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復習 (2) 第9課時
第七單元 整理與練習(2) 第9課時
教學內容:第79、80頁第6-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練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2、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合理應用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靈活地進行思考,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進行計算,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計算公式:
1、分別背一背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強調: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里都有“÷2”
復習常用的三個面積單位及進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進率是100
2、算一算:第79第6題
要求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并交流。
二、解決實際問題:
1、第7題。讀題后說說該題的數量關系式,并對照數量關系式列式。
交流算式及得數。
2、第8題。注意審題:有兩個問題,分別算面積和周長。
周長的計算算的是2長加2寬。注意計算公式不要混淆,單位名稱也不相同。
學生列式計算并交流。
3、第9題。讀懂表格,說說與平時所說的有什么不同(平時強調的是數量、單價、總價三個量之間的關系,這里多出了“單位”。考慮問題的時候還是要從數量、單價、總價三方面考慮。)
說說這張表你依次可以算出什么問題?結果是多少?
(1)根據面粉的總價和數量算出面粉的單價
(2)根據合計金額和面粉總價算出色拉油的總價
(3)根據色拉油的單價和總價算出色拉油的數量
指出:有的表格不能按順序填寫,而是要找出具體的聯系再一一解決。
4、第10題。讀題后學生獨立列綜合算式交流:
8-55÷10=2.5元 2.5-10÷20=2元
問: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是“10÷20”而不是“20÷10”?
繼續算第2個問題,注意對應。
三、探索與實踐:
1、選一組同學(由高到矮)去掉一個最矮的去掉一個最高的。
老師逐一問身高,請一生把結果寫在黑板上。
估一估:他們5個人的身高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你會列式算一算么?
老師指導用簡便的方法算一算。把算出的結果個估計的結果比一比。
請班級中非常接近平均身高的學生站一站,體會“平均身高”。
2、第12題。指導看懂圖: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要把東西按一定的標準縮小或放大后畫下來。
這張圖的每一條邊的實際長度都是平面上的1000倍。你能算出實際每條邊的長度么?
指出:畫在圖上我們一般用厘米為單位,建筑物的長度我們一般都會用米做單位。
所以應該算成:4.6×1000=4600厘米=46米
再分別算出其他邊的實際長度。
男女生分別用橫線或豎線,把圖形分割后算一算。
交流兩種算法的結果。
可能還會有的情況:畫兩條線,把圖形分割成三塊后再算。評價:分的塊數宜少不宜多,這樣計算更簡便。
補成一個大的長方形后算。評價:也可以。不同的方法結果應該是一樣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驗證。
3、第13題。讀題后問:這題讓你想到了哪類問題?(間隔問題)
這樣的一條花邊長度要然后計算?(8個花的長度加上7個間隔的長度)
學生列式并計算。
四、布置作業:
整理復習第7、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