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奇偶性教案
師:通過研究討論我們都得到什么結論?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 奇數)
㈢ 解釋與應用。
師:我們運用研究、猜想、驗證的方法得到關于奇數和偶數在計算中的規律,下面我們再來試一試。
1、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29+15 368+134262+1025 11387+13110389+2004
2、試一試,填一填。
你發現了什么?在空格內填上適當的數
方格中共有( )個數。這些數中奇數多還是偶數多?
㈢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希望同學們做一個生活中的細心觀察者,發現并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
五、教學反思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課時創設一種學生探索的氛圍,以激發興趣,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根據小學生對實物、色彩、游戲更感興趣的特點。我設計了游戲活動引入教學。在學生試一試時,教師先問:“你想得到什么?”幾個學生試過之后,同學們的學習情緒逐步高漲。這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疑問,教師抓住學生好奇的時機,既充分肯定學生的提問,表揚他們問題提的好,有思考價值,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又提出“為什么他們拿到的獎品都是糖,而得不到有實用價值的獎品呢?”的問題,這一提問適時地把學生引入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2、重視學生活動,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師提供探究問題的情境,目的是促進學生形成探究的意識,因此,當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時,我及時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研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觀察、研究、討論、驗證。因為人的思維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學生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才能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