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精選15篇)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6
徐曉蘭 發表(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開課我首先從徐悲鴻勵志的“志”入手,請學生默讀課文,說說徐悲鴻立下了什么志愿?“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簡介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受列強欺侮的歷史背景,通過聯系歷史背景說說一部分外國人認為的中國人是怎樣的?你認為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
師:“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中國人你們認為是怎樣的?
生:堅強的
生:勇敢的
生:聰明的
生:團結的
接著,我提出疑問:為什么他會立下這樣的志愿?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為建架起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我著重抓住了外國學生說的“你們中國人”這幾個字。為什么他不說“你徐悲鴻”而說你們中國人,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情緒被激發起來后,他們再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情感就不一樣了。
師:徐悲鴻是這樣想的,他又是怎樣做的呢?
請學生默讀4、5、6段,劃出徐悲鴻的行為。
在學生劃后,針對性的將“奔馬圖”介紹給他們,學生忍不住,就說,徐悲鴻的畫,表明了他的努力,他就像筆下的駿馬一樣在為實現志愿堅持不懈的奔跑。
過渡到徐悲鴻的成就后,我們再來讀讀他的志愿,說說是不是實現了?他讓外國人認識了怎么的中國人?
徐悲鴻會對道歉的外國學生說些什么呢?你們想對徐悲鴻說些什么呢?
教學中以一個點做為引發點,上下覆蓋,層層深入,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是我們追求的。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2
教案內容: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課文體會詞義;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重點:
品讀感悟,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觀察圖上的駿馬,說說有何感受,引出“徐悲鴻”。
2、簡介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為近代鄉村畫家,中國近代美術教育家。10多歲到上海,后勤工儉學赴法國學畫,師從達仰。經過勤奮刻苦的學習,終于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成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
3、導入:你想知道徐悲鴻年輕時學畫的故事嗎?想知道他為什么會畫得這么好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徐悲鴻奮發努力學習繪畫的劉課文。
板書課題:徐悲鴻勵志學畫
4、指導讀準“勵”字,了解“勵志”的意思:奮發志氣,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檢查:
①出示課后生字,讀準字音。
②區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不知疲倦犯錯誤
后鼻音:徐悲鴻鞠躬
③讀誰下列多音字:
沖著向前沖看重重新
2、再讀課文,用“讀書要做記號”中學到的方法,在課本上做記號。
檢查
①朗讀下列詞語:
成績 改變 錯誤 不知疲倦
優異 激怒 清苦 勇往直前
②哪些詞語讀懂了,是怎樣讀懂的?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學可幫助解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弄懂的)?
3、三讀課文,讀通句子。
檢查:
①指導讀好下列長句,讀出停頓:
年輕的畫題師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后來又向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學畫。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
②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正音。
三、指導書寫生字。
租、績、誤:左窄右寬。
四、作業。
1、見習字冊。
2、選擇下列多音字的正確讀音。
看重重新沖著
第二課時
一、設疑導入:
師:課文題目是------(生:《徐悲鴻勵志學畫》,)誰來說說你對“勵志”的理解?
徐悲鴻立的是什么志?他為什么要立這樣的志?他有沒有實現自己的志愿?讓我們來學習課文,解開這個迷團。
二、 精讀品味:
(一)、學習“受辱立志”:
大家喜歡聽音樂嗎?音樂總有引子、高潮和尾聲,文章與音樂是相通的,這篇課文的引子是什么?(生答:受辱立志)
2、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一部分,邊讀邊想:你在這部分讀懂了什么?
(學生自讀、找句)
3、交流:
生:我知道了徐悲鴻年輕時很了不起,法國著名繪畫大師達仰很看重他。
生:我讀懂了徐悲鴻立的志是: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生:我讀懂了徐悲鴻為什么要立志。是因為一個外國學生嘲笑說中國人成不了才。
4、誰來讀外國學生的話?(生讀,評價,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生:到最好的環境中去學畫也不能成才。
生:學到死也沒有用。……
5、這個外國學生太目中無人了!徐悲鴻受到這樣的侮辱,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讀書要讀出人物的內心感受,請你讀好這句話。(板書:用“心”讀好這句話。)
指生讀,讀出堅定的語氣。齊讀這句話。
談談你對“真正的中國人”的理解。
生:就是有骨氣的人。就是不怕困難的人。是有志氣、有恒心的中國人。……
(二)、學習“勤學苦練”:
1、徐悲鴻立志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來學習這首樂曲的“高潮”部分。
自讀第二部分,把文中寫徐悲鴻怎么做的這些有力的音符找出來。
2交流:
a、生答: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師:以前的他努力嗎?為什么要“更加”奮發努力?
