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實錄(精選2篇)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
2、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
師:你知道這是誰畫的嗎?
生:徐悲鴻。
師:對,這就是徐悲鴻畫的,那你知道他為什么會畫得這么傳神,畫技如此精湛嗎?今天我們學過這篇新課文,就知道了。
師: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
(生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師:誰來讀?
(指名讀課題)
師:你為什么把“勵志”讀得那么重?
(師在“勵志”下面加著重號)
生:因為“勵志”的意思是奮發志氣,把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徐悲鴻奮發志氣,把精力都用在學畫上,從這個詞能表現出來,所以我覺得應該重讀“勵志”。
師:說得真好,可見預習工作做得不錯。請大家像他那樣一起來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
生: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是什么?
生:是什么事讓徐悲鴻勵志學畫的?
生:我想糾正一下,你提的問題其實還是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的?
師:對,這是一個問題,也就是徐悲鴻勵志學畫的原因。
生: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的?
(評: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讓學生針對課題來提問題,激起了他們主動探索的欲望,并且也改變了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
師:同學們真會提問題,老師來歸納一下,一是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二是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的,三是結果怎樣。現在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聽錄音,注意聽準字音。
(放錄音)
師:請大家自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放聲讀課文,讓老師聽到你的聲音。
(生自學課文)
出示生字詞,開火車讀。
師:你們不但讀得正確,而且每個字都讀得很清晰。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生字詞。
(生齊讀生詞)
師:你們記準了哪些字?誰來說一說?
生:我記住了“鞠”,這是鞠萍姐姐的鞠。
生:我記住了“租”,我家租別人家的房子住,我經常看到房東寫“房屋出租”。
生:我記住了“怒”,我還要提醒大家要和“努力”的“努”區分開。
師:怎樣才能區分清楚呢?
生:心里發怒,所以是心字底的“怒”,“努力”是要盡力的,所以是力字底的“努”。
(評:學生通過發現來識記這些生字,顯得形象生動,記得也會很牢固。)
師:請大家把這些字描紅。
(生描紅)
師:誰來把課文讀一讀,我請幾位同學來讀,其他同學來當小小評論家。
(指名分節讀)
師:請小小評論家評論一下吧。
生:第二節中的“沖”應該讀“chòng”。
生:“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句話有些長,應該這樣來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遇到長句子,你還能把它斷開,真是了不起。讓我們一起讀這個句子。
生:第二節中那位外國學生是很不禮貌地沖著徐悲鴻說的,可她沒有讀出來。
師:你來試試好嗎?
生:好。
師:讀得不錯,誰能把他讀坐下?
(評:這樣評價,一是對學生的朗讀作了肯定,二也是對下一位學生充滿期盼,激起學生競爭的欲望。)
(生越讀越好)
師:這位外國學生為什么這么沒有禮貌?
生:因為達仰很看重徐悲鴻,他很嫉妒。
師:“嫉妒”是什么意思?
生:別人比自己強而忌恨別人。
師: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生:這位外國學生瞧不起中國人,他說:“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師:他如此污蔑中國人,如果你是徐悲鴻,你會怎樣想?
生:你太瞧不起中國人了,我一定證明給你看,我就是比你強,到時讓你心服口服。
生:我要刻苦畫畫,為中國人爭口氣。
生:我不跟他這樣的人計較,我要用行動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中國人。
(評:讓學生當劇中人來談感受,這就是讓學生把自己融入進課文中,與文中人物的思想達成共識,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中心。)
師:同學們,你們說得太棒了,你們想的跟徐悲鴻想的一樣。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三節。
師:誰來回答“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這個問題?
生:因為外國學生瞧不起中國人,激怒了徐悲鴻,他要為中國人爭口氣,所以他要勵志學畫。
生:因為外國學生嘲笑中國人,說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他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所以他要勵志學畫。
師: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課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討論了徐悲鴻勵志學畫的原因,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及結果如何。請一位同學來讀第四至六自然段。大家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說明徐悲鴻是怎樣做的。
生: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師:作者把徐悲鴻比作了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生:把徐悲鴻比作了駿馬,因為駿馬跑得很快,日夜不停,努力向前跑,而徐悲鴻也是不停地畫畫,很刻苦。
師:你從哪里看出徐悲鴻畫畫很刻苦?
