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想品德第六冊教案
一、禮貌待人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繼承和發揚;知道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教育學生做個有禮貌的人。
教學要點:
1、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3、做個有禮貌的人。
教學過程
一、看圖悟理
仔細觀察圖畫,想一想,小亮問路,大伯為什么不理他?
使學生懂得其中的道理,懂得生活中與人交往,要禮貌待人。
二、學習新課
1、聽錄音故事《周總理以禮待人》,想一想講了周總理幾個故事?
2、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傾聽。
3、課文講敘了周總理以禮待人的兩個小故事。
第一次,總理去北京飯店開會,工作人員叫一輛已經停在飯店門口的汽車開走。總理見了,立即下車,批評了工作人員,并讓那輛汽車的代表先進去,同時向那位代表道歉。
第二次是周總理等飛機機械師忙完工作才跟他握手。
4、小結:
我們要以周總理為榜樣,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禮貌待人的傳統美德,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人。
三、習題講解,指導言行
1、想一想,故事中的機械師為什么感動得熱淚盈眶?
2、議一議
向做得對的同學學習,給做得不對的同學提意見,告訴他應該怎樣做?
3、記一記
要求學生讀兒歌,記住兒歌中的要求,使學生知道在生活中怎樣做到禮貌待人,為什么要禮貌待人?
4、讀一讀
要求學生通過讀傳統美德故事,了解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
教學后記:
二 《熱情大方待外賓》
教學目的和要求
教育學生對外賓要熱情、大方、有禮貌。遇到外賓不追 隨,不圍觀,不指指點點。
教學過程
一、啟發說話,導入 新課。
1.同學們,如果你到一個新的地方,你希望那里的人怎樣待你?
2.今天老師邀請一些朋友到我們班做客,大家看誰來了?
(幻燈投影:外國朋友)
我們稱外國朋友、外國客人為外賓。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外賓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課,看朝陽小學的學生是怎樣熱情、大方待外賓的?
二、學習課文,引導明理。
1.下面請聽故事(邊聽錄音故事,邊看課文內容)
2.朝陽小學的學生是怎樣對待外賓的呢?
(1)我們一起來看課文一、二自然段。
思考:朝陽小學的學生見到外賓是怎樣做的?(讓外賓先進公園)這說明朝陽小學的學生表現怎樣?(板書:有禮貌)
(2)下面請同學們默看三、四、五、六自然段:
①故事組的同學是怎樣做的?(挪位子,空出地方請外賓坐下)
②寫生組是怎樣做的? (雙手托著畫夾,請外賓提意見,點頭答應合作畫一幅畫)
③瑪麗婭和楊穎是怎樣合作畫畫的?
a.放有大海的幻燈片。(瑪麗婭畫大海)b.大海上加上彩虹橋。(楊穎在大海上畫彩虹橋)c.放整幅畫。(她們倆分別畫奔跑的小姑娘)d.根據圖意,你們可以給這幅圖標上一個題目嗎?(友誼橋、好朋友、共建友誼橋)
小結:藍藍的大海隔不斷中外友誼,在同一個太陽底下,兩個不同國籍的小朋友架起了一座長長的友誼之橋,她們從不同的地方奔向共同的目標。
(3)我們的少先隊員好可愛,你看外賓還和他們合影留念呢。
提問:少先隊員和外賓一起照了相嗎?隊員們表現怎樣?(大方)外賓是怎樣說的?(中國小朋友,OK)
看第八自然段,思考:外賓要走了,同學們是怎樣做的?
小結:那照片上的少先隊員多神氣,多自然呀,難怪外賓夸獎他們!外賓要走了,同學們還熱情地與他們告別呢;我們真為這些熱情、大方的少先隊員自豪。
3.總結全文:朝陽小學的少先隊員熱情、大方待外賓,大家都應該向他們學習。
三、自編兒歌,鞏固所學內容。
少年兒童要做到,對待外賓有禮貌。
不尾隨、不圍觀,指手劃腳更不要。
又熱情、又大方,外賓豎起拇指笑。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1.議一議,他們應該怎么辦? (內容見教材)學生議論后,回答并小結:①紀念章是外國客人作為紀念品贈送的,可 以收下,因為接受紀念章是接受外賓的友誼,表示友誼永存。
②外賓要求與我們合影時,要大方,不要扭怩,這表示友好。
③可以將作品送給他們,因為作品具有紀念性,能增進友誼。
④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好事不是為了得到報酬。因此,外國朋友給錢和禮物不能收。
2.評一評:他們做得怎樣?(內容見教材)聯系實際,讓學生明辨是非。
第一幅圖,兩男孩指指點點不對,一少先隊員上前勸阻,做得對。
第二幅圖,兩位同學熱情大方打招呼,做到了有禮貌,另一位同學躲躲閃閃,不大方。
第三幅圖,少先隊員與外國客人聯歡,他們落落大方,熱情友好,做得對。
3.讀一讀。(我們應向故事里的小朋友學習,廣泛掌握知識,準確回答外賓提出的問題,滿足他們的要求)
板書設計 :
二 熱情大方待外賓
要有禮貌 不要圍觀
三要 要熱情 不要尾隨 三不要
要大方 不要指指點點
三《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是熱愛集體的表現,教育學生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集體活動獻計出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激情引路。
1.談話激情。
上周老師布置大家觀看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這節課我要請三位同學模仿其中的主持人主持我班的“實話實說”節目。我這里準備了六枚金牌、十枚銀牌、十枚銅牌,將分別獎給主持人和發言人,祝大家好運。
2.第一輪“實話實說”
①出示話題:你們班開展過哪些集體活動?你當時是怎樣做的?