(出示《駿馬圖》)請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的?是因為他知道-----(“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生齊讀這句話。)
b、生答: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
師:什么叫“潛心臨摹”?臨摹什么?一整天是什么概念?徐悲鴻為什么要這么勤奮學畫?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生齊讀這句話。)
c、生答: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為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師:你們的學習用品是哪里來的?徐悲鴻有沒有這樣的條件?但為了學好畫,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將就。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他這樣做,仍然是為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生用“心”讀好這句話。)
3、大家齊讀這一部分。讀后想想這一部分三個自然段之間的關系。(總分)
其實前一個自然段還是承上啟下段,承接上文立下宏志。
(三)、學習“轟動世界”:
1、徐悲鴻的努力有沒有白費?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畫展轟動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實讓外國學生重新認識了真正的中國人。
2、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
生:只要下了功夫,努力了,就一定有收獲。
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生:你下了苦功,黃天不負有心人,你肯定會成功的。……
3、師:是啊,徐悲鴻獲得了成功,曾經嘲笑侮辱過他的那個外國學生呢?
(出示: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
說說你對“有眼不識泰山”的理解。(學生交流)
指生讀,讀出愧疚的心理。
(與開始時外國學生說的話進行對比)
師:是什么讓這個外國學生有如此大的改變?
(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奮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鴻由此而取得的成績。)
4、師:這樣的“尾聲”你滿意嗎?
三、用“心”對話:
徐悲鴻的成功是因為他有有一個堅定的學畫信念,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他為我們祖國爭了光!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樹立目標,下定決心,才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才能面對挑戰,才會獲得成功。看著徐悲鴻的《駿馬圖》,我們仿佛看到了徐悲鴻先生意氣風發的雄姿,你此時,有什么想要向他訴說的嗎?
(先在本子上試寫,再全班同學交流。)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3
教學目標:
1、 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2、 理清課文條理,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情。
3、 理解“有眼不識泰山”的真正含義。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條理,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情。
教具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看圖猜成語。同學們,看圖,你們能猜到哪些成語:萬馬奔騰,駿馬疾馳,栩栩如生。
2、這就是偉大畫家徐悲鴻的經典之作《奔馬圖》,這幅作品在當時曾轟動整個畫界,不僅如此,他學畫時潛心臨摹,刻苦學習的精神和熾熱的愛國之心令人難忘。
3、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徐悲鴻勵志學畫》。看到題目,你覺得作者應該寫些什么?(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怎么勵志學畫的?結果怎樣?為什么是“勵志”而不是“立志”?等)能這樣想很好,說明我們寫文章時也按照這樣的順序去寫就更有條理了。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課文。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理清課文條理,整體感知課文。
策略:小組交流前置性作業的學習情況。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理清課文條理,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小組合作學習。
2、展示交流。
邊交流邊板書:起因 經過 結果
(人們在寫文章時常常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去寫,使讀者更加清楚明白。所以理清課文條理更有利于我們很好地理解課文。)
3、看到大家學習交流如此認真,老師真的能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那我想看看這些詞大家掌握的怎樣,讀詞——
第一組 繪畫 認識 疲倦 陳列 租房 杯子 購買 錯誤
第二組 徐悲鴻 達仰 嫉妒 勵志學畫 不知疲倦 潛心臨摹
功夫不負有心人 轟動畫界 有眼不識泰山
4、 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詞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是一項基本功,堅持練習,總會有收獲的。)
5、 文章中有兩句話是別人對徐悲鴻的評價,快速看看,是哪兩句?
(1 功夫不負有心人。2有眼不識泰山。)
6、功夫不負有心人是在徐悲鴻勤學苦練,潛心臨摹取得成就時別人對他的評價,而“有眼不識泰山”是誰對徐悲鴻的評價?
