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認識小數》教材分析
(1) 改寫較大的整數,先教學思考與方法,再教學特殊情況的處理。
例8以行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為教學素材,所出現的較大整數都是有意義的數。意義在于學生有興趣,能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而且感到這些數比較大,讀與寫都不大方便,樂意改變這些數的單位。教學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把3844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在這個層次里著力教學改寫時的思考,并得出改寫的方法。384400是一個較大的數,通過讀數能夠知道它是38個萬和4400個一組成的數。所以,用“萬”作單位表示這個數時,“38”應該是整數部分里的數,“4400”應該是小數部分里的數。教材給384400里的“4400”和38.44里的“44”加上同樣的色塊,顯示了這一思考過程,從而得出改寫的方法:在萬位的右邊點上小數點。至于改寫后的數要用“萬”為單位,以及根據小數性質化簡,都是學生能夠解決的,教材不作過多強調。第二個層次是把149600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在上一層次“扶”的基礎上,這里采取了“放”,讓學生完成改寫。教材只是通過問題“在哪一位的右邊點上小數點”提示改寫的方法。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抓住“為什么在億位的右邊點上小數點”組織學生討論,理清改寫時的思路。二是組織兩個層次的改寫的比較,找到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全面掌握改寫的方法。第三個層次是第40頁的“試一試”,把57910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小數的整數部分是0。這是改寫時遇到的特殊情況,教材讓學生在改寫中遇到矛盾并想辦法解決它。可以讓學生從兩個角度去體會:一是這個數比1億小,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整數部分應該是“0”。二是這個數的最高位是千萬位,在億位的右邊點上小數點,缺少整數部分,應該用“0”補足,使寫出的小數完整。“練一練”里把46411、4476、1433、409等數改寫成用“萬”為單位的數,讓學生繼續練習對上面情況的處理方法。特別是409的改寫,不僅要添整數部分的 “0”,還要在十分位上寫“0”。
(2)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的著力點放在理解精確程度上。
學生已經具有求整數的近似數的能力,初步會應用“四舍五入法”。例9的教學內容首先是理解近似數的精確程度,即理解“精確到十分位”“精確到百分位”的含義。教材通過“精確到十分位要保留幾位小數”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聯系有關的小數概念,體會近似數的精確程度:十分位是小數點右邊第一位,精確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數。對“精確到百分位”,也采用了相同的教學方法。然后是用“四舍五入法”寫出近似數,教材在尾數的最高位上加色塊,指導學生在求近似數時 “要看小數的哪一位”,便于“四舍”或“五入”。例9的第三點教學內容是,近似數1.5和1.50“哪一個更精確一些”,這是讓學生體會精確程度。1.5保留了一位小數,1.50保留了兩位小數,精確到百分位比精確到十分位的精確程度高。雖然1.5和1.50從小數性質的角度上看,大小是相等的,但在精確度上看,它們表示了不同的精確程度。所以,近似數1.50末尾的“0”一般不能去掉。