②小結:我從大家的談話中發現大家在集體活動中有三種表現:一種是老師叫我參加我就參加,至于集體活動開展得好 不好我可管不著;一種是喜歡的活動就參加,不大喜歡的就不參加;還有一些同學只要有集體活動,他都參加,他為集體活動想辦法,出力氣,使集體活動圓滿成功。到底怎樣做才是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呢?我們看完《江江成了小猴迷》后再說。
二、學文、明理。
1.顯示課件一 課文《江江成了小猴迷》。請大家邊看邊聽邊想:(投影機顯示)①江江的班級開展了一次怎樣的集體活動;②在這次活動中他是怎樣做的?
2.第二輪“實話實說”。①出示話題:你喜歡“小猴迷”江江嗎?為什么?②主持人采訪舉手的同學。(老師相機點拔,伺機發獎)
3.總結全文要點:江江的確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他為了使童話劇演出圓滿成功,不惜犧牲休息時間去學習、去練習,這正是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集體獻計出力的表現。因為他的努力,所以童話劇的演出圓滿成功,這既為同學們帶來歡樂,也為班集體爭得了榮譽。因此,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也是熱愛集體的表現。
三、分析典型材料,深化認識。
1.看幻燈片(課后想一想)
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不能參加該怎么辦?大家別急,我們先 看一組燈片再說。
2、放映課件二(課后的想一想)。①要求:邊看邊想,老師為什么要表揚趙明和李紅?②分小組討論以上思考題。(要點:趙明犧牲個人利益,參加集體活動,而且代李紅朗誦了一首詩,是為集體活動出力的表現,所以老師表揚他。李紅雖然病了不能親自參加活動,但他把自己要朗誦的詩歌交給了老師,這也是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集體活動獻計出力的表現,所以老師也表揚了他。)
老師小結:我們都應該像趙明和李紅那樣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集體活動獻計出力,使集體活動圓滿成功。
3.投影儀顯示課后的“評一評”。
①指名看圖說題意。
②指名回答:誰對,誰不對,為什么?
答案:a.女同學對,男同學不對,因為運動員不一定人人都能當,但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運動員加油,人人都可以做到。b.男同學對,女同學不對,因為男同學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而女同學對集體活動漠不關心。
③小結:從“評一評”這兩道題中我們可以看出集體活動要人人參加,人人關心。
四、聯系實際導行。
進行第三輪“實話實話”。顯示話題:在“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這一問題上,你過去做得怎樣?今后打算怎樣做?
五、總結。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是熱愛集體的表現。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集體活動獻計出力。
四《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熱心為集體服務是熱愛集體的表現。教育學生關心集體,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以為集體做好事為榮。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同學們,你們在家里的時候,父母交給什么事情做?你是怎樣做的?有什么感想?當集體交給你任務時,你是怎樣完成的?
今天學習第四課——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
1.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誰的故事?
2.啟發明理。
①揭示課題含義。
芝麻官,顧名思義,就是最小的官。芝麻官是同學們給故事主人公的一種美稱。
②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a.青青為什么不想管教室門鑰匙了? (因管鑰匙事情太小,又很麻煩,沒有管好,同學們還有意見。所以青青不想干了)
b.后來青青為什么又認真地干起來?(老師抓住“芝麻”兩個字做文章,開導青青,說明芝麻雖小,但很香。只要是對集體有益的事,不論大小都應認真做好,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通過老師的開導,青青成為一個熱愛集體的好孩子,樂意當好管門官:“總是第一個到校打開教室的門窗,換上新鮮空氣,放學后,最后一個離校,關上窗,鎖好門。”)
c.我們從青青的身上學到了什么?(學習他熱心為集體服務的好思想)
③小結:青青堅持熱心為集體服務,受到了同學們的稱贊:“青青這個芝麻官兒是好樣的!”集體的工作做好了,有利于集體,當然,也有利于自己的進步與成長。
三、結合實際,提高認識。
1.夸夸熱心為集體服務的同學。結合本班實際,讓同學們先把第20頁的“兒歌”填好,然后輕輕朗讀,說說哪些同學平時為集體做的事情多,做得好。
2.他們做得對嗎?為什么?看書本第21頁,先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名回答。老師肯定正確的回答,糾正不妥之處。
3.齊讀兒歌。(激發學生做集體小主人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熱心為集體服務)
四、學習結語,總結全課。
熱心為集體服務是熱愛集體的表現,要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努力把事情做好,為集體爭光。
五 不隱瞞錯誤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不隱瞞錯誤是誠實的表現。教育學生不要隱瞞自己的錯誤,也不替他人隱瞞錯誤。
教學要點
1.不隱瞞自己和他人的錯誤是誠實的表現。
2.不隱瞞自己的過失,也不替他人隱瞞錯誤。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1.啟發談話: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當我們犯了錯誤的時候,該怎么辦呢?