任務二:理解“有眼不識泰山”的真正含義。
策略:找出文中描寫外國學生神態,語言的詞句,讀一讀,看看讀出了什么?試著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外國學生前后變化的原因。
交流:1(不禮貌—鞠了一躬,感受到由看不起--尊重)
2 齊讀,前:讀出輕蔑的口氣。后:讀出佩服的口氣。
補充問:泰山?徐悲鴻。“有眼不識泰山”的意思是:長著眼睛卻沒有真正認識有志氣的徐悲鴻。比喻淺陋無知。
補充典故。選擇:泰山:1 著名的山。2 魯班的徒弟。
面對自己不了解的人或事,我們不要妄加評論 否則就會被人說成是淺陋無知, 成為“有眼不識泰山”之人了。
三、檢測導結
1 填空 立志 勵志
2 區別意思 立志:立下一個愿望。
勵志:經過努力,實現立下的美好愿望。
3 再看題目,怎么解釋? 徐悲鴻勵志學畫,決心為國爭光
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的?為什么有人說徐悲鴻“功夫不負有心人”呢?我們下節課接著講。
板書: 徐悲鴻勵志學畫
(1-3)起因 受辱立志
(4-6)經過 刻苦勤奮
(7-8)結果 轟動畫界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4
在執教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時,我就采用了“嘗試錯誤”教學法。開課時,我在黑板上板書課題,故意把“勵志”的“勵”寫成了“立”字,有學生很快就發現了錯誤,并笑著說:老師,你把“勵志”的“勵”寫錯了。話音一落,很多同學都笑了,還悄悄的說:“看,老師也出錯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我還裝著不知道的樣子,故意去看看書,然后對全班同學說:“哎,老師真的錯了!看來不管是誰只要粗心大意,都是會犯錯誤的呀。以后你們可得仔細點,千萬不要像老師這樣做個‘馬大哈’喲!”學生聽了又善意的笑了。這時,我并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向學生提出了疑問:“‘立志’和‘勵志’,兩個詞的讀音都相同,為什么課文不采用‘立志’一詞,而采用的卻是‘勵志’呢?它們在這兒能夠互換嗎?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有學生提問了:老師,是不是他們的意思有所不同?我心中竊喜:學生找到點子上了。于是請學生說說兩個詞的意思,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學生很快找到了答案。“立志”只是講立下什么樣的志愿,強調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勵志”則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斷鼓勵自己去達成那一心愿,強調的是行動的付出。兩個詞能夠互換嗎?光從題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學生閱讀課文,當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為課文重點講述的是徐悲鴻不懈努力成為一個著名畫家的過程,而不是僅僅講他立下當大畫家的志愿。就這樣,通過我的故意出錯,引領學生進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開課討論,但當時我并不知道還有“嘗試錯誤”教學法這一說法,只是在備課時覺得采用這種方法,一是能夠檢查學生是否細心,督促學生養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二是利于區別“立志”和“勵志”的含義,讓學生不混用;三是便于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涵。現在,通過對“嘗試錯誤”教學法的學習,我知道了這一教法的好處還有很多很多,以后在教學中,我還會運用,不過,一定要注意用得巧,用得妙。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5
一、選擇解釋,在括號里寫上序號。
(橫著數)
二、選字填空。(省略)
三、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1、他被激怒后。
2、畫第一自然段第2句話。把徐悲鴻比作駿馬。
3、每逢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
4、最后一句話。
5、襯托了徐悲鴻學畫的艱難與決心。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做什么事情都應該要力爭做得完美。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6
上完了《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主要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1、由徐悲鴻的《奔馬圖》導入,初讀課文,要求能將課文讀通讀順。
2、指名分節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出示課后第三題的詞語讓學生盡量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扣題質疑,說說“勵志”是什么意思,徐悲鴻勵下什么志,從而引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句文本之魂。
5、緊扣“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找一找徐悲鴻是在什么情況下勵志?又用哪些“事實”來實現自己的“志向”。引導學生在關鍵詞句的品味中感受徐悲鴻為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6、以“徐悲鴻,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
回想自己的教學,有兩點體會非常深刻:
1、第二課時的教學緊緊抓住“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一中心,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找一找徐悲鴻是在什么情況下勵志?又用哪些“事實”來實現自己的“志向”。引導學生在關鍵詞句的品味中感受徐悲鴻為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在這基礎上指導朗讀。整堂課學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非常到位。這節課深刻感受到了這樣的大問題的設計有助于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2、語文教學應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如何讓學生感受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需要學生穿行在語言文字之中,對關鍵詞的涵詠、品味,獲得獨特的讀書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四年級學生應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學生通過讀書找到了“不知疲倦”、“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等詞語感受到徐悲鴻的奮發努力、勤學苦練。在第六節,抓住“小閣樓”、“一杯白開水”、“兩片面包”和自己的`生活做比較,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卻能忍受是為了學習繪畫的需要,是為了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4、喚醒學生探究意識,對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障礙進行診斷與矯治。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進行基礎性診斷
1、扣圖引題
(1)出示徐悲鴻《奔馬圖》。
(2)引導討論。
圖上馬畫得好嗎?你知道是誰畫的?那他為什么能畫得這么好,想知道嗎?
