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法》教學設計(第1課時)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3頁例1、例2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5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一般方法,會比較熟練地進行筆算。
2.使學生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
3.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乘整數的一般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一)課件呈現,尋找信息
1.課件呈現“放風箏”的情境以及各種不同形狀的風箏。
2.課件呈現“買風箏”的情境(例1的主題圖),畫面上醒目地顯示四種形狀各異、價格不同的風箏。
3.設問:從圖中你能看出哪些數學信息?
(二)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1.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先來解決“買3個蝴蝶風箏多少錢”的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教師板書或ppt課件呈現:3.5×3=)
2.追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自主嘗試,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樣計算?
給足時間,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獨立計算出買3個蝴蝶風箏所需的錢數。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學生中的不同計算思路。
2.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的計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進行計算;改寫為復名數進行計算;化“元”為“角”進行計算等。
(二)重點分析、研討化“元”為“角”算法的算理
1.組織全班學生對上述多種不同解法逐一進行分析、評價和充分肯定。
2.引導學生著重分析化“元”為“角”的計算方法。
(1)師:上述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比較簡單?這種算法中的關鍵是什么?
(2)學生分析、對比、討論后,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話總結、概括:先把3.5元轉化為35角,再計算35角×3,最后將結果105角轉化成10.5元。
(3)教師邊小結邊適時板書(或ppt課件動態呈現)如下豎式計算過程:
(4)小結:剛才我們在解決“買3個蝴蝶風箏多少錢”的問題時,想到了各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我們發現以“元”作單位的小數乘整數,可以轉化成以“角”(或“分”)作單位的整數乘整數來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依托現實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著重分析和評價化“元”為“角”的算法,引導學生總結、概括這種算法的思考過程,體會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的聯系,感受小數乘整數還可以轉化成整數乘整數進行計算,初步感悟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和算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鞏固化“元”為“角”的計算方法
1.第2頁“做一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指名演板。
(2)重點評價“把4.6元看作46角”進行計算的方法。
2.第2頁“做一做”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組織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主要關注下面兩種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體的錢數6.4元×7=44.8元,再與40元進行比較,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