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數乘法之教材分析
第4題,是應用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來計算的練習,體現在操作上就是如何在積里點小數點的練習。本題利用表格的形式,把6組因數按擴大到10倍、縮小到原來的1/10、縮小到原來的1/100的順序排列,使學生在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填積的過程中,清楚地知道,如果因數只擴大到原來的10倍,則積也擴到原來的10倍。表中第一組、第二組就是這種情況;如果因數縮小到原來的1/10,則積也縮小到原來的1/10。表中第三組、第四組就是這種情況;如果因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則積也縮小到原來的1/100。表中第五組、第六組就是這種情況。
第5、6題是綜合應用小數乘法和其他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第5題結合計量工具的認識以及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來計算物品的價錢。本題的關注點是讓學生準確讀出臺秤刻度盤上表示物品質量的千克數。第6題是用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來解決的問題。練習時,應提醒學生注意,算出70.5×6.4的得數后,不能先劃去積中末尾的0再點上小數點,而應先點上小數點再劃去末尾的0。
第7題,是小數乘法的筆算練習。
第8題,是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也可以表示倍數的練習。通過兩個已知條件“質量是藍鯨的18.7倍、高是藍鯨長的3.2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有時用小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系,并且比較直觀。
第10題,通過探索規律的練習,使學生明確在小數乘法中,第二個因數比1小時,積比第一個因數(零除外)小;當第二個因數比1大時,積就比第一個因數(零除外)大。教材給出了兩組習題,第一組中的第二個因數都大于1,第二組中的第二個因數都小于1。讓學生經過計算,發現積和因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同時引導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語言來表述發現的規律。
第12題,是應用第10題的規律來進行練習。通過這組練習,加深學生對所探究規律的理解。練習時,應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兩個因數,看其中一個是大于1還是小于1,然后再做出判斷。
7.例6。
編寫意圖
(1)創設一個“狗幫助人們抓壞蛋”的情境,為學生求積的近似值提供素材,同時讓學生了解到狗的嗅覺非常靈敏。
(2)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計算結果的近似數。
例題給出信息“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和問題“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許多小數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們的準確值,只需知道它們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同樣,在解決許多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當求出若干個小數的積以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數位數,只要根據需要求出積的近似數就可以了。讓學生體會求積的近似數也是生活、生產的需要。
(3)指出積的近似數的求法和根據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覺細胞為2.205億個為例,說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
教學建議
(1)復習求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求積的近似數所用的方法同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本例教學前,可組織學生做適當的練習,讓他們回憶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為自主求積的近似數做好準備。
(2)引導學生用講故事的方式表述題意,自主解決問題。
主題圖顯示的情節對學生很有吸引力。教學時,應給足時間讓學生自主讀題、讀圖,并用自己的話講述題意、圖意。如,學生說:“因為狗的嗅覺細胞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利用它的十分敏感的嗅覺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學生把題意表述得越清楚,題中的數量關系就揭示得越透徹,就能幫助學生很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