2、揭題、釋題
(1)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2)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鴻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同時劃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逐段試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3、質疑,你有什么詞不懂?指導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
4、以四人一組為單位,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徐悲鴻志向是什么?為實現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三、優化新授,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誦讀第一、二、三節
1、指名讀,說說徐悲鴻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幻燈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1)、這句話中的“他們”是誰?“他們”原來是怎么看中國人?
(2)、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天堂”在這里指什么?外國學生的話有幾層意思?從他的話中你看出什么?
(3)、指導讀第二節。(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的傲慢、欺人的語氣)
(4)、師:外國人的話多么令人氣憤,請一位同學來讀讀第三節,先說說該怎樣讀好這一節?
(5)、指名讀。
(6)、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思考討論:“真正的中國人”是怎樣的?
(二)、研讀四、五、六節。
1、學習第四節
(1)指名讀第四節,注意理解“奮發”。
(2)比較句子。
出示:
(a)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學習。
(b)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學習。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指名讀兩個句子,說出兩句話有何不同?意義何在?
(1)指導讀第二句。
(2)過渡:那徐悲鴻是怎樣奮發努力的?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2、學習第五、六節。
(1)自由讀第五節,邊讀邊劃出徐悲鴻奮發努力的詞句。
(2)讀后交流。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
(4)過渡:徐悲鴻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呢?
(5)出示:徐悲鴻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_____,經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為的是省下錢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讀課文后,練習填空。指名說說所填的詞表現了什么?
(7)練讀第六節。
(三)、精讀第七、八節
A指名讀七、八節。說說徐悲鴻取得了什么成績?(相機理解“轟動”等詞)
B重點理解“震驚”,思考: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震驚?從哪看出外國學生態度改變了?指導朗讀。
四、升華情感,發展性診斷與矯治
1、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學完了課文,有什么想說的嗎?可以是對自己,對同學,對徐悲鴻……
2、練說。
3、匯報交流,師生評價。
五、共同總結。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3
作者:費慧華
--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后記
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這一課的復述課文教學,可以利用課文中的生字詞進行串連。
課文主要是講徐悲鴻學畫過程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如何刻苦學畫的事情。課文中的生字有:徐悲鴻、激怒、不知疲倦、陳列、租、成績、鞠躬、錯誤 等。上完詞語時,我按照慣例,問了學生幾個關于課文內容的問題,沒有想到,學生竟然沒有幾個說得出來,于是,我想到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這些詞語,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復述。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才利于學習。復述時,先讓學生分部分進行復述,如:“激怒”一詞,我讓學生看過課文后,不看書,說一說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故事。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故事”調動起來了,基本能把故事說完整。“不知疲倦”可以讓學生結合后面的“陳列”一詞,說說徐悲鴻刻苦學畫的過程,學生也能根據這兩個詞語說得比較完整。“成績”中,包含的內容可以就課文內容進行補充,告訴學生,這里的成績,不是單指考試的成績,而是平時的努力結果,這可以從課文中提到的“畫展”中看出來。讓學生知道優異的成績,是靠平時的積累的。最后的“鞠躬”、“錯誤”學生能很快說出來,說明他們對于課文的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回過頭來再問一些問題,學生已經不用教師多說了,基本都能領會了。
看來,熟讀課文是必要的,但是,單單靠學生一味地讀,對于要求復述課文這一任務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科學的引導。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9
之二
無錫市胡埭中心小學 施凌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
(2)引導討論。
圖上的馬畫得好嗎?
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
徐悲鴻為什么會畫得這么好你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解題。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查字典理解。
(勵,激勵;志,志向。"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
指名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3.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徐悲鴻為什么要立志?立了什么志?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
要求:
(1)認讀生字表上的字: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2)在課文中畫出帶有生字的詞,想想詞義。(對不理解的詞注上記號)
(3)逐段練讀,把句子讀通順。
學生按要求練讀課文,四人小組集體活動。
2.試讀課文。?
指名逐段試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長句指導: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
要求學生讀長句子時,要注意中間的停頓,不能讀破。
4.互相交流理解詞語的情況。<|>
提示:你學會了哪些詞?是通過什么方法學會的?(聯系上下文、查字典)還有哪些詞不
5.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討論:
①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
②為實現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③結果怎樣?
(3)練習分段。
①再讀課文
思考:幾個自然段寫徐悲鴻立志?哪幾個自然段寫他為實現志向而努力?哪幾個自然段寫他努力的結果?