2.小結:當我們犯了錯誤的時候,只要能主動承認并改正,不隱瞞錯誤同樣是好孩子。為什么不能隱瞞錯誤?隱瞞錯誤有什么不好呢?我們一起學習第五課《不隱瞞錯誤》。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
1、學生默讀第1~4自然段。
①松松犯了什么錯誤?
②玻璃片飛進了田里,會有什么危險?
③松松先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是怎樣想的?(先是想到要將掉進田里的玻璃片拾起來。后來又想:算了吧,也許不會有問題。)
④當爸爸問起這件事時,松松是怎樣做的?
小結:松松犯了錯誤沒有勇氣承認,而是將錯誤隱瞞了,這是不誠實的表現。他這樣做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
3、學習課文第5—7自然段。
①觀察插圖:爸爸在干什么?表情怎樣?為什么?
②媽媽的表情怎樣?為什么?
③松松的表情怎樣?松松隱瞞了自己的錯誤,給全家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
④在媽媽的再三追問下,松松是怎樣說的?這時媽媽又是怎樣說的?
⑤你能將媽媽說的話換一種說法嗎?(就是因為你隱瞞了錯誤,才弄出這樣嚴重的后果來。)媽媽的話說明了什么?
4、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松松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
小結: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我們明白了隱瞞自己的錯誤既害人,又害已。因此,當自己有了錯誤,一定要主動承認,不要隱瞞。然而,看見別人犯了錯誤,又該怎么辦呢?
三、聽故事討論,深化認識。
]、出示練習“想一想”的燈片。
2、看圖講故事。
3、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①小花貓看見好朋友小黑貓偷了鴨姑姑家的魚蝦,當鴨姑姑問起他時,小花貓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②當大家紛紛指責小黑貓變壞了,小花貓又是怎樣想的呢?
③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為什么?
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好朋友犯錯誤,我們也不能替他隱瞞。因為這樣做會使他犯更大的錯誤,最終會害了他。
四、辨析導行。
1、出示練習“評一評”燈片,讓學生辨析淮對誰不對?為什么?
2、幻燈出示補充練習,辨析:下列小朋友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
①小牛寫大字時,不小心將墨水弄到衣服上,便主動告訴媽媽,并將衣服洗凈。
②小華看見小力同學踢球時,把教室的玻璃打碎了。當老師向他了解情況時,小華卻擺手說不知道。
五、聯系實際導行。
1.舉例說明隱瞞錯誤的危害和不隱瞞錯誤的好處。
2.齊湊“聰明人有錯就改,糊涂人有錯就瞞”這句話。并說說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明白了隱瞞自己和別人的錯的危害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做聰明人,不做見錯就瞞的糊涂人。
六《要守信》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守信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講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教育學生答應別人的事就要盡力做到;沒能做到要及時說明原因,表示歉意,從小做一個守信用的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上節課,我們班的故事大王郭明答應大家,這節課會給我們講一個精彩的故事,大家一定都急著想聽了嗎?下面就請郭明同學講故事吧!
郭明站起來,很不好意思,半天沒吭聲,在老師追問下,吞吞吐吐地說這幾天功課緊,給忘了,根本就沒準備。
3.根據這種情況,請同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郭明答應了大家卻沒有做到,大家多掃興啊!郭明同學到底應該怎樣做呢?我們學習了今天這一課就會知道的,
二、故事感知,明白道理。
(一)出示CAI《賣金魚的“怪”奶奶》
1、思考回答:
①賣金魚的老奶奶為什么不賣那對金魚,有錢也不賺?
②老奶奶答應了年輕人要給他們留著那對金魚,她是急做到的?
③這位怪奶奶是個怎樣的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2.小結:守信就是說到做到,答應了別人的事,即使困難,也要努力做到。
板書:說到做到→守信→答應了的事要努力做到
(二)出示CAI創意思考。
1.如果老奶奶賣掉了那對金魚,會怎么樣呢?如果年輕人不來了,會怎樣呢?
2.小結歸納:守信是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的表現,一種美德。不守信的人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守信的人才能得:大家的信任。
板書:得到別人的信任
三、行為辨析,深化認識。
1.出示CAI(課后“評一評”內容)①學生討論:誰對誰不對,為什么?②小結強調:答應別人前,先要想清楚該不該做,能不能做到。
板書:做不到的事不要答應
2,出示CAI(課后“議一議”內容)①學生充分討論回答:遇到下列情況,他們該怎么辦?②小結強調:答應了別人的事,盡力做而沒有做到,要及時說明原因,表示歉意。
四、樹立榜樣,激情導行。
1.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宋慶齡奶奶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出示CAI,請同學看畫面說故事《我不能失信》。
宋慶齡奶奶一生堅持說到做到,因此,深受人們的尊敬和 信賴。
2、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也是一個非常守信的人,教師講述周總理派人看望張二廷的故事。內容:有一次,周總理到農村去視察,認識了一個叫張二廷的農民。張二廷邀請周總理到家中作客,臨別時張二廷請總理有空再來。總理答應以后再來看他,如果沒有空也一定派人去看望張二廷。
大家想想,當張二廷看到總理派人來看望他時,他心里會怎么想?
