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數乘法之教材分析
一、小數乘法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于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 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其地位作用。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上述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小數和整數都是按照十進位制位值原則書寫的,所以小數乘法的豎式形式,乘的順序、積的對位與進位都可仿照整數乘法的相應規則進行,只要解決好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就行了。鑒于此,本單元的編排十分注意加強與整數乘法的聯系,以便引導學生將整數乘法的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來。
內容編排結構如下表:
2.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選擇“進率是十的常見量”作為學習素材,引入小數乘法的學習。
對于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計量單位了。根據學生已有的這些知識基礎,教材從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中,選擇“買風箏”(與元、角有關)、“換玻璃”(與米、分米有關)的活動為背景,引入小數乘法的學習。這樣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發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學生利用元、角之間、米、分米之間的十進關系順利溝通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的聯系,利于學生將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系統中。
(2)淡化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突出計算方法的教學。
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要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應從分數乘法的意義入手。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根據小數與整數的密切聯系,教材先教學小數乘法,再教學分數乘法。與原義務教材比,淡化了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把重點放在計算的算理和方法的總結上,引導學生利用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來解釋小數乘法的算理,并由此總結小數乘法的一般方法。
(3)應用轉化和對比,概括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小數的書寫方式,進位規則均與整數相同,所以,教材緊扣兩者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
①用轉化的方法,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
②用對比的方法,處理積中小數點的位置問題。教材在例3、例4中,均采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分別觀察因數和積中小數的位數,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利用這一關系,準確找到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③幫助學生按一定順序概括小數乘法的一般計算方法。在例4的教學中,應用合作研討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計算小數乘法的一條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學建議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由于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時應緊緊抓住這種聯系,幫助學生將未知轉化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學中,可提出轉化性的問題:“你能將它轉化為已學過的乘法算式嗎?”,引導學生經歷將未知轉化為已知的學習過程,同時獲得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