6.指名按邏輯段落朗讀課文。
三、作業
1.朗讀課文。
2.多音字組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指讀生字詞。
2.口頭組詞。
悲( )( )( ) 怒( )( )( ) : 技( )( )( )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還有哪些詞句說明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
(很不禮貌、沖著)
⑤指導讀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認為”、“天堂”、“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傲慢、欺人的語氣)
個別練讀,指名試讀。
⑥學習第3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來讀第3自然段。讀完后提問:你有什么感受?
指導學生開始要用憤怒的語氣讀,后面要用堅決的語氣讀
指名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⑦齊讀“必須用……中國人”。
這里“真正的中國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是指能顯示足夠的聰明才智且使外國人十分佩服的中國人)
(3)小結。
(徐悲鴻立志成才,要為中國人爭氣)
2.細讀第二段。
(1)細讀第4自然段。
①指名讀課文第4自然段。
為什么要說他“更加”奮發努力?(聯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較句子。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
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
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指名讀這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句與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導朗讀。
過渡:徐悲鴻是怎樣奮發努力的?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2)細讀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讀第5自然段。
邊讀邊畫出徐悲鴻奮發努力的詞句。
讀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②指導讀第六自然段。
徐悲鴻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呢?
出示:
徐悲鴻的生活。他只租了,經常每餐只用和,為的是省下錢來。
自讀課文后,練習填空。
3.細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徐悲鴻取得了什么成績,外國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相機理解“優異、轟動”等詞
指導朗讀。
(“鞠了一躬、承認、很有才能、錯誤”要重讀,要讀出鄭重、欽佩的語氣)
(4)小結 。
(徐悲鴻以優異成績轟動了畫界,改變了外國學生的偏見)
三、作業
1.讀句子,回答問題。(課后習題4)
2.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課后習題5)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指名說說各段的意思。
二、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討論:
徐悲鴻學畫為什么能取得優異成績?
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三、指導復述課文。
1.默讀課文。
邊讀邊畫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
(1919年春天、一天、從此、三年過去了)
2.輕聲讀課文。
邊讀邊記憶在不同時間里發生的事情的情節。
3.四人小組練習復述。
4.指名當眾復述。
要求:態度大方,聲音響亮,盡量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詞語。
四、教學生字
1.引導學生自學生字字形(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導書寫。
五、課堂練習
1.描紅。
2.抄寫詞語。(課后習題3)
3.照樣子加偏旁組字,再組詞。
(波) (波浪) (組) (組織)
皮( ) ( ) 且 ( ) ( )
( ) ( ) ( ) ( )
4.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 )( )( )
禾( )( )( ) ( )( )( )
板書:
3 徐悲鴻勵志學畫
外國學生 徐悲鴻
很不禮貌 沖著 被激怒 (立志)
每逢……就……
潛心 (努力)
一間一根兩片
震驚 鞠躬 優異轟動 (結果)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10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的寫作結構,學習給課文分段。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認知目標: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讀準生字新詞。
能力目標:自學能力的訓練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訓練。
情感目標:初步走近徐悲鴻,感知他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難點:理清條理,并能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歸納全文。
一、名言聽說
師讀兩遍后,學生復述,練習學生聽說能力。
1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
我也不愿離開我的祖國。
因為縱使我的祖國生活在恥辱之中,
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二、名畫導入
師:同學們復述得非常好,說明你們有很好的輸入與精彩的輸出。為了表揚你們,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幅名畫。(出示《奔馬圖》)
1、欣賞名畫,引出課題
2、齊讀課題,釋疑“勵志”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查字典理解。
(勵,激勵;志,志向。“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3、再讀課題,學習質疑
4、歸納問題,引入新課。
為什么?怎么?結果?(板書出三大問題)
三、名篇初讀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相比起來,我更相信你們的讀書能力。相信通過你們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的。
1、自由讀課文,做到讀通,讀順。
2、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哪幾個自然段寫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怎么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他努力的結果?
3、討論上述思考題,劃分段落,師板書。
第一段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結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動
1、指名逐段讀課文,師生共評。
2 、交流詞語的理解。
3、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4、根據板書簡要說說這課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概括能力。
五、學習生字
1、學生交流會與較難生字,教師相機點撥。
2、描紅
3、當堂完成生字與詞語的抄寫
六、課后作業
朗讀課文,并利用網絡課搜尋一些徐悲鴻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通過演示體會人物情感,積累內化文中的語句。
能力目標:學習第二大段的構段方式。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領悟他的堅定志向。
一、復習反饋
1、默寫本課詞語
2、交流網絡課上搜集的資料。
二、問題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徐悲鴻立的是什么志呢?誰能找出課文中的話來讀一讀?