生:我從第五自然段“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這句話看出來的。比如我們平時學習,一到節假日就想放松一下,出去玩玩,而徐悲鴻還去博物館臨摹,可見他很刻苦。
生:我從“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看出來他畫畫很刻苦,我有時寫字寫不了多長時間就想出去玩一會,而徐悲鴻經常畫一整天,真是了不起。
(評: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從而體會到徐悲鴻畫畫確實刻苦,很不錯。)
師:你們能聯系自己來說,真不錯。誰來有感情地讀第五自然段。
(指名讀)
師:“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這句話你讀得特別棒,從中我體會到徐悲鴻真是很刻苦。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得不錯)
師:我們一起來把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師:徐悲鴻畫畫這么刻苦,生活又怎樣呢?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清苦。
師:從哪里看出他生活清苦呢?
生:我從“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吃兩片面包。”這句話看出來的,他一頓飯只喝一杯白開水,吃兩片面包,而且經常是這樣,要是我可受不了,況且也吃不飽。
生:這樣的生活徐悲鴻堅持了三年,從未想過自己。
師:誰來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讀)
師:徐悲鴻雖然生活過得這么清苦,可他依舊刻苦畫畫,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他?
生:“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樣一種力量支撐著他。
生:是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
師:對,就是這種愛國精神在支撐著他。我們一起來把第四至六自然段讀一讀。
(生齊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評:教師的這一問可謂畫龍點睛,點明了文章的中心,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
師:徐悲鴻這么刻苦,結果怎樣呢?請大家默讀第七、八自然段。
(生默讀第七、八自然段)
生: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結業考試。他創作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整個畫界。
師:“轟動”這個詞用得真好,“轟動”是什么意思?
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評: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起了學生發言的欲望。)
師:引起了這么多人的注意,那么你說一說那些外國人看了徐悲鴻的畫后,會說些什么?
生:這個中國人真了不起,竟然畫出這么好的畫。
生:瞧瞧,這么好的畫竟出自中國人之手,中國人太棒了!
生:我要向徐先生要幾幅畫,保存起來。
師:那個外國學生呢?
生:他非常震驚,向徐悲鴻鞠了一躬,說:“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
師:“震驚”是什么意思?
生:震動而驚訝。
師:為何會這樣?
生:因為他沒有想到徐悲鴻會畫出這么好的畫。
師:請大家把這個情節表演一下。
小組進行。
(生積極排演,然后上臺表演。)
(評:讓學生走進角色,當一回劇中人,演一演,說一說,學生將他們的感覺、情緒積極投入,用自己的動作、表情、語言詮釋了文本,產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師:大家表演得很精彩,特別是演外國學生的同學,態度很誠懇,這與原來的傲慢無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師:請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
(生齊讀全文)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覺得徐悲鴻是個怎樣的人?
生:我覺得他是一位做事刻苦的人。
生:他是一位不為自己著想的人。
生:他是一位非常愛國的人。
師: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生:徐先生,你真是太棒了,你為我們中國人爭了口氣。
生:徐先生,你的生活過得那么苦,但你還是那么刻苦地畫畫,你太了不起了。
生:徐先生,你不用一槍一炮,就讓那些外國人對我們中國人刮目相看,甘拜下風,真是太好了。
生:徐先生,我要向你學習,像你一樣刻苦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建設祖國,讓那些外國人更佩服我們。
(評:對人物的認識是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自己悟到的,用自己的語言對人物作了詮釋,由此也可以看出,學生從中受到了不小的教育。)
教學反思:
1、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首先學生根據課題來提問題,圍繞提出的問題來學習課文內容。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注重朗讀。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教學中我注重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讀,讓他們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
3、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真正領會了課文的內涵。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實錄 篇2
一、揭題,課文回顧。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徐悲鴻勵志學畫》,舉起你們的右手跟我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上課節,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初識了徐悲鴻。現在回想一下,課文中一定有某個詞或某句話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對你有所啟發?誰來說一說。
生:奮發努力。不知疲倦。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看來同學記住的詞語和句子還真不少,像這樣將一篇課文濃縮為一個詞或一句話存儲在我們的頭腦中,就叫做“把文讀短”“把書讀薄”。
二、明確學習任務:
師:剛才我聽到有同學說出了課文中的這樣一句話,(出示“功夫不負有心人”。)請大家齊讀這句話。(學生讀,師板書“功夫不負有心人”)
師:這句話中的“功夫”是什么意思?(指時間和精力。)“負”呢?(背棄,辜負。)“有心人”又是什么意思?(有某種志向的人。)看來你們昨天的預習作業完成得很不錯!那讀了這句話,結合這篇課文你想了解些什么?(學生開始質疑)
生: “有心人”是誰? 生:“功夫”指什么? 生:徐悲鴻是怎樣下功夫的? 生:下了功夫的徐悲鴻結果如何? ……
師:你們提出的疑問很有針對性,而且有的問題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你們真是會學習的孩子,下面我們就帶著以下三個大問題一起來研究學習課文。(出示學習任務)
(1)徐悲鴻的“有心”是什么?