3.許多名人,偉人都很講信用,那么我們身邊的家長、鄰居、老師、同學是不是守信呢?你自己是不是守信呢?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從正反兩方面來體會守信的好處和不守信的害處。
五、總結課文,提出希望。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第六課《要守信》,守信就是要說到做到。只有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做到守信還要注意:答應了的事就要努力做到,不該答應的事不要答應;做不到的事不要隨便答應。老師希望同學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個說到就做到,守信用的好孩子。
七《公共場所守秩序》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常去的公共場所應遵守的公共秩序。在校外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見到同學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能批評、勸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1.同學們愛玩碰碰車嗎?我們馬上出發。請大家閉上眼睛(放歡快音樂。師旁白:玩碰碰車的人很多,我們需要排隊等候。音樂停。)
2.同學們,就在你們排隊耐心等候的時候,前面卻有人紛紛插隊,這時,你們心里怎樣想,想說些什么?
3.揭示并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
1.聽故事《看媽媽演出》,初步感知教材。
①故事中的公共場所指的是什么地方?
演出廳有哪些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秩序?(板書:排隊入場、不大聲吵鬧、不隨便站起來、不吃有聲響的食物)
②當小宇沒有遵守公共秩序時,王惠是怎么做的?
小結:公共場所需要有良好的秩序。公共場所的秩序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和維護。我們不僅要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而且,見到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要批評、勸止。
2.列舉事例,分析問題。
①當小宇不愿排隊入場,想擠進去時,王惠是怎樣勸止小宇?(看演出的人很多,正依次進入劇場,不排隊擠進去會擾亂這里的秩序。我們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先后順序入場)
②當小字指著舞臺上還在演出的媽媽大聲說話時,王惠是怎樣勸止小宇的?(大家都在安靜地看演出,隨意大聲說話影響了別人。如果實在有話要說,也只能輕聲地說,以不影響別人為前提。)
③當戲演到精彩處,小宇忍不住站起來時,王惠是怎樣做的?(王惠忙拉小宇坐下,湊近她的耳朵,輕聲地提醒她別擋住了別人的視線)
④當小宇從口袋里掏出一把瓜子來請王惠一塊吃時,王惠是怎樣做的?(王惠搖搖頭,用手指墻壁上的那一條醒目的標語,提醒她在觀看演出時不能吃那些可能影響劇場秩序的食物。如有響聲的食物、影響環境衛生的食物等)
⑤演出結束后,小宇的媽媽說了些什么?小宇聽了,為什么臉紅得像個大蘋果。(一次演出成功,不僅要靠演職員的努力,還要靠觀眾的配合。小宇想起剛才自己的表現,感到非常羞愧。王惠的幫助,媽媽的啟發,使小宇懂得了要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知道了以后該怎樣去做。)
三、鞏固延伸,指導行為。
1.說一說。你到過下面的公共場所嗎?在這些地方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
①車站、碼頭。(排隊購票、排隊上車船;不在供旅客休息的椅凳上躺臥……)
②公園、游樂場。(不擁擠,遵守規則,不打鬧……)
③電影院、展覽館。 (不喧嘩、不亂扔廢棄物、不追跑……)
2.議一議。遇到下面的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
①看電影時,坐在旁邊的同學不時站起來。(擋住了別人的視線,輕聲勸止)
②在閱覽室看書,有同學大聲嚷嚷。(影響別人看書。示意說話的同學輕聲)
③上公園排隊買門票時,有人沒排隊擠進了隊伍, (不守秩序,損害了他人利益。向插隊的人提意見,勸止這種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
3.讀一讀。《在一根細繩面前》(教材P35)
思考:身體虛弱的任弼時為什么不肯跨越一根細繩抄近路進公園?
總結:公共場所需要良好的秩序,在校外我們要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見到同學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還應該進行批評勸阻。
八《遵守交通規則》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交通規則是政府制定的法規。懂得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放錄音:在繁華熱鬧的大街上,人們的喧嘩聲、汽車的喇叭聲、摩托車的啟動聲、自行車的鈴聲……組成了交響曲。)提問:聽到這段錄音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學們接著聽這是什么聲音?(繼續放錄音:汽車的急剎車聲和人的慘叫聲)提問:馬路上發生了什么事?
3.用計算機出示“觸目驚心”一圖。(一位騎摩托車的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 。
4.在圖的上方依次出示“觸目驚心”這段文字并配上文字,用紅色字體突出數字。(“全世界每年有50多萬人在車輪下喪生,1300多萬人受傷致殘。這就是說,平均就有1人死于車禍,每一秒鐘有4人囚車禍受傷致殘。我國每年有7萬多人死于車禍,相當于每天從天上掉下一架大型客機。)
5.從這例慘痛的事故和這組數字中,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板書課題:遵守交通規則)
二、學文明理,突出重點。
1.解釋什么是交通規則?
為了保證行車、走路的安全,維護交通秩序,國家制定的通法規叫交通規則。(板書:法規)
2.既然交通規則是政府制定的法規,我們就應該怎樣做?(在“遵守”下畫下紅線)
3.看錄像故事《進城的路上》,繼續明理。
①播放錄像,想一想:小剛跟爸爸這次進城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懂得了要遵守交通規則)
②結合課文,回憶錄像內容,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a.火車道口,正好碰上紅燈,人們都是怎樣做的? (火車道口要等候)
b.他們的汽車行駛到了高速公路,小剛看見了什么情況?(板書:高速公路 不走行人)
c.走在繁華的馬路上,他們碰到了誰?那個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問題?爸爸是怎樣幫他解決的?