2、生自由朗讀課文,“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師出示本句,研讀。
3、為什么徐悲鴻要立下這個志向呢?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一大段,邊讀邊做記號,找出有關的話。
三、情景再現
1、讀第二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2、以小組為單位,各自準備,體會人物心理,說話的語氣,把朗讀轉化為表演語言。
3、全班交流匯報,評價。
4、在感悟的基礎上齊讀外國學生的話,把表演語言再轉化為朗讀語言。
四、品味感悟
1、過渡:這個外國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師指板書)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朗讀一遍。(生讀)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直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大段。
2、重點體會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從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他如何更加奮發努力的,也可抓關鍵詞。
3、學習構段
師:大家默讀第二大段,看看這一大段三小節這間的關系。(先總后分,先概括后具體)
師:課文就是先總寫徐悲鴻更加發奮努力,后從學習的勤奮和生活的清苦兩方面來具體描述的。
給一個總分的情境,讓學生練習說話,內化知識。
4、以讀代講
學習第七自然段
五、回歸中心
1、讀后理解“震驚”
2、前后對比外國學生的態度,體會原因。
3、朗讀活動,談體會。
六,積累內化
練習復述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17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個只識不寫,生字組成的詞語要理解。
2、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學習他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學習他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教法學法:
啟發引導,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揭示課題
1、由圖導入,出示徐悲鴻《奔馬圖》通過提問,簡介徐悲鴻。
2、板書課題,理解。
齊讀,“勵志”是什么意思?指名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讀題目質疑。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認讀生字表中的字,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在課文中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讀順句子。
2、試讀課文
指名逐段試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讀。
正音:提醒學生讀準“勵”邊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詞語釋義:互相交流,已通過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詞義,還有那些詞語不理解?
3、學寫生字
出示生字詞,齊讀再次正因。
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寫字。
學生描紅。
三、在讀課文,理清段落
1、自由讀、思考
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討論歸納分為三部分。
2、練習分段
3、指名安分好段落朗讀課文。
四、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讀生字詞。
2、辨析多音字。
二、細讀課文
1、讀題引入,齊讀課題。徐悲鴻立下了什么志向?小聲讀1-3自然段。
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體會徐悲鴻說這句話時的想法及心情,討論為什么這么激動?
2、指讀外國學生的話。
外國學生的話有幾層意思?
那一句話最使我們氣憤?
討論: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讀除外國學生的傲慢,欺人的語氣,體會此時徐悲鴻的心情。
3、齊讀第3自然段,了解此時徐悲鴻的想法,再指讀已出示的“必須用……”這段話,體會此時徐悲鴻內心世界。
4、自由讀第4自然段,學習這一過渡段的寫法。討論
比較句子,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與文中冤句比較體會,體會原句的生動。
指導朗讀,強調“不知疲倦,日夜奔馳,勇往直前”。這幾個詞語。
5、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負有心人”解釋。
討論:徐悲鴻花了多少工夫?默讀5、6自然段,自由勾畫討論。
抓住“每逢”“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詞句,通過讀、評、議悟出“功夫不負有心人”的真正含義。
6、三年過去了,結果怎樣了呢?
討論歸納出:a成績優異,引起轟動。B外國學生震驚,佩服。
7、重點分析第8自然段。
指讀外國學生說的話,與第一次語言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從說話的內容、神態、語氣等分析,讀中感悟引起變化的原因。
徐悲鴻此時內心的想法呢?再次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中國人”這句話。
8、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徐悲鴻
外國學生----“有眼不識泰山”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1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學畫時,立志為中國人爭氣而勤奮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為國爭光的故事。贊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課文緊扣題目,敘事清楚明白。首先全文圍繞課題,圍繞中心,逐層寫來,井然有序。其次過渡自然,銜接緊湊。再次前后照應,結構嚴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詞,理解生字詞及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立志刻苦學習,長大為祖國爭光。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徐悲鴻為祖國人民爭氣爭光,發憤努力,刻苦學畫的精神。
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教學準備:
掛圖,相關課外資料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課文,通過觀察徐悲鴻的《奔馬圖》,自己學懂有關內容讀懂故事中的人物。
2.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立志刻苦學習,長大為祖國爭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演示徐悲鴻的畫,讓學生了解他的成就。
2.說說你對徐悲鴻有那些了解?
簡介徐悲鴻
3.板書課題,并解題。
(勵,激勵;志,志向。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
2.相機出示重點、難讀詞語,強調教學。
成績 優異 鞠躬 疲倦 激怒 勇往直前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逐段練讀,把句子讀通順。然后四人小組集體活動。
(教師巡回指導)
4.引導學生逐段朗讀,師生共同糾正。
強調:
看重的重讀zhong,重新的重讀chong,沖著的沖讀chong。
句子: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
5.互相交流理解詞語的情況。
提示:你學會了那些詞?是通過什么方法學會的?(聯系上下文、)還有那些詞不懂?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1.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
⑴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
⑵為實現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⑶結果怎樣?