(2)徐悲鴻怎樣下 “功夫” 的?
(3)下的“功夫”有沒有辜負這位有心人呢?
師:齊讀本課的學習任務。(學生齊讀)你們有信心在這節課把這三個問題解決嗎?
三、精讀課文:
(一)有心人——徐悲鴻的“有心”是什么?
師:好,下面我們就先來完成第一個任務——徐悲鴻的“有心”是什么?也就是他的志向是什么?他為什么會勵志學畫?請大家自由讀1~3自然段,找出書上的句子,劃出來再好好讀一讀,把你讀懂的內容在空白處寫出來。(學生自由讀文。)
學生匯報交流結果,指導朗讀。
師: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誰來說一說你找的句子。
生:徐悲鴻被外國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你真會讀書!(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學生齊讀)徐悲鴻眼中 “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
生:刻苦努力 有志向 (板書)
師:好,那我們就把徐悲鴻眼中這有志向又刻苦努力的 “真正的中國人”讀出來。自己試著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學生練讀)(指導學生讀出憤懣、下定決心、堅定的語氣)
師:是什么讓徐悲鴻勵志要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真正的中國人?
生:是外國學生嫉妒徐悲鴻被著名繪畫大師達仰看重,并很不禮貌的沖著徐悲鴻說:“徐先生,我知道……。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出示外國學生說的話)
師:從這句話中,你們讀出了什么?
生:從這句話中讀出了外國學生對中國人的嘲笑、侮辱、瞧不起……
師:那就試著讀一讀當時外國學生說這句話時的語氣。(指導朗讀外國學生說的話)
師:外國學生口口聲聲說,你們中國人,你們中國人,那我們中國人到底怎么了?
(介紹當時的背景)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國內戰亂不斷,在國際上毫無地位可言,就連小小的日本國都趾高氣揚地稱我們為“東亞病夫”,中國人在國外是抬不起頭來,遭人白眼和看不起更是常有的事。但可貴的是——中國人沒有屈服!中華民族的英雄們不屈不撓、奮發向上,救中國于危難之時,救人民于水生火熱之中。
師:正是因為當時咱們國內的情況,才讓這些外國學生對我們中國人產生了偏見,瞧不起咱們中國人,所以徐悲鴻在被外國學生的話激怒了,他勵志必須用事實——(學生接著齊讀)
生: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在你眼中徐悲鴻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嗎?為什么?(有骨氣、勤奮、肯下功夫)那你們知道徐悲鴻的“有心”是什么了嗎?就是必須用事實——(學生接著說)
生: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二)功夫——課文是怎樣介紹徐悲鴻怎樣下 “功夫” 的?
師:好,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本課的第二個任務:徐悲鴻為了讓外國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他是怎么下“功夫”的呢?(出示第二個學習目標)請大家自由朗讀第4~6自然段,看看哪些文字觸動了你的內心,并用筆寫出自己的感受,也可同桌交流。
學生開始自由朗讀課文并交流。(學生自由回答,說到哪一段,就聊哪一段。)
預設:
第4自然段:
師: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更加”、“奮發努力”說明下的功夫比以前還要深,比勵志前更努力學畫了。)
生匯報:徐悲鴻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一樣,日夜奔馳,勇往直前。他很疲倦,但他不在乎。
師:為了學畫畫,他不分—— 生:白天和黑夜。
師:為了學畫畫,他已忘記了—— 生:疲倦。
師:(出示《駿馬圖》)我們看這幅出自徐悲鴻筆下駿馬圖,這圖中奔馳的駿馬不正是他自己勤奮學畫的寫照嗎?齊讀第四段。
師:我們知道以前的徐悲鴻在學畫時就很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鴻為什么要更加奮發努力?
生: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還有哪些文字觸動了你的內心,感受到徐悲鴻下“功夫”了?