行人過馬路除了走天橋這種方法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板書:繁華馬路 走人行道)
③討論:在城市過馬路可以走人行橫道、天橋或地下通道,在農村有的公路上沒有人行橫道該怎樣安全過馬路呢?
(請學生當場演示)
④小剛這次進城收獲可真不少,學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呢?(學生自由小結)
4.說一說不遵守交通規則會有什么后果?(老師舉例,同時鼓勵學生例舉身邊因不遵守交通規則而發生交通事故的真人真事,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5.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不僅會給個人、家庭帶來不幸和痛苦,還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經濟損失。
三、聯系實際,辨析導行。
過渡: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當你看到其他小朋友不遵守交通規則時,你會怎么做呢?
1.出示辨析圖,學生辨析并回答:你會對他們說什么?
①書后“找一找”一題中的圖:a。一個小男孩跨過馬路中的護欄。b.一個小女孩搭乘摩托車不戴頭盔。c.一個小女孩在慢車道上行走。
②書后“幫一幫”兩幅圖:a.放學后,余文和宋虹在馬路上練足球。b.李方要到街對面的商店買東西,如果走地下通道就要走幾百米路,他想越過護欄穿過馬路。
小結:以后,我們碰到別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就要像剛才那樣去批評、勸阻,讓他們也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板書:碰到違章 要勸阻)
2.小型知識搶答賽:播放一段錄像(道路上秩序井然,行人、車輛各行其道,交警忙而不亂地指揮交通)看后回答:
①從錄像中你看到了哪些信號燈?它們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你看懂了交警叔叔的哪些手勢?(并請上臺演示)
③錄像中,行人、車輛各行什么道?
④說說人們是怎樣過馬路的?
3.聯系學校所處的地段說說在上學路上怎樣做到遵守交通規則?
四、誦讀兒歌,總結要點。
1。誦讀兒歌:
小朋友,聽我講,馬路不是游戲場。
走路要走人行道,馬路中間不亂闖。
看到別人在違章,就要上前去阻擋。
交通安全最重要,人人都要來遵守。
2.總結要點:交通規則是政府制定的法規。人人遵守交通規則,交通安全才有保障。在校外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見到同學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應該批評、勸阻。
九《同情和幫助殘疾人》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懂得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種社會公德。教育學生要尊重殘疾人,設身處地為殘疾人著想,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積極參加助殘活動。
教學過程
—、表演、激情導人。
1.學生扮演(表演內容:讓一個學生扮演盲人,到講臺上取指定的物件)。
2.提問,剛才在取物時你遇到什么困難?你的心情怎樣?激情導入 :對于這些在生活上有困難的殘疾人,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板書課題:同情和幫助殘疾人。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
1.聽課文錄音,思考:三(2)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社會是怎樣關心殘廢人的?
2.組織討論,教師小結板書:
上坡困難 推車 送
下坡危險 護車 接
排憂解難 一齊修路 方便
3.看課文燈片思考:少先隊員們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們知道叔叔、阿姨們有困難,需要幫助。)鄉政府、附近群眾為什么要改修這條路? (方便殘疾人,獻愛心。)板書:獻愛心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
5.教師小結:像叔叔、阿姨這些在生活上有困難的人不僅有少先隊員在同情和幫助他們,而且人民政府、全社會有的人也都在關心和愛護他們。
三、發散思維,理性升華。
1.看國家和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愛護殘疾人的錄相,同情、關心、幫助殘疾人是一項社會公德。在我國,殘疾人的生活保障受到法律的保護。
2.看燈片(內容P46)圖畫:更進一步了解我國關心和愛護殘疾人的具體舉措。
3.說說自己身邊幫助殘疾人的故事。
4.小結: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是一種社會公德,全社會都在關心和愛護殘疾人,應該從小響應號召,積極參加助殘活動。
四、辨析導行,加深認識。
1,讀《評一評》誰的想法好?為什么?
幫助殘疾人推車上夜校的四個同學受到表揚,《紅領巾報》的小記者采訪他們,問:“你們這樣做,心里怎么想的?”周由說:“班里要統計好人好事”。劉儀說:“我佩服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想幫他們。”王品說: “有一個是我的鄰居,幫我織過手套,我就幫她。”丁紅說:“將心比心,我同情他們。”周由、王品兩個人的想法,都不是設身處地同情、幫助殘疾人。比較起來,劉儀和丁紅的想法更好。
2.觀看課文P47圖畫,議一議:如果你遇到下面的事會怎么做?
3.知識搶答:(用燈片出示題目)①每月的幾月幾日是國際殘疾人日?②我國的全國助殘日是如何確定的?③假如今年的5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今年的幾月幾日是全國助殘日?
五、拓展延伸,指導實踐。
1.模仿小記者采訪:假如你是殘疾人,心中的愿望是什么?
2.討論:我們以后應該怎樣對待殘疾人?