2.練習分段。
根據問題討論分段。
3.小結
第一段:(13)寫徐悲鴻立志成材,為中國人爭氣。
第二段:(46)寫徐悲鴻勵志勤學苦練。
第三段:(78)寫徐悲鴻以優異成績轟動畫界,改變了外國學生的偏見。
四、總結課文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多音字組詞
重 沖
3. 在括號里劃去不恰當的字。
再接再(厲 勵)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0
課標中關于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訓練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四年級的重點訓練項目之一。而根據教材的安排《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是第一次在課后的習題中明確提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盡可能用上下面的詞語。(嫉妒、禮貌、激怒、勵志、疲倦、陳列、臨摹、優異、承認、震驚)也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應該對學生進行主要內容的訓練了。
鑒于此,我在本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中,除了完成傳統的字詞教學和把課文讀通讀順這一要求外,把訓練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上面。為了讓第一次接觸這一內容的孩子們感到概括主要內容并不難,我通過“課題質疑——理清層次——抓關鍵詞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內容”這樣分層訓練,讓學生步步踩實,很好地完成了概括主要內容的任務。下面具體談談訓練過程:
一、課題質疑:
師: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是怎么學畫的?學畫的結果怎么樣?(師相機板書:為什么 怎樣 結果)
二、理清層次:
師: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段落在寫徐悲鴻勵志學畫?哪些段落在寫怎樣學畫的?學畫的結果又在哪些段落里?
(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得出:1——3自然段:為什么學畫。4——6自然段,怎么學畫。7、8自然段學畫的結果。)
三、抓關鍵詞概括段意。
師:請孩子們默看課文1-3自然段,抓關鍵詞用一句話說說這幾個自然段的意思。
生: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了達仰很喜歡徐悲鴻,引起了外國學生的嫉妒,對徐悲鴻不禮貌,徐悲鴻被激怒了,于是勵志學畫。(在生的敘述過程中,師相機板書出嫉妒、禮貌、激怒、勵志這三個關鍵詞。
用相同的方法概括出后面兩部分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不知疲倦、臨摹、省錢、優異、震驚、承認。
(這一環節,我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當時的回答對課后三題的詞語進行了一點調整,把疲倦換成了不知疲倦,把陳列換成了省錢,我覺得這樣的調整更適合本課內容)
四、總結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師:請孩子們用上這些黑板上的關鍵詞,先自己練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呆會兒老師還會叫一個同學起來說一說。
生練說之后再指名說,最后讓學生在本子上寫一寫。
師:(指黑板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概括主要內容并不難,象這種寫人記事的文章,我們只要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并抓住每一部分的關鍵詞,用一句完整的話把它概括出來,再把這些話串起來就是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雖然這是一節再普通再樸實不過的課,不過,在這一堂課中,我相信,對學生而言,他們是有收獲的,訓練是扎實的,課堂也是有實效的。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1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4、學會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學習“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
難點: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為國爭光,為國人爭氣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
(2)引導討論:圖上的馬畫得好嗎?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 徐悲鴻為什么會畫得這么好你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 徐悲鴻勵志學畫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查字典理解。
(勵,激勵;志,志向。"勵志"的意思是:為了自己的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3、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鼓勵學生對課題質疑: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本課生字,指名讀生字。
繪 認 倦 列 租 杯 購 績 錯 誤
(2)描紅,并說說識記方法。
(3)出示生字詞,識記生字詞。
繪畫 認識 不知疲倦 陳列 出租 一杯 購買 成績 錯誤
(4)出示二類生字詞,識記。
徐悲鴻 勵志 達仰 嫉妒 禮貌 臨摹 省下 犯 泰山
2、檢查朗讀課文。
要求:
(1)聽課文錄音,學會斷句。在課文中不理解的詞句注上記號。
(2) 指名分段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的?
①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
②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
③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怎樣?
2、交流,分段。
四、精讀課文,理解課文的第一段。
1、出示: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
2、自學,討論:
(1)指名說。指讀第1自然段,理解“嫉妒”。
(2)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讀,思考:哪些詞說明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
(很不禮貌、沖著、)
(3)指導讀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天堂”、“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傲慢、欺人的語氣)
個別練讀,指名試讀。
(4)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讀第3自然段。讀完后提問:你有什么感受?