第5自然段。
(抓住“每逢節假日”“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體會徐悲鴻的“不知疲倦”“潛心”提高畫技的刻苦精神。)
出示: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
師:一整天,你們有一整天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嗎? 生:沒有。
師:就是看一天的電視—— 生:也很累。
師:可是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
師:第一個逗號能否去掉?為什么?(說明他畫的時間很長,畫的很多)
師:那他不累嗎?可是一想到外國學生的嘲笑,他就——(引導讀句子)
他的身體因為生活的清苦,十分虛弱。有時他也需要歇一歇啊,可是一想到“真正的中國人”,他就——(引導讀句子)
徐悲鴻為了用事實讓外國學生重新認識真正的中國人,每天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堅持學畫10個小時以上,常常忘了休息,除了節假日在巴黎博物館潛心臨摹一些歐洲繪畫大師的作品外,就連動物園的老虎也常常會成為他的寫生對象。正是這樣經過不懈地努力,他的畫技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他下的“功夫”這一。
師:還有哪些文字讓你感受到徐悲鴻下“功夫”了呢?
第六自然段:(抓住生活清苦的兩個方面:吃和住與現在的生活來對比,體會徐悲鴻為了學畫,寧愿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從而襯托他的“奮發努力”。最后交待本段的構段方式:總分。)
生讀第六自然段。
師:他的生活怎么樣呢?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和我們現在生活比一比,我們的生活是怎么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為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補充資料)是呀,徐悲鴻由于長時間不能按時吃飯,得了嚴重的胃腸痙攣。病發時,疼痛難忍,豆大的汗珠從頭上滾落下來,但他用左手壓住疼處,右手繼續畫下去。
此時你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徐悲鴻呢?
生: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節衣縮食、不知疲倦、艱苦奮斗、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對徐悲鴻的敬意與他奮發努力、刻苦學畫的精神來齊讀本段。(學生齊讀本段)
師: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為了學畫畫,寧愿過得這樣清苦;他為了學畫畫,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這樣做,就是想用事實來讓外國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是徐悲鴻下的“功夫”之二。
關于第二個學習任務,徐悲鴻是怎樣下“功夫”學畫的你們明白了嗎?(師引導學生說出兩方面:一是抓緊一切時間來學畫,一是生活十分清苦,省錢買繪畫用品,從正面襯托出徐悲鴻下“功夫”之深。)
(三)不負——徐悲鴻取得的成績
師:一轉眼,三年的時間過去了,他下了這樣大的“功夫”去學畫,結果怎樣呢?自由讀課文的7自然段。
生:結業考試成績優異 油畫創作轟動畫界
師:徐悲鴻的畫轟動了整個畫界,他用事實讓外國學生重新認識了真正的中國人!讓我們齊讀7自然段,把你此時此刻的心情用讀表達出來。(激動、振奮人心)
師:之前出自這個外國學生口中的“你們中國人”,此時發生了怎樣的態度變化呢?讀讀最后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師: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本義是長著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義是淺陋無知。本課中指外國學生之前沒有看出徐悲鴻很有才華,沒有想到徐悲鴻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此時的他輸得心服口服,感到很慚愧。)
師:此時他口中的“你們中國人”包含著他對徐悲鴻——
生:深深的敬佩、尊重、認可 ……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讀出外國學生此時對徐悲鴻的敬佩與尊重。
(學生朗讀本段)
師:這位外國留學生一開始因偏見而“很不禮貌”的出言不遜,到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了一躬”。前后態度鮮明的對比,反襯出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這是一種前后照應的寫法,希望大家能運用到你的習作當中。
師: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被外國學生瞧不起,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他勵志勤奮學畫,并以優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了光,他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的精神,讓外國人再也不敢小視我們中華民族,小視我們中國人。(板書:為國爭光)
這節課我們的三個學習任務就學完了,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檢測,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學會了,讀懂了。拿出課前發給你們的檢測題,開始答題。
三、檢測導結:
(一)目標檢測:(出示)
課文檢測:
1、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 ),( ),( )。這句話中“更加奮發努力”是說明徐悲鴻以前學畫( ),現在更加( )。
2、徐悲鴻知道,靠( ),必須用( )。
3、課文講述了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 ),勵志( ),以 優異成績為( )的事,贊揚了他為祖國( )的可貴精神。
(二)結果反饋:
同桌交換,與大屏幕上的答案核對一下。
(三)反思總結:
通過這個小檢測,我發現同學們基本上完成了本課的學習任務。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徐悲鴻為祖國的榮譽而勤學苦練的精神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徐悲鴻的成功不僅得益于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更得益于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才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希望大家能向徐悲鴻一樣,從小刻苦努力的學習,勵志為國爭光。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請看下作業。
四、作業:
1、寫一寫:學習了課文,你想對徐悲鴻說寫什么?
2、搜集幾句勵志名言。
板書:
7.徐悲鴻勵志學畫
功夫不負有心人。
有志向 勤奮刻苦
有骨氣 為國爭光
真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