,一些孩子開始逐漸的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開始有孩子說“有再好的地方也不行”“有再好的條件也成不了材”到最后一個孩子能夠說出:“遇到再好的老師,有再好的環(huán)境與條件,也不能有所作為”。其實他們是有能力發(fā)掘出一些表面上看來似乎是不明顯的東西的,我想一定是預習于初讀做得不夠到位導致了我的精度感悟有這樣的阻力,初讀的作用一定要重視重視再重視!
在讀到那個外國人對徐悲鴻態(tài)度的轉變時,有個調皮的孩子在下面悄悄地說:“其實他也不錯,是個知錯能改的好人!”真驚訝于孩子的豁達。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120
課標中關于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訓練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四年級的重點訓練項目之一。而根據(jù)教材的安排《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是第一次在課后的習題中明確提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盡可能用上下面的詞語。(嫉妒、禮貌、激怒、勵志、疲倦、陳列、臨摹、優(yōu)異、承認、震驚)也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應該對學生進行主要內容的訓練了。
鑒于此,我在本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中,除了完成傳統(tǒng)的字詞教學和把課文讀通讀順這一要求外,把訓練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上面。為了讓第一次接觸這一內容的孩子們感到概括主要內容并不難,我通過“課題質疑——理清層次——抓關鍵詞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內容”這樣分層訓練,讓學生步步踩實,很好地完成了概括主要內容的任務。下面具體談談訓練過程:
一、課題質疑:
師: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是怎么學畫的?學畫的結果怎么樣?(師相機板書:為什么 怎樣 結果)
二、理清層次:
師: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段落在寫徐悲鴻勵志學畫?哪些段落在寫怎樣學畫的?學畫的結果又在哪些段落里?
(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得出:1——3自然段:為什么學畫。4——6自然段,怎么學畫。7、8自然段學畫的結果。)
三、抓關鍵詞概括段意。
師:請孩子們默看課文1-3自然段,抓關鍵詞用一句話說說這幾個自然段的意思。
生: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了達仰很喜歡徐悲鴻,引起了外國學生的嫉妒,對徐悲鴻不禮貌,徐悲鴻被激怒了,于是勵志學畫。(在生的敘述過程中,師相機板書出嫉妒、禮貌、激怒、勵志這三個關鍵詞。
用相同的方法概括出后面兩部分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不知疲倦、臨摹、省錢、優(yōu)異、震驚、承認。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根據(jù)課文內容及學生當時的回答對課后三題的詞語進行了一點調整,把疲倦換成了不知疲倦,把陳列換成了省錢,我覺得這樣的調整更適合本課內容)
四、總結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師:請孩子們用上這些黑板上的關鍵詞,先自己練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呆會兒老師還會叫一個同學起來說一說。
生練說之后再指名說,最后讓學生在本子上寫一寫。
師:(指黑板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概括主要內容并不難,象這種寫人記事的文章,我們只要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并抓住每一部分的關鍵詞,用一句完整的話把它概括出來,再把這些話串起來就是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雖然這是一節(jié)再普通再樸實不過的課,不過,在這一堂課中,我相信,對學生而言,他們是有收獲的,訓練是扎實的,課堂也是有實效的。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14
之二
無錫市胡埭中心小學 施凌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
(2)引導討論。
圖上的馬畫得好嗎?
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
徐悲鴻為什么會畫得這么好你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解題。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查字典理解。
(勵,激勵;志,志向。"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xiàn)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
指名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3.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徐悲鴻為什么要立志?立了什么志?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
要求:
(1)認讀生字表上的字: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2)在課文中畫出帶有生字的詞,想想詞義。(對不理解的詞注上記號)
(3)逐段練讀,把句子讀通順。
學生按要求練讀課文,四人小組集體活動。
2.試讀課文。?
指名逐段試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長句指導: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yè)考試。
要求學生讀長句子時,要注意中間的停頓,不能讀破。
4.互相交流理解詞語的情況。<|>
提示:你學會了哪些詞?是通過什么方法學會的?(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還有哪些詞不
5.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討論:
①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
②為實現(xiàn)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③結果怎樣?
(3)練習分段。
①再讀課文
思考:幾個自然段寫徐悲鴻立志?哪幾個自然段寫他為實現(xiàn)志向而努力?哪幾個自然段寫他努力的結果?
6.指名按邏輯段落朗讀課文。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多音字組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指讀生字詞。
2.口頭組詞。
悲( )( )( ) 怒( )( )( ) : 技( )( )( )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還有哪些詞句說明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
(很不禮貌、沖著)
⑤指導讀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認為”、“天堂”、“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傲慢、欺人的語氣)
個別練讀,指名試讀。
⑥學習第3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來讀第3自然段。讀完后提問:你有什么感受?
指導學生開始要用憤怒的語氣讀,后面要用堅決的語氣讀
指名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⑦齊讀“必須用……中國人”。
這里“真正的中國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是指能顯示足夠的聰明才智且使外國人十分佩服的中國人)
(3)小結。
(徐悲鴻立志成才,要為中國人爭氣)
2.細讀第二段。
(1)細讀第4自然段。
①指名讀課文第4自然段。
為什么要說他“更加”奮發(fā)努力?(聯(lián)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較句子。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
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
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指名讀這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句與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導朗讀。
過渡:徐悲鴻是怎樣奮發(fā)努力的?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2)細讀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讀第5自然段。
邊讀邊畫出徐悲鴻奮發(fā)努力的詞句。
讀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②指導讀第六自然段。
徐悲鴻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呢?