十《愛護有益動物》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有益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教育學生要自覺愛護有益動物,不傷害他們。
教學過程
一、競賽導人,激趣明理。
1。今天,老師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算得最快,想得最好。
2.出示燈片(圖、題):一個夏天,一只田鼠要糟蹋1公斤糧食,一只貓頭鷹一個夏天要吃1000多只田鼠,這樣一只貓頭鷹一個夏天要為人類奪回 公斤糧食。
3.思考討論:看到這道題目,你想到什么? (田鼠是害蟲,貓頭鷹是田鼠的天敵,貓頭鷹對人類有益……)
4.小結:像貓頭鷹這樣,捕捉害蟲,保護莊稼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我們稱它為有益動物。
5.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有益動物呢?它們有什么本領?(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后52頁的讀一讀的四幅圖)
6.對于這些有益動物,我們該怎么做呢?(揭示課題)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
1、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甜甜和爺爺是怎樣愛護有益動物燕子的。
2.邊聽錄音邊思考。
(1)風吹掉了燕窩,甜甜和爺爺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2)燕娃娃從窩里掉下來了,甜甜和爺爺又怎么做呢?
(3)燕娃娃長大了干什么?甜甜為什么笑得那么甜?
討論(3)時,出示文字燈片:
一窩燕子一年中能吃掉50萬到100萬只害蟲,光是一個夏季吃掉的蝗蟲,如果頭尾連接起來,可長達3公里。
3.小結:有益動物捕捉害蟲,保護了莊稼,對人類有益,
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當愛護有益動物。
三、運用榜樣,深化認識。
我們來看看紅光小學的少先隊員是怎樣保護有益動物的。
1、依次出示課后第51面“學一學”四幅圖,說說少先隊員是怎么做的。
2.思考討論:如果我們任意捕捉有益動物,會有什么后果呢?
四、辨別是非,指導行為。
1.丁虹害怕蜜蜂,看見蜜蜂就把它打死。
2.燕子的屎掉在地上很臟,小明用長竿捅去屋檐下的燕子窩。
3.大偉利用休息日捉青蛙去賣,積攢學費。
4.聽說貓頭鷹能治頭疼病,小玉的爸爸買了一只回來,小玉發現后向爸爸說了保護貓頭鷹的道理,并堅持要爸爸放了貓頭鷹,小翠笑小玉是個大傻瓜。
五、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選擇填空:
1.貓頭鷹是田鼠的天敵,是 動物。(有害,有益)
2.有益動物是人類的 ,保護莊稼做了很大的 貢獻。(敵人,朋友)
3.保護有益動物要從 做起。(自己,別人)
4.少年兒童要做 自然生態平衡的模范。 (破壞、維護)
六、朗讀兒歌,總結全文。
啄木鳥,敲木梆,燕子姐姐在飛翔;
蜻蜓空軍忙起飛,青蛙海軍出了港;
花瓢蟲,整行裝,螳螂扛起刀和槍;
蜘蛛架起雷達站,布下天羅和地網;
消滅害蟲保莊稼,聯合作戰上前方;
爭做人類好朋友,愛護它們我喜歡。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有益動物捉害蟲,護莊稼,對我們人類有益,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自覺愛護有益動物,不但自己不傷害他們,還要阻止別人傷害他們。
十一《保護珍稀動物》
教學目的:
使學生懂得珍稀動物是全社會的財富,必須保護。教育學生注意保護珍稀動物,不傷害它們。
教學重點:
保護珍稀動物,不傷害它們。
教學難點 :
珍稀動物是全社會的財富,必須保護。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信息資料:
1、收集珍稀動物的資料。
2、了解我國保護珍稀動物的有關措施。
教學過程
—、歌曲導入 ,引出課題。
1、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2、聽了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你們有什么想法?
3、思考:為什么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讓姑娘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因為丹頂鶴是珍貴動物。像丹頂鶴這樣數量稀少、生活方式奇特、經濟價值巨大的動物都是珍稀動物。)
4、珍稀動物都有哪些呢?先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然后出示多媒體課件:珍稀動物。了解丹頂鶴、金絲猴、揚子鱷、白鰭豚、大熊貓、天鵝的產地、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研究價值。
5、小結:珍貴動物外形和生活方式非常奇異、數量稀少,而且,隨著地球的變遷,環境的破壞,珍稀動物已經越來越少,它們是全社會的財富,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來保護它們。
過渡:怎么保護珍稀動物呢?我們來學習課文,看建建和軍軍怎么做的?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
1、出示課件。
2、認識猴面鷹:放大猴面鷹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
學生匯報:猴面鷹毛呈黃色,面部似貓頭鷹,有著老鷹的翅膀和爪子,屬二級保護動物。
3、看圖學文,得出結論
①看圖一:建建和軍軍怎么照顧受傷的猴面鷹的?
板書:不傷害。
②看圖二:建建和軍軍為什么不賣猴面鷹給陌生人?
你知道陌生人買猴面鷹干什么嗎?學習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板書:不買賣。
③看圖三:建建和軍軍為什么要放飛猴面鷹?他們為什么會開心地笑了?
