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找規律第二課時評課稿
[導讀]肖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上臺匯報探索成果時,學生首先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肖老師就加以贊賞,并根據學生的口述畫出圖,讓學生結合圖發現解決問題的策略。解決了第一個問題,肖老師又結合“試一試”中20只兔子,再聯系圖形與
一、肖老師這節課有兩個亮點:
1、課前練習層次性強,學生接受新知迎刃而解。
教材中例2的的情境圖只為學生提供了“每2只兔為一組,每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這樣一句導語。由于這一個班的學生通過預習只是對知識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即讀一讀教材,算一算得數,對教材提出的問題、導語、算式、提示等不懂得去深入地探究,讀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肖老師在課的一開始就用搶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喚醒,搶答題又是由易到深、層次性強的,逐步步向例2的題型,讓學生從已有的預習中掌握的知識里,慢慢走進新的例題,學生接受新知迎刃而解。
2、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
肖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上臺匯報探索成果時,學生首先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肖老師就加以贊賞,并根據學生的口述畫出圖,讓學生結合圖發現解決問題的策略。解決了第一個問題,肖老師又結合“試一試”中20只兔子,再聯系圖形與算式重點解決余數問題。隨后再讓學生自己提出數目較大的問題自主解決。這樣讓學生充分經歷“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模型,再應用數學模型,學會數學地思考問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學建議:
學困生在一節課里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關鍵,一節課是否成功,我覺得不能只看課堂中學生表現的是否積極,表面看效果怎樣的好,關鍵是學困生是否有發展的空間,是否有多一些參與的機會,學困生說理不流暢,做題速度慢,有學困生拖著的課,看起來總是讓人覺得課堂氣氛不佳,但,我還是認為,在分組合作的時候,應該給與充足的討論探索時間,同時應著重重視學困生的學習,讓他們在小組里有著充分發揮的時間和空間,這一點,是這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