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頃和平方千米 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 1 公頃、1 平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們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筆計算、動腦筋想、自學等過程,掌握本課的知識重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自學,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對于公頃、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2.教學難點:
公頃、平方千米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新知
師:我們都學過了哪些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誰能說一說這些面積單位的含義?
誰能描述一下它們的大小?
[設計意圖:復習學習過的常用的面積單位,包括各個面積單位的概念以及描述它們的大小,引起學生的認知遷移,為本課新知的獲取做好必要的鋪墊。]
二、由實際應用引入新知
1.認識 1 公頃。
(1)師:測量哪些物體的表面會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單位?
學生可能回答:
測量像橡皮這樣比較小的物體時,用平方厘米作單位;
測量像課桌面這樣稍大一點的物體時,用平方分米作單位;
測量像黑板這樣面積較大的物體時,用平方米作單位。
師: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體的表面都能用這三個面積單位來表示,例如
師:要測量體育場或更大場地的面積用平方米作單位合適嗎?(太小了)怎么辦?
[設計意圖:學生由于實際測量的需要,認識到 1 平方米太小了,產生了學習大一點的面積單位的愿望。此時,學習的需要是由學生自身產生的,有了自身愿望,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師:這時,需要引進更大的面積單位,1 公頃。1 公頃到底有多大呢?
邊長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 公頃。請同學們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0 000 平方米)你是怎樣算的?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即:100100=10 000(平方米)
(2)師:你知道 1 公頃有多大嗎?
(3)先請學生說一說,若學生說的不到位,
師介紹:同學們都知道 1 平方米有多大,1 公頃就有 10 000 個 1 平方米那樣大。誰能告訴大家,1 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1 公頃=10 000 平方米)
(4)想象一下,1 公頃有多大?
(5)打開書看“生活中的數(shù)學” ,生讀,進一步體會 1 公頃的含義。
(6)說感受。
[設計意圖:由于 10 000 太大,學生很難想象出 1 公頃到底有多大。通過學生自讀“生活中的數(shù)學” ,幫助學生通過聯(lián)系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體的大小,感受 1 公頃到底有多大,幫助學生建立 1 公頃的表象。]
2.認識 1 平方千米。
(1)在表示更大的面積,例如國家的面積時,通常會用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你們知道嗎?(平方千米)
(2)猜測:1 平方千米是怎么定義的?
學生可能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推移:
邊長是 1 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 1 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 000 000 平方米)你是怎樣算的?
(3)師:一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太大了,在生活中不常用。我們來看看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吧。你是怎樣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