你想對建建和軍軍說什么? 大膽上講臺表演。
5.小結:建建和軍軍知道猴面鷹是珍稀動物,他們不傷害它,并且堅決拒絕了販賣珍貴動物的違法行為,最終將猴面鷹放飛山林。這種保護珍貴動物的好行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三、補充事例,強化觀點。
1、放音樂《熊貓咪咪》:“竹子開花羅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自己,這世界,會變得更美麗。”
2、師邊放課件邊講故事《救救大熊貓》: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稀有動物之一,只產我國,它最喜歌吃竹子。1983年,保護區的竹子大片大片開花,有的枯死,大熊貓沒了糧食,生活受到威脅。消息一傳開,全國上下都投入到了搶救大熊貓的行動中去。很多學校都掀起了這樣的活動。重慶市一名少先隊員花了不少氣力推磨,磨出了一袋玉米面送給大熊貓吃。還有很多動物保護組織的專家來了,帶來了先進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參加搶救大熊貓的行動。
3、思考: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4、學生討論。
小結:保護珍稀動物,人人有責。
四、聯系實際,辨析導行。
1、小品表演《一場特殊的官司》
①法官、原告——娃娃魚、被告——“利民飯店”王經理
依次上場在席上就坐。
②法官宣布開庭:各位先生、女士,今天我庭開庭審理的是一起捕殺珍稀動物的案件。現在請原告和被告分別陳述。
③原告陳述:我的名字叫娃娃魚,學名叫大鯢,是國家保護動物。我家就住在清澈的山澗里,以前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住在那里,生活得很快樂。我們被人捉來賣到“利民飯店”后,我的好幾個兄弟姐妹已經慘死在廚師的屠刀之下。我今天僥幸得以逃脫……
④被告陳述:我是“利民飯店”的王經理。我因為聽說賣娃娃魚這道菜賺錢多,便買了一些來,都怪我不懂法,才犯下了……
⑤法官審判:依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有關條例,娃娃魚勝訴。責令“利民飯店”速將店里所有非法所獲娃娃魚全部放回山澗,另外……
⑥現場采訪:你從娃娃魚的勝訴中明白了什么?你想對“利民飯店”的王經理說什么?(學生采取搶答形式,增加對保護珍稀動物的認識。)
⑦小結: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只顧賺錢,不顧法律,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不法商人販賣珍稀動物,牟取暴利,許多賓館飯店將珍稀動物端上桌,他們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2、辨析:想一想,誰不對?為什么?
①看圖1:小海豹因吃下塑料袋而死
小結:那些往海豹池丟塑料袋的人不對,這些塑料袋讓小海豹喪生。我們平時去動物園觀看動物時,千萬不要亂扔東西。
②看圖2:一青年因打死白天鵝被起訴。
小結:白天鵝是珍稀動物,卻被青年打死,這是一種違法行為,是一種犯罪,應該受到處治。
五、討論總結,匯報結束。
1、四人小組討論:
①怎樣保護珍稀動物?
②保護珍稀動物我做些什么?
2、啟發學生討論并小結:
①不傷害、不宰殺、不販賣珍稀動物:制止販賣、捕殺珍稀動物的行為;不破壞珍稀動物生活的環境;多建立自然保護區和養殖場;懲治販賣、捕殺珍稀動物的人。
②保護珍稀動物我來做:先做到不傷害、保護珍稀動物;宣傳珍稀動物知識,讓周圍的人知道;畫“保護珍稀動物”的宣傳畫張貼在公共場所;寫倡議書倡議全社會來保護珍貴動物;給珍貴動物們一個節日。
3、你一言我一語:匯報我們國家在保護珍稀動物方面的措施。
4、教師總結:“同學們,珍稀動物如此稀少、奇異,是社會的財富,每個人必須好好保護它。要做到不販賣、不捕殺、不傷害他們,保護好珍稀動物是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希望你們能成為珍貴動物的衛士!”
板書
不傷害
保護珍稀動物 不買賣
放入林
十二《我愛我的家鄉》
教學目的和要求
對孩子熱愛家鄉的啟蒙教育,使學生初步認識和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是養育自己的地方,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趣。
1、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 (播放《誰不說俺家鄉好》的MTV)
2、歌中唱到的景色多美啊!唱的是什么地方? (生答)對,這是作者的家鄉。(板書: 我的家鄉)
3.討論:家鄉指的是什么?
總結:家鄉是我們生長的地方,我們吃、穿、住、行都離不開這片土地。媽媽養育了我們,我們深愛自己的母親;這片土地養育了我們,我們對這片土應該有怎樣的情感呢?把板書補充完整。(我愛我的家鄉)孩子們,請你們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二、學文明理。
(一)初步感知
1.紅星村是長沙市雨花鄉一個典型的富裕村,我們一塊去看一看吧1
2.播放關于紅星村的錄像。
(二)分析明理
1.聽完了介紹,同學們想一想,紅星村是怎樣富起來的?(發展個體經濟,招商引資,辦村組企業)
2.紅星村興辦了哪些企業呢?(農貿大市場、紅星花卉大市場、家具城、化工廠)
3.我們來了解一下紅星花卉大市場(看書)
a.這個花卉市場的規模怎樣?(大)說明了什么(經商者多)
b.這些美麗的花木可以用來干什么?對紅星村的村民有什么幫助?(孩子們可以各抒已見)
c.總結:這個花卉市場給經營者和國家帶來了財富,像花卉大市場這樣的企業,紅星村還有很多,難怪那兒的人們都富裕起來,過上了好日子。
4.瞧(出示課件:紅星村的別墅圖)這就是整齊、威武的“紅星農民新村。”
誰來當當小解說員,結合課文說一說紅星村村民的生活情況?
