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數乘法之教材分析
5.例5。
編寫意圖
(1)創設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引入倍數是小數的學習。
教材主題圖以生動的畫面向學生講述非洲野狗追及鴕鳥的故事,讓學生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繼而發出善意的擔心:“追得上嗎?”由此導入倍數是小數的學習內容。這一情境的創設,體現了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的課改理念。
(2)使學生理解倍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教材以“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為素材,給出“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時,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的信息,使學生從具體事件中領會有時用小數表示兩個數量間的關系比較直觀。
(3)讓學生通過驗算檢查計算的準確性。
教材通過女孩提問:“我算得對嗎?”引出驗算。驗算的方法教材呈現了兩種,一種是“把因數的位置交換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計算器驗算。”其實,驗算還有其他方法,如,對著原式再做一遍。再如,用觀察法,因為第二個因數大于1,所以積一定大于第一個因數,所以答案7.28是錯的。這里不要求學生一定要按哪種方法驗算,只要會用合適的方法驗算就行。
教學建議
(1)讓學生自主閱讀、表述題意。
與例3的學習類似,先讓學生自己讀題,再用自己的話表述題意。盡可能創設讓學生表述的空間。學生表述題中條件“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時,應著重請學生說一說“1.3倍”的含義。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驗算。
當學生列出豎式算出56×1.3的積后,可提問“你用什么方法說明你做對了呢?”或者,利用教材提供的錯例,請全體同學評判:“她算對了嗎?”然后讓學生用已掌握的驗算知識對56×1.3的結果進行驗算。在學生自主驗算的基礎上,請他們說出不同的驗算方法,并組織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小結。
(3)注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組織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兩道改錯題時,可分兩步進行:①先觀察兩道算式中的因數和積,進行判斷,說出理由。這一過程,主要是培養學生養成整體感知算式、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如,算式“3.2×2.5=0.8”中,兩個因數都大于1,積肯定大于1,而積卻是0.8,所以一看算式就知道是錯的。而算式“2.6×1.08=2.708”中,第二個因數略大于1,積2.708比較接近第一因數2.6,積的小數位數與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也相等,憑觀察,算式可能是正確的。②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計算一方面驗證算式的對與錯,另一方面驗證自己觀察、判斷水平的高與低,長期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會有顯著提高。
6.關于練習一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是配合例2的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小數乘整數的運算技能。練習時,應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兩點:①確定小數點的位置時,應先點上小數點,如果末尾有0,再把0劃掉。②算完后,應檢查積的小數位數是否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相同,如不同,應找出原因,看看哪一個計算步驟上出了毛病,并及時改正。
第2、3題,是將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技能用于實際的練習。第2題,是聯系學生的主要學習資源——教科書來進行的計算活動。學生作業前,應讓他們自主查出五門學科教科書的單價、然后再計算、填空。第3題的練習功能有二:(1)估測自己家到學校的距離。要讓學生正確應用估測的方法比較準確的估出來。如,學生用步測法去估:知道自己的步長約為0.6米,從自己家到學校約走多少步,用0.6米去乘走的步數,就是自己家到學校的大致距離。(2)通過計算自己每天、每周上學要走的路程,鞏固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對一千米有多長的具體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