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答案分別是:
7. 本題是根據已知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通過練習來培養問題意識。問題是不確定的、開放的,數學
問題舉例:①給爸爸織毛衣和給紅紅織手套一共用了這些毛線的幾分之幾?②還剩下這些毛線的幾分之幾
① + = + = = = ② - =
8. 是由兩人合作完成的分數加減口算的游戲。可以自制一些卡片,在卡片上寫上一些分數(不要超越本單元分數的范圍)。兩人合作,一人拿出張卡片,用卡片上的分數組成加法或減法算式,另一人口算出結果。
9. 本題是復習、鞏固分數的概念。練習時,要認真讀題,理解題意后再動手畫出來,并且能用語言敘述出思考的過程。
第一幅圖的思路有三種:①鐘面上有 個大格,“ ”就是把這個大格平均分成 份,一份就是 格。所以時針從 開始,要走 格,應指到“ ”。②鐘面上有 個大格,時針每走 格,就表示走了 。要走過鐘面的,就是要走過鐘面的 ,即從 開始走 大格,應指到“ ”。③時針從12開始,要走到鐘面的 ,就是走過半個鐘面,所以時針從開始,要走 格,應指到“ ”。
第二幅圖有兩種思路:①鐘面上有 個大格,“ ”就是把這個大格平均分成 份,一份就是 格。所以時針從 開始,要走 格,應指到“ ”。②鐘面上有 個大格,時針每走 格,就表示走了 。要走過鐘面的,就是要走過鐘面的 ,即時針從 開始走 大格,應指到“ ”。
第三幅圖有兩種思路:①鐘面上有 個大格,“ ”就是把這個大格平均分成 份,一份就是 格。所以時針從 開始,要走 格,應指到“ ”。②鐘面上有 個大格,時針每走 格,就表示走了 。要走過鐘面的,就是要走過鐘面的 ,即時針從 開始走 大格,應指到“ ”。
10. 本題是根據我國南宋時期的數學家楊輝的一張數圖表“楊輝三角”改編過來的。通過練習,探索
出其中的規律,并且激發學習的興趣。
11. 本題是復習統計的基本方法。在練習時,先調查班里同學的出生情況,收集數據并整理,完成統計表,然后描述和分析數據,進一步形成統計觀念,形成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 本題是應用埃及分數的一個性質,來探索分數的性質、激發探索興趣的練習。練習時,可以用學具操作,再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思路一:先把 個蘋果平均分給 個孩子,每人分 ÷ =(個),再把剩下的 個平均分給 個孩子,每人分得 ÷ =(個)。所以每人可分得 + = (個)。
思路二:先把 個蘋果平均分給 個孩子,每人可分得 ÷ =(個)。總共有 個蘋果,所以每人可分得 個 個,也就是個。
思路三:先把 個蘋果平均分給 個孩子,每人可分得 ÷ =(個)?偣灿 個蘋果,所以要
分 次,每人可分得 個 個,也就是 個。
13*. 利用一個圖形來填數,復習、鞏固分數加、減法。要先仔細地觀察圖,確定好應該先求出哪個數。
為了敘述的方便,把圖中要求填數的“○”標上字母,如上面左圖所示。
解答思路舉例:e d b a c,答案如上面右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