指導學生開始要用憤怒的語氣讀,后面要用堅決的語氣讀
指名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5)齊讀“必須用……中國人”。
這里“真正的中國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是指有骨氣的中國人,為國爭光的中國人,為中國人爭氣的人。)
(6)小結 (徐悲鴻立志成才,要為中國人爭氣) 齊讀第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繪畫 認識 不知疲倦 陳列 出租 一杯 購買 成績 錯誤
二、繼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二、三段。
1、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
(1)精讀第4自然段。
①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讀課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話。
為什么要說他“更加”奮發努力?(聯系上文理解)
②比較句子。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
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指名讀這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句與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導朗讀。
過渡:徐悲鴻是怎樣奮發努力的?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2)精讀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讀第5自然段。
邊讀邊畫出徐悲鴻奮發努力的詞句。
讀后交流:
指導朗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②自由讀第6自然段。思考:徐悲鴻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呢?
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說: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徐悲鴻生活清苦?
指導朗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
(3)討論:仔細想一想第4自然段與5、6自然段之間有什么關系?
2、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怎樣?
(1)指名讀課文第七自然段。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
功夫什么意思?有心人指誰?他是怎樣有心?他取得了什么成績?
(相機理解“優異、轟動”等詞)
指導朗讀,讀出自豪感。
(2)外國人的態度是怎樣的?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重點理解:有眼不識泰山
指導朗讀。(“鞠了一躬、承認、很有才能、錯誤”要重讀,要讀出鄭重、欽佩的語氣)
(3)比較外國學生前后兩次語言,體會外國學生前后態度變化,體會徐悲鴻的愛國熱情。
(4)小結 (徐悲鴻勵志學畫,以優異成績轟動了畫界,改變了外國學生的偏見,為祖國爭光,為國人爭氣,他是一個有骨氣的真正的中國人)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作業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盡可能用上下面的詞語。(課后習題3)
2、讀句子,回答問題。(課后習題4)
板書:
3 徐悲鴻勵志學畫
外國學生 徐悲鴻
很不禮貌 沖著 被激怒 為什么勵志學畫
每逢……就……
一畫一整天 刻苦
潛心 怎樣勵志學畫
一間小閣樓
一杯白開水 清苦
兩片面包
震驚 鞠躬 優異 轟動 勵志學畫的結果
有眼不識泰山 功夫不負有心人 真正的中國人
為國爭光 為國人爭氣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感 篇1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6
著名的美術家徐悲鴻生于宜興縣一個窮教書的人家。
父親徐章達,是個半耕半讀的村塾老師,也是個畫師。悲鴻六歲開始跟父親讀書,七歲時因常常看見父親畫畫,就想學。可父親認為他年紀太小,不肯教;但他念書念到卞莊子刺虎的故事時,就偷偷求人畫一只老虎,自己依著樣子描繪。父親知道兒子實在喜歡畫,在九歲時,就讓他每天摹一幅當時流行的《吳友如畫本》,這就是徐悲鴻學畫的開始。
徐悲鴻在十歲時就能幫父親在畫上不重要的部分染顏色,十七歲便在一家中學里教圖畫來幫助家用。十九歲那年,父親逝去,家里負債很多,弟妹也要供給,他只得在縣里三家學校擔任教課來解決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擔子壓不住他上進的決心,為了學美術,他來到上海。他曾企圖把畫寄給當時的《小說月報》賣錢,但是被退回。他寄居在一家賭場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攤開鋪蓋在賭桌上睡覺。
人們都在用鑼鼓迎接新年的時候,徐悲鴻卻餓著肚子給一家叫做“審美書館”的出版社用顏色填染單色印刷的雜志封面(那時印刷術落后,沒有彩色印刷,雜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審美書館的主辦人,就是著名的嶺南畫派導師高劍父、高奇峰兄弟)。等到他考進震旦學院讀法文的時候,肚子已經空了好幾天。他是穿著死了父親的喪服,噙著眼淚踏進了這個學校的。
徐悲鴻的作用逐漸受到社會的注意。除了高劍父兄弟外,當時的文化名人康有為、蔡元培等也給予他鼓勵和幫助。1917年,二十二歲的青年徐悲鴻已經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的導師,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大學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幫助,派他到法國去留學。
可是出國不久,因為內戰,他的經濟來源就斷絕了。他經常飲水啃干面包度日,不間斷地從事每天十小時以上的勞作,他用功鍛煉素描,臨摹古代的名畫,并努力于國畫和油畫的創作,還給書店畫書籍插圖及與一些散稿來維持生活。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