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數乘法之教材分析
(3)讓學生自主求積2.205的近似數。
當學生列式求出“0.049×45=2.205”后,提問:“題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數,如何求積的近似值呢?”先讓每位學生獨立地求出2.205的近似數,然后請1~2位學習一般的學生上臺解釋取近似數的過程和理由,全體學生對他們的解釋作出評價。這樣,學生便在交流互動中,自主掌握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
8.例7。
編寫意圖
(1)由小數乘法的一步計算變為連乘、乘加、乘減的兩步運算,提高小數混合運算能力。
前面的小數乘法,都是一步計算。在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小數乘法以后,引入連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把小數的加、減與乘法融在一起,鞏固加、減計算技能,提高綜合計算能力。
(2)通過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學習連乘、乘加、乘減運算。
生活中需要用連乘或乘加、乘減解決的實際問題很多。這里選擇學校圖書館用正方形瓷磚鋪地為素材,設計了“用100塊瓷磚來鋪,夠嗎?”“110塊呢?”的問題,解答第二問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思路。教材呈現了連乘、乘加的方法,通過這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學習連乘、乘加運算,使學生體會小數的混合運算也是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教學建議
(1)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解答過程,嘗試解釋解答的結果。
由于本題中的數量關系比較簡單,所以,當提出“用100塊瓷磚來鋪,夠嗎?”“110塊呢?”以后,應為學生提供獨立列式解答、用自己的話表達解答過程的時間,逐步培養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2)告訴學生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和整數相同。
由于運算順序是一種規定,不必講太多的理由,所以當整數四則運算擴充到小數后,可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和整數的相同。
9.例8。
編寫意圖
(1)結合具體算式說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①給出三組算式,讓學生觀察、計算,找出每組中兩個算式的關系。②用歸納的方法類推出“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通過這兩個層次的活動,逐步培養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2)應用乘法運算定律教學簡便運算。
應用乘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例8安排了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簡便的例子,使學生體會到,一道比較復雜的小數乘法算式,如果能用運算定律進行變換,中間有些計算只需口算,這樣整個計算就變得簡便了。
教學建議
(1)在復習整數乘法運算定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教學前,可以復習一下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學生說出后最好把這些定律寫在或貼在黑板上。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三種運算定律中數的范圍是什么。在學生明確這些數的范圍都是整數后,可以舉出書上的例子,還可以讓學生任意舉一個例子,看看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是不是相等。從而得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也適用。然后著重提問:現在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也適用了,那么在講到這些乘法運算定律時,要理解包括哪些數?使學生明確,現在乘法運算定律中數的適用范圍包括整數和小數。
(2)加強對乘法分配律應用的教學。
由于學生在整數一單元中已有了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的基礎,這里可以引導學生類推。教學0.25×4.78×4時,可以提問:這道題怎樣做比較簡便?啟發學生想第一步怎樣做,應用哪條乘法運算定律。在學生明確了原式可以應用乘法交換律改寫成0.25×4×4.78后,再提問學生:第二步怎樣做,應用哪條運算定律?教學0.65×201時,也要提問學生怎樣算比較簡便。應用哪條運算定律。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然后說明實際做題時虛線框里的那一步可以省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