出示:
徐悲鴻的生活。他只租了,經常每餐只用和,為的是省下錢來。
自讀課文后,練習填空。
3.細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徐悲鴻取得了什么成績,外國人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相機理解“優(yōu)異、轟動”等詞
指導朗讀。
(“鞠了一躬、承認、很有才能、錯誤”要重讀,要讀出鄭重、欽佩的語氣)
(4)小結 。
(徐悲鴻以優(yōu)異成績轟動了畫界,改變了外國學生的偏見)
三、作業(yè)
1.讀句子,回答問題。(課后習題4)
2.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課后習題5)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指名說說各段的意思。
二、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討論:
徐悲鴻學畫為什么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
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三、指導復述課文。
1.默讀課文。
邊讀邊畫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
(1919年春天、一天、從此、三年過去了)
2.輕聲讀課文。
邊讀邊記憶在不同時間里發(fā)生的事情的情節(jié)。
3.四人小組練習復述。
4.指名當眾復述。
要求:態(tài)度大方,聲音響亮,盡量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詞語。
四、教學生字
1.引導學生自學生字字形(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導書寫。
五、課堂練習
1.描紅。
2.抄寫詞語。(課后習題3)
3.照樣子加偏旁組字,再組詞。
(波) (波浪) (組) (組織)
皮( ) ( ) 且 ( ) ( )
( ) ( ) ( ) ( )
4.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 )( )( )
禾( )( )( ) ( )( )( )
板書:
3 徐悲鴻勵志學畫
外國學生 徐悲鴻
很不禮貌 沖著 被激怒 (立志)
每逢……就……
潛心 (努力)
一間一根兩片
震驚 鞠躬 優(yōu)異轟動 (結果)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篇15
教材分析: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yōu)異的成績?yōu)橹袊藸幑獾墓适拢潛P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課文敘述清楚、過渡自然、重點突出、前后照應、主題鮮明,是一篇學生學習語言、體會情感的好文章。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內容、領悟表達(先總后分的表達方式)
過程、方法、習慣目標:
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展開想象讀懂內容,感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情感態(tài)度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
難點:通過探究外國學生前后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誦讀名言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
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愿意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在恥辱之中,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裴多菲
二、復習詞語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盡可能用上下面的詞語。
嫉妒禮貌激怒勵志疲倦
陳列臨摹優(yōu)異承認震驚
(設計意圖:復習檢查學生對本課字詞的認讀情況以及學生遣詞說話的能力)
2、梳理上節(jié)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一下問題)
(1)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
(2)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
(3)徐悲鴻學畫的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上節(jié)課提出的重點問題,明白研讀文章要抓住重點問題重點解決。)
三、過渡: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再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語句。
1、師生交流品味:
2、出示句子:“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要立這樣的志,是因為什么?
生:外國學生的話。
師:齊讀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呢?你從這句話中看出了什么?
生:外國學生對中國人很歧視,存有偏見。
3、這個外國學生太目中無人了!哪些詞語還體現(xiàn)他們的傲慢、欺人,(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那咱們再帶著傲慢、欺人的語氣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4、面對外國學生的目中無人,受到這樣的侮辱,徐悲鴻是怎樣想的?
生:非常氣憤,并且立下了堅定的志向“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再次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5、現(xiàn)在把徐悲鴻的內心的感受讀出來吧?
指生讀,讀出氣憤和堅定。齊讀這句話。你讀得真好!你的語氣真堅定!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準文章的線索“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圍繞這條主線進行有效學習。)
四、過渡: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1、指名讀4,5,6段。
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部分
2、全班匯報
指導學習第4,5,6 段
a、生答: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你找的真好!)師:(出示《駿馬圖》)請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的?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進取精神。
b、生答:每逢節(jié)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經過潛心臨摹,徐悲鴻的畫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師:“每逢……就……”說明他放棄了一切休息時間;“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說明他畫得很多,畫的時間很長;“潛心”說明他畫得投入,很認真。看來他很刻苦啊。徐悲鴻為什么要這么勤奮學畫?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再次體會徐悲鴻的堅定。)
c、生答: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為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師:你們的學習用品是哪里來的?徐悲鴻有沒有這樣的條件?但為了學好畫,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將就。“小閣樓、白開水、兩片面包“生活是如此的--(清苦)。
他這樣做,仍然是為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用“心”讀好這句話。)
3、大家自己快速讀這一部分。讀后想想這一部分三個自然段之間有什么關系。(先總后分)
第四自然段就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段。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重點句子以及重點的詞語來體會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五、過渡: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學畫的結果如何?
1、請大家欣賞徐悲鴻畫作。你認為徐悲鴻畫得如何?
(點評)直觀感受畫作的精美,由心而生對徐悲鴻的敬慕,
2、徐悲鴻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畫展轟動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實讓外國學生重新認識了真正的中國人。
3、下面咱們再次體會一下他的成功吧!帶著感情自由朗讀第7、8自然段。
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說說(就是做事情舍得下功夫,最終會獲得成功的。功夫:指時間,經歷)
4、師:是啊,徐悲鴻獲得了成功,
當外國人看到這幅畫時會怎樣想,怎么說呢?
生:震驚,中國人真了不起,徐悲鴻真了不起!
(出示:那個外國學生,看了徐悲鴻的作品,非常震驚。他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說: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
“震驚”是什么意思?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震驚?說說你對“有眼不識泰山”的理解。(學生交流)
把一開始的傲慢再讀一讀,(與開始時外國學生說的話進行對比)
師:是什么讓這個外國學生有如此大的改變?
(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奮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鴻由此而取得的成績。)
5、小組內表演外國學生前后的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前后對照的表演感受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目的,再次升華文章主題)
六、總結全文,拓展積累
1、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2、課外閱讀,了解中外名人勵志勤奮學習,刻苦研究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徐悲鴻勵志學畫
為什么? 怎樣? 結果?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