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四單元簡易方程
一、教學內容1.用字母表示數
2.簡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夠用字母表示學過的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義,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本單元的作用:
1.從具體到抽象、個別到一般的一次飛躍。
具體的物(3個蘋果)----數(3)----字母(用字母a表示3)
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數(常量)----用一個符號表示可變的、抽象的數(變量)
2.有助于對所學的算術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
3.有利于加強中小學數學的銜接,初步滲透代數的思想。
與原通用教材對比,有以下不同點:
(1)解方程的方法
原通用教材:利用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
實驗教材:利用等式的性質,思路更統一,基本方程的解法可歸結為“兩邊同時加上、減去、乘上、除以同一個數(除法時此數不能為0)”。
(2)方程的類型
由于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實驗教材刪去了a-x=b 、a÷x=b的方程基本類型,增加了a(x±b)=c的類型。
(3)解方程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有機整合。
原通用教材:先獨立學習解方程,再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重難點分散。
實驗教材:為了突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方程是根據現實素材而列出來的,因此解方程的過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尤其是在“稍復雜的方程”部分,兩者完全融合。
三、具體內容
標題例題安排第1節用字母表示數例1用字母表示數例2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例3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例4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第2節方程的意義方程的意義 等式基本性質一 等式基本性質二解 方 程 方程的解、解方程例1解形如x±a=b的方程例2解形如ax=b或x÷a=b的方程例3列方程解加減計算的問題例4列方程解乘除計算的問題稍復雜的方程例1解方程ax±b=c及其應用例2解方程ax+bc=d及其應用 例3解方程ax+bx=c 及其應用1.用字母表示數
例1(用字母表示某個具體的數)
通過復習以前所學知識,鞏固用符號、字母表示某個具體的、特定的數,滲透求未知數的思想,從符號表示逐漸過渡到字母表示,并引出例2。
例2(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使學生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簡明性、優越性,一是可以表示一般規律,二是敘述方便。在這兒,字母不止表示一個特定的數,而是表示一般的數。
(2)兩字母相乘的表示法。
(3)教材上只給出乘法交換律的表示法,要求學生自己寫出其他定律。
“你知道嗎?”
介紹單位名稱的字母表示法,今后教材中的單位名稱一般用字母表示。
例3(用字母表示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
(1)兩個過程:用公式表示面積、周長公式是一個一般化的過程(具體到抽象),而根據公式計算某一具體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則是一個特殊化的過程(代入求值)。代入求值在這兒要多加訓練,后面解方程的驗算就是一個代入求值的過程。
(2)平方的表示,數與字母相乘的表示。
例4(代數式)
(1)用一個代數式可以表示兩個含義:數量、數量關系。如a+30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齡,也可以表示爸爸與小紅年齡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