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法》教學設計(第3課時)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7頁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第6~8題。教學目標:
1.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獲取信息的過程,會正確利用小數倍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2.掌握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形成修正錯誤、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形成獨立思考、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體驗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利用小數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合理選擇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投影儀、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激活經驗
1.口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將答案按順序記錄在口算本上,再集體訂正。)
3×0.5= 0.7×4= 2.1×3= 1.1×8=
9×0.8= 1.5×2= 0.7×0.8= 2.5×0.4=
2.解答:一支鉛筆0.5元,一支水性筆的價錢是一支鉛筆的3倍。一支水性筆多少錢?(指名學生回答: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3.回顧:前面我們學習了關于小數乘法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整理回顧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以及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等。)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激活學生頭腦中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二、情境導入,自主探索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呈現教材主題情境圖(ppt課件),讓學生獨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適時強調、突出相關的數學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時;
(2)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問題是“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時”。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數乘法——利用小數倍解決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2)〕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你們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1)學生獨立嘗試,在練習本上列式并解答。
(2)教師巡視,收集個案,并指名演板。
2.獨立思考,小組交流。(ppt課件出示,給予獨立思考的時間。)
(1)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2)怎樣計算小數乘法56×1.3 ?
(3)你算得對嗎?
3.匯報梳理,構建方法。
(1)以前學習的“求一個數的整數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那么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計算。(板書:求一個數的小數倍用乘法計算。)
(2)在計算小數乘法時,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點小數點時,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3)集體交流、核對。
【設計意圖:在情境中啟發學生思考,通過舊知遷移領悟用小數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小數乘法的計算興趣,在匯報交流中理解為什么要用乘法計算,進一步熟悉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充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回顧檢驗,適當修正
1.出示教材中小朋友的計算過程(ppt課件)。(師:同學們,計算后我們往往需要檢查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瞧!)
2.請你幫這位小女孩驗算一下,她算得對嗎?(獨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