5.總結:紅星村的村民抓住改革的機遇,大力發展經濟;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小作者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
我們來讀一讀。(教材P59詩歌,出示燈片并配上音樂)
6.紅星村現在如此的富裕,你知道它原來的樣子嗎?
a、生存方式:人多地少、種菜、養豬。生活情況:一家九口擠在土坯房里,只求填飽肚子。
b.過去的紅星村不富裕,人們是如何努力去改變它的?
7.家鄉富裕后,紅星村的人們又是怎么進一步努力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的?通過學習,你發現紅星村的村民是以怎樣的實際行動去愛家鄉的?(板書:建設家鄉)
總結:大家這么熱愛家鄉,我們相信,家鄉的明天將更美好。
三、激情導行。
1.你的家鄉在湖南省的哪個市(縣)?,哪個鄉鎮?
2.你的家鄉現在可能還沒有紅星村那么富裕,想一想:
a.你的家鄉有什么特點(風景、特產等)?b.家鄉的人民怎么樣?
3.當當小導游:外賓來你的家鄉旅游,你會向他們介紹些什么?
4.長大后你準備怎樣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 (談一談想法)
小結: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是養育我們成長的地方。愛家鄉是愛祖國的表現,愛祖國的人也一定會愛家鄉。讓我們飽含深情地把課題再讀一遍。同學們要把“我愛我的家鄉”這句話,永遠記在心中。
十三 《我愛湖南》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懂得湖南是個美好的地方,是我們的家鄉,洞庭湖是湖南的一部分,培養學生愛我湖南,愛我祖國的情感。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人新課。
1.(引言)同學們,你們去過湖南哪些著名的地方?誰能來當導游?
2.出示燈片1.2.3(張家界、韶山、長沙有關著名景點圖)首先學生分別作簡介,然后教師概述。
3.板書課題,第十三課《我愛湖南》。
4.聽錄音,簡述洞庭湖,板書課文標題“金色的洞庭”。
浩瀚的洞庭湖與萬里長江在此交匯,水天一色,風光秀麗。洞庭湖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銜遠山,吞長江,煙波浩淼,橫無際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鷗鷺高飛,春秋景色各不同,一日之中千姿百態。洞庭湖區總面積為18700多平方公里,湖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耕地面積為全省的1/6,商品糧占全省1/3,是我國主要糧食生產基地。
洞庭湖不僅是魚米之鄉,風景區,而且是湖南水陸交通的樞紐,它北通長江,是溝通海上運輸的要道。今日洞庭湖宛如—顆鑲嵌在祖國大地上的明珠。
二、結合插圖,學文明理
1、講解插圖一
①出示插圖一(幻燈出示),思考a.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b.圖上畫了些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圖上畫的是金色的洞庭湖的湖面,碧波蕩漾,船兒來往,漁民們正在捕魚,一筐筐,一擔擔。
②小結:洞庭湖是個大魚庫(板書:是個大魚庫)
2.講解插圖二。
①出示插圖二(燈片出示),思考圖上畫的是什么?
圖上畫的是洞庭湖畔一望無際的稻田,收割機在收割,金黃的稻谷,一袋袋、一車車。
②小結:洞庭湖是個大糧倉,(板書:是個大糧倉)
3。講解插圖三。
①出示插圖三(幻燈出示),思考:芬芬的家在什么地方?她家怎樣?
圖上畫的是芬芬的家,在洞庭湖旁。她家住著小樓房,房前屋后花果飄香。
②小結:芬芬家是勤勞的一家,幸福的一家。洞庭湖區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家。金色的洞庭人勤地美、魚肥米香。
4.出示祖國地圖,了解湖南,洞庭湖的位置。
三、聯系實際,強化導行。
1.說一說:湖南是許多名人、偉人的故鄉,你知道哪些?
①教師簡介黃興和湯飛凡的事跡。
②學生舉例說湖南的偉人。
③小結:湖南人杰地靈,榮耀中華。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誕生在湖南這塊英雄土地上的毛澤東、劉少奇以及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恒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人民百折不流血奮戰,建立了舉世震驚的歷史功績。
2.看一看。(了解湖南的農業成就)
(1)結合課文練習中的插圖教師講解。
湖南農業開發的歷史悠久,加之農業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幾十年來,湖南的糧食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出現過多次重大突破,1952年湖南的糧食總產量有史以來突破了1000萬噸,目前又超過了2700萬,生豬飼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湖南的出口豬達到3360萬頭,約為1949年的18倍,其他如木材、楠竹、桐油、植物油、茶葉、水果、家禽及淡水產品等,每年調出省外的數量,亦相當可觀。
3.讀一讀。(課文后兒歌)
激發兒童熱愛家鄉、熱愛湖南、熱愛祖國的情感。
4.做一做。
把課前準備的有關資料,分組創辦一張《我愛湖南》的剪貼小報。
四、總結全文,齊讀結語。
1.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湖南非常美麗、富饒、可愛。我們的家鄉是湖南的一塊地方,湖南是祖國的一部分,我們愛湖南就是愛祖國,愛祖國首先要愛家鄉。希望同學們從現在起要好好學習,長大把湖南建設得更加美麗。
2、學生